获新浪百度青睐 智慧树母企港股拼上市
拥有27,000门在线高教课程的卓越睿新,是内地最大高教网课内容制作商,期望通过港股上市增强研发能力,争取高教数字化领先地位 重点: 公司去年营收6.5亿元,按年增长62% 公司在全国高教数字化内容制作市场收入排名第一 李世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旗下拥有“知到APP”、“智慧树”两个知名在线教育平台的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对于许多中国大学生来说,他们熟悉的“智慧树”有两类,一是小时候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会播放动画片的幼教节目《智慧树》,另一则是需要上课交作业的网课平台“智慧树”,无论哪一种都让他们印象深刻。如今,越来越多学校将在线教育平台课程列作选修课程,学生必须完成这些课程才能获得学分。 2008年于上海成立的卓越睿新,透过“智慧树”网上平台与“知到APP”,提供数字化教学内容及数字化教学场景。简单来说,公司一方面为高教机构提供教育场景数字化服务,另一方面也提供在线教学课程内容供学生学习。这两项都是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点业务。 百度新浪持股超10% 教育数字化的大旗,吸引了互联网公司与投资机构布局。根据申请文件,在2015年到2020年间,卓越睿新先后完成五轮融资,吸引到新浪(SINA.US)与百度(9888.HK;BIDU.US)等机构投资者青睐。以最新一轮融资结果估算,公司估值超过23亿元。 截至递表前,新浪是卓越睿新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17.9%,百度为第二大,持股比例为10.1%。其余股东还包括达泰资本、联创资本、澄迈新日等。 依靠多年深耕,卓越睿新在教育数字化市场上占据靠前位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3年卓越睿新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4%;而在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内容制作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2%。 申请文件显示,卓越睿新上线的数字化课程超过27,000门,涵盖教育部认可的12个学科门类及92个专业。其中有513门课程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并获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中评为“金课”,在中国高教教学数字化市场按收入计的前五大参与者中排名第一。 毛利率超过60% 从业绩来看,尽管近年营收出现波动,去年仍实现了大幅增长。2021年至2023年,卓越睿新的营收分别为4.2亿元、4亿元和 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2%。毛利分别为2.1亿元、1.8亿元和3.9亿元,对应毛利率为51.1%、44.1%和60.7%。 股东应占盈亏方面,在2022年录得亏损5,910万元后,去年实现8,142万元溢利,成功扭亏为盈。 对于毛利率的提升,公司表示是由于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使交付效率得以提高,业务规模扩大产生的规模经济,以及推出高利润率的新产品。 客户涵盖多家重点院校 卓越睿新的客户主要是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职业学校,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92个城市设有236个客户服务和支持中心,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区。 尤其是获国家评选为“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和“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学校,更是其重点客户(称为“灯塔客户“)。2023年卓越睿新共有231名“灯塔客户”,占所有“双一流“、“双高“计划学校的75.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些重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支出,是一般学校的二至四倍。 透过不断向客户销售新产品,不断加大客户的平均消费力度及留存率,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2023年,不同业务的重叠客户达到346名。平均每位重叠客户的收入从2021年的76万元增长到101万元。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数字化市场是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按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市场收入计,前五大公司合计仅占12.6%的市场份额,显示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公司坦言可能需要降低服务及产品的价格以保持竞争力,而客户也可能要求更大的价格优惠,对于公司的收入、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拥有大量课程内容是卓越睿新的优势,但作为一家教育数字化的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拓展市场份额与维持话语权的关键。然而去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亿元,仍低于销售开支的1.7亿元,似乎更看重销售。公司表示,上市筹得资金将用于研发及客户服务。未来是否能够持续推出高利润的新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与满意度,将是杀出重围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教利润重回增长 财务状况相对稳健
财报公布后,恰逢港股气氛转热,中教控股的股价持续上行 重点: 最近两年,中教控股已经暂缓收购新学校脚步,但半年来在新校区建设方面的资本开支高达20.3亿元 中教控股账上的现金储备总额为45.3亿元,有息负债率为24.7%,财务状况较为稳健 莫莉 在中国的教育类股票中,民办高职教育一向因学费高、收费周期长,而且销售费用低,被视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目标。即使在2021年中国政府的“双减”监管风波中,高职教育由于面向大学生而独善其身,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更获得资本青睐。但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放缓,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部分民办教育集团也陷入大幅并购扩张后,无力还债的困境。 作为港股民办高校市值最高、拥有学校最多的企业,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有着“三本之王”的称号。上周五,这家企业公布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的中期业绩。期内实现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也上涨9.6%至10.71亿元,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财报发布后,恰逢港股气氛转热,恒指连续上扬,截至上周五,中教控股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上行,累计涨幅为11.5%,一扫过去半年来因净利润下滑带来的阴霾。中金、华西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均对中教控股的财报给出正面评级,中金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该企业内生增长稳健,截至2月29日,全日制新生人数按年增长8.5%至27.1万人,主要得益于提前扩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国际化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 从具体业务分部来看,由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组成的国内市场分部贡献了26.68亿元,同比增长19.2%,主要由国内市场的在校学生人数及学生平均收入增长带动;国际市场分部则表现平平,期内贡献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1.86%。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集团而言,学生规模和学生的平均学费是决定收入的两大关键指标。因此,收购相对成熟的学校是扩大学生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捷径。中教控股在2017年12月登陆港交所时,旗下仅有三间院校,此后通过多次融资,在2017年至2021年间收购至少11间学校,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目前,中教控股不仅在中国境内拥有8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四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亦有高校布局。 虽然近两年,中教控股已经暂缓收购新学校的脚步,但是在新校区建设方面仍投入了大量资本。最新财报显示,期内公司的资本开支高达2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6%,主要与兴建现有校区新楼宇以及山东省及广东省扩建容量相关,其中山东省的扩建是指烟台科技学院正在建设的新校区,一期的规划面积700余亩,计划于2024/25学年投入使用;广东省扩建则是指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在肇庆的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设,正在新购入的372亩的土地上建设新校区第三期。 据东吴证券的报告,这些新校区建设完成后,预计可增加学生容量5.2万名,其中在2024/25学年,肇庆和烟台的学校新生学额将分别增加至1.28万人和8,154人,预计未来两个学校随着更多面积投入使用,在校生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务较同业稳健 近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价值3.24亿美元的零息可转换债券违约,债权人在3月27日已经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盘申请书。虽然从申请清盘到清盘令的颁布之间尚有复杂的法律程序,但高职教育赛道的投资者仍然感到风声鹤唳,中教控股、民生教育(1569.HK)的股价也在3月下旬接连下挫。 相比同行,中教控股的财务状况更加稳健。财报显示,截至2月29日,中教控股账上的现金储备总额为45.31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及债券为89.33亿元,其中短期负债约为15亿元,长期负债为74.25亿元。此外,在今年3月28日之前,中教控股已经将2024年到期的23.5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全部赎回,目前有息负债率为24.7%。 不过,受到师资和教学投入的增加,以及新校区和楼宇投入使用导致折旧费用增高的影响,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至56%。中教控股的市盈率约为8倍,略高于民生教育的市盈率7倍,位于行业中上水平。 虽然当前公司现金状况稳定,但是长远来看,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加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学费普遍偏高的民办高校性价比不如公办学校,恐怕将受到更大冲击。中教控股作为民办高教集团的龙头,能否依靠规模效应抵抗行业下行的风险,值得投资者长期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希教债务临门 急谋对策度困境
这家职教机构表示,它发行的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要求提前赎回 重点: 希教国际控股价值3.15亿美元的未偿还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要求该公司赎回全部债券 该公司表示正在寻求外部财务资源来满足这一要求,根据这批两年后到期票据条款中的赎回选择权,这一要求是允许的 梁武仁 对普通人来说,近乎不要利息地借钱给一家公司以换取未来股价可能上涨的做法,听起来一定像是一场冒险的赌博。然而,在美联储不久前为抑制通胀而快速加息之前漫长的低利率时期,此类融资方案层出不穷。现在,职业教育巨头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给投资者上了一课,让他们认识到这个做法的危险。 上周四,该公司(在本月突然更名之前,一直叫希望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表示,价值3.5亿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换股债券的持有人,按照选择赎回权,要求公司于3月2日赎回债券。它表示正在寻求外部财务资源及探索不同方案,以满足债券持有人的要求,这表明它缺乏足够的资源赎回债券。该公司表示,还准备与债券持有人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 希教国际控股于2021年通过一家全资子公司发行了这批债券,筹集资金3.5亿美元。后来,公司回购了3,490万美元的债券,将未偿还总额减少至3.15亿美元。 这些票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零息可转换债券,在赎回或到期之前不支付利息。尽管它们在赎回或到期之前不会给持有人带来任何收入,但如果投资者相信在此期间公司的股价会上涨,他们可能仍会被这些债券吸引。如果公司股价上涨,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照购买债券时设定的换股价购买股票,并将这个价格与股票最新价格之间的差价纳入囊中,赚取利润。 在美联储2022年初开始加息之前,零息可转债在美国发展迅速,因为在早前的低利率环境下,大部分债券的收益率已经相当低了。当时,包括福特、Twitter和 Spotify在内的知名公司纷纷加入这一融资潮流,用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吸引希望获得比普通计息债券更高回报的投资者。 自从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中国以外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中国国内,随着政府努力应对经济放缓和通货紧缩,利率仍在下降。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会上涨,那么中国公司发行的零息可转换债券对他们仍然具有吸引力。 但在当前环境下,这是一个大大的“如果”,在过去两年里中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希教国际控股也不例外。截至周二收盘,它的股价仅为0.34港元,较2021年2月创下的历史高位下跌了近90%,也远低于可转债每股3.85港元的换股价。 由于该股不太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反弹到接近换股价的水平,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显然决定在下个月行使赎回选择权,要求公司按本金的约103%赎回债券。 履行承诺 现在,希教国际控股必须想办法履行承诺。截至去年8月底,该公司持有28亿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仅够偿还欠债券持有人的债务。但可转换债券并不是希教国际的唯一债务。该公司的其他负债,包括银行贷款和应付账款,总额超过116亿元,大大超过了公司的股东权益。 在截至8月的上一个财年,希教国际控股为可转换债券计提了巨额估值损失,导致其净利润下降,尽管同期收入有所增长。这表明,由于公司负债的增长速度快于股东权益的增长速度,该公司的信用风险感觉有所增加。 毕竟,自发行可转换债券以来,该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疫情期间的业务降温,以及疫情始终挥之不去的影响。上月底,希教国际控股签署了一项协议,出售两个子公司和一所学校,以筹集5亿元资金,这看起来像是一次为加强财务状况而进行的筹资活动。 去年7月,希教国际控股还终止了旗下一家实体向另一家实体贷款,用于购买学校用地的交易。该公司没有说明取消交易的原因,但这可能也预示着它的财务出了问题。 希教国际控股的财务状况不稳定是它的股票遭抛售的主要原因。眼下,随着中国经济陷入困境,该公司不是唯一一家不再受股票投资者青睐的公司。在2021年整顿教辅服务提供商之后,一些投资者可能也在回避教育类股票,尽管希教国际控股因属于职教机构而没有受到影响。 事实上,该公司提供职业教育的定位,使其受益于政府鼓励民营企业提供此类服务的激励措施。在截至去年8月的最近一个财年,这个定位帮助该公司的收入增长18%,至35.8亿元,毛利润也增长了20%,达到16.8亿元。 希教国际控股的市盈率仍然高达12倍,相比之下,中教控股(0839.HK) 的市盈率较低,约为7倍,而民生教育(1569.HK)的市盈率只有2.8倍。自2021年以来,所有这些股票都大幅下跌,反映出投资者普遍不看好此类股票。 希教国际控股创始人汪辉武最近一直在买进该公司的股票,本月的更名可能也表明他有一些重振业务的大计划。但该公司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即如何偿还其可转换债券持有人的债务,这将进一步加剧其财务压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ynd.ai新战略:软硬兼施
网龙注入Mynd.ai的教育业务,计划明年为课堂平板提供软件服务,以吸引投资者 重点 网龙的教育业务在纽交所借壳启今教育上市,该公司在2021年中国整顿教育行业的行动中倒下 完成借壳后易名的新公司Mynd.ai,主要资产是网龙的教育业务,包括教育平板和配套软件服务 阳歌 这是上课时间。 这是新出炉公司Mynd.ai Inc.(MYND.US)的计划。启今教育在两年多前经历了内地对教育行业的整顿后,今年12月13日,中国游戏公司网龙(0777.HK)注入教育资产借壳启今教育 在美上市,新公司正式命名为Mynd.ai。 在借壳之前,启今教育在中国运营一个连锁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因教育整顿而消失。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学前教育业务被出售,为网龙注入教育资产铺平了道路。 自12月13日起更名为Mynd.ai的新公司,与之前的启今教育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公司的资产全部位于中国境外,主要包括一项亏损的硬件业务,该业务向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学校销售定制电脑(又叫教育平板),并计划进军泰国和埃及等发展中市场。 这个区别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新的Mynd.ai不会受制于令人捉摸不透的中国监管机构。2021年,中国的监管机构禁止民营公司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辅业务,一夜之间扼杀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行业。 尽管如此,Mynd.ai目前仍亏损严重,它专注于教育平板,其中大部分平板都是Promethean品牌。随着走进教室的平板越来越多,公司希望开始销售教育软件,供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其平板使用。因易于扩展,这种被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的业务利润率比硬件销售高得多,Mynd.ai希望借此能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 网龙最早在4月就宣布分拆教育业务的计划,公司大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教育业务,另一半来自游戏业务。但游戏业务才是它的利润引擎,今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7%,令人艳羡。相比之下,教育业务的毛利率要低得多,仅为24%,导致该业务继续处于完全亏损的状态。 在分拆已完成的情况下,Mynd.ai真正的挑战开始了,要让投资者相信它有绝技,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根据上周的一份监管文件,公司目前的市值约为2亿美元,因为文件显示截至12月13日,该公司拥有相当于4,5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再乘以圣诞假期前12月22日的最新收盘价每股4.52美元,就是这个数字了。 是中还是西 按Mynd.ai的最新估值计算,它的市销率(P/S)相对较疲软,不足0.5倍,对于一家拥有如此大的增长和盈利潜力的公司来说,这是难以想像的。这个数字落后于国外的教育科技公司Udemy (UDMY.US)的3.12倍和Chegg (CHGG.US)的1.93倍。不过,它和国内的网易有道(DAO.US)的0.64倍倒是相差不远,因此对于它究竟是一家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教育科技公司,仍存在一些困惑。 网龙是中国较早的游戏公司之一,它将继续控制新公司Mynd.ai,持有其72.9%的股份。但该公司肯定想让投资者认为,Mynd.ai是一家不受中国监管机构控制的外国公司。我们倾向于认为其貌似如此,因为它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都在中国境外,尽管该公司本身由一家中国实体控制。 抛开所有权不谈,另一个最有可能令投资者担忧的大问题是Mynd.ai的巨额亏损。在最近的报告内,该公司的销售额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 网龙的教育业务收入在2022年猛增34%,达到43亿元,因为当时在它涉足的许多市场,学校争相购买互动平板,以获得最新的高科技学习设备。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突然同比下降29%,至17亿元。 公司高层表示,收入大幅下降是暂时性的,是在2022年大幅增长之后的短暂休息,因为市场在消化前一年购买的平板。网龙的教育业务今年上半年亏损2.49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元。 网龙在8月发布的中期业绩中提到教育业务时表示:“我们计划在年底前推出首款与Promethean平板整合的软件订阅服务。”公司还说:“我们积极与合作伙伴进行讨论,探索大型语言模型领域的潜在合作机会。”言下之意,暗示人工智能有可能促进其平板的采用,以及对其软件服务的需求。 网龙2014年首次涉足教育业务,是其多元化发展的一项业务,这距离其最初推出游戏业务已过去十多年。它通过一系列收购迅速发展,首先是2015年斥资1.3亿美元收购在伦敦上市的Promethean World。两年后,又收购了梦工厂的合作伙伴、总部位于洛杉矶的JumpStart公司。2022年,Promethean收购数字白板应用程序Explain Everything,它正成为Mynd.ai的SaaS业务的基础。 仅去年一年,Promethean就售出了25.3万块平板,意味它已经有了足够大的用户基础,可以在明年首批订阅服务推出而又普及后,开始能赚取可观的收入。现在,它只需要让这部分业务取得一些增长,并恢复整体收入增长。做到这两点,就能为Mynd.ai注入一些必要的活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商誉减值拖累业绩 中教前景还看“产教融合”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中教控股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年度盈利却出现罕见下滑 重点: 期内收入增加但利润降低,主因是旗下一所中职院校计提商誉减值3.9亿元。 职业教育是国家政策鼓励方向,生源有望稳定增长,前景可期。 李世达 随着内地监管松绑及疫情结束,内地教育行业重现生机,然而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中国教育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839.HK),股东应占溢利罕见大跌25.2%,绩后股价暴跌18.5%,跌破52周低位,随后更跌破5港元关口,距离2021年6月的股价峰值18.99港元跌去约75%。 根据中教公布的年度业绩,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公司取得收入近56.2亿元(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赚13.8亿元,下滑25.2%。主要是公司旗下一所中职院校的3.9亿元商誉减值所致。截至2023年8月末,手头现金约52亿元。 扩张后遗症显现 1999年中教两位创始人于果和谢可滔分别创立江西科技学院及广东白云学院,至2007年,两家实行集体管理和控制后,签订协议开启“共治”模式。至201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独立学院的“合并转设”工作后,中教开展外延式扩张。 自2018年至2020年,集团以平均每年三间学校的速度,加快收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至2021年旗下拥有14所学校,分别位于南昌、广州、海口等九个城市,甚至扩张到英国与澳洲。 采取并购策略,主要是因为新设学校获批门槛高,因此透过并购来取得更多办学资格与生源,是更快、更有效率的增长方式。 然而,并购的眼光决定了战略的成败。从过往收购案例看,中教收购目标均为地区龙头,但收购估值高于同行,产生庞大商誉值。截至2023年8月末,商誉值累计达到36.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10.1%。若加上无形资产48.4亿元,占比便高达24%。 今年年报首次出现由于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4.6亿元,减值金额约占总资产1.3%。主要由于其中一间收购学校客户趋势及偏好发生变化,因此下调该校预期收入。公司称,虽然该校业务较去年有所增长,但尚未完全恢复至疫前情况,且该地区其他经营类似业务的学校亦有相同情况。 虽然商誉减值属短期影响,但已并购资产及未来并购资产若未能达预期效果,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新生人数稳步增长 除了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中教在经营层面仍实现了稳定成长。分板块看,中教2023年国内市场收入54亿元,同比增加18.2%,增长主要来自高等职教业务驱动;国际市场收入2.2亿元,同比也增长16.4%,得益于新入学人数增加,且疫后入境限制取消带动海外业务恢复良好。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学生人数及学生平均收入的增长。截至2023年8月底,中教全日制在校生总数24.8万人,同比增7%,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9.9万人,同比增13%。2023/24学年全日制新生人数9.7万人,同比增17%,其中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新生年增18%。 虽然中国面临生育率下降问题,但2005年至2017年出生人口均超过1,500万人,至少在2035年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基数并未受到生育率降低影响。根据「十四五」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60%,2035年可达到65%。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也有利于提升职教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提升学生报考入学的意愿。 为解决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问题,职业教育成为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自2019年来有计划地持续扩招,全国普通专科年招生人数连续四年超过普通本科。 估值有望修复 根据2022年12月21日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并特别指出要优先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 中教在年报中特别提到,成员学校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创意、虚拟现实等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共开设了应用型本科专业372个,同比增加13个;专科专业182个,同比增加13个;开设了继续教育专业205个,同比增加13个。显示公司已明确朝向“产教融合”方向部署。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中国职教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6,0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7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6%,预计2024年突破万亿规模,2027年达12,681亿元。市场前景可观。 尽管商誉减值为中教带来的冲击应属短期影响,但市场对其业绩却做出了相当大的反应,代表政策敏感度高的教育产业仍然不受青睐,存在估值被低估的情况。中教市盈率为8.2倍,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希望教育(1765.HK)的7.2倍及新高教集团 (2001.HK)的4.3倍。 中教是内地民办高教产业的龙头,具有领先优势,手上也有充足资金继续并购拓展业务,而在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下,长远来看仍有望吸引资金回归,修复估值。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双减”后首次扭亏为盈 好未来押宝AI学习机
好未来研发的大模型MathGPT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备案的教育大模型,可正式面向市场开放注册,将提升学而思学习机在市场的竞争力 重点: 好未来的2023-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期营收同比增长40.1%,实现净利润3,790万美元,单季扭亏为盈 教育行业大模型竞争日趋白热化,除了首批获得备案的两个教育大模型,市面上亦有多款搭载AI大模型的学习机 莫莉 “双减”政策发布两年后,许多教育企业和教培机构调整业务方向,教育智能硬件赛道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教培行业龙头好未来教育集团(TAL.US)不仅在今年2月推出首款学习机,主打学而思自主研发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在加紧研究教育和学习场景下AI能力的训练和优化。 好未来于11月7日透露,旗下的大模型MathGPT已经通过了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及审核,可以正式面向市场开放注册,这是首批获得备案的教育大模型之一。 好未来表示,MathGPT在获批后随即从内部测试阶段转为全面开放,未来将在学习机上陆续落地基于自研大模型的AI能力应用,包括“AI精准学”、“AI答疑”、“AI对话学”等。其中“AI对话学”可以通过学生与AI的多轮对话,细分步骤进行定位,快速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点。 消息公布后,好未来股价连续三日上涨,累计涨幅4.3%,显示投资者看好公司押注人工智能后,可能会带来长线回报。其股价最近在9美元左右波动,虽然较上市以来的高点90.96美元跌去九成,但已从2022年的1.6美元低点挽回不少失地。 今年初,好未来推出首款学习机,虽然科大讯飞(002230.SZ)、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人工智能品牌小度、作业帮等多家品牌,已先行推出学习机,但好未来凭借学而思教培的品牌优势以及培训资源,迅速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抖音学而思电子教育旗舰店,学而思平板学习机的售价从4,500至5,200元不等,两款平板合计已售出超过14万台,仅在抖音平台,这一款产品带来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至少超过6.3亿元。 受惠于学习机销售带来的庞大现金流,好未来的业绩愈加亮眼。其10月26日公布的2023-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8月31日的过去三个月,净收入同比上升40.1%至4.12亿美元(30亿元),期内转亏为盈,录得3,790万美元净利润,远胜去年同期的78.7万美元净亏损,同时该季度的经营现金流转正,净流入金额达 1.3 亿美元。 在砍去K-12主力业务后,好未来终于找到相对稳健的道路,即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学习服务,加上教育大模型助力的智能硬件、纸质图书等产品的销售。好未来的学习服务包括线下小班素养课程、线上大班素养学习以及海外学习服务业务,为学生提供科学、编程以及人文课程的兴趣班。不过,在季度财报中,好未来并未详细披露各项业务的收入明细。 AI学习机竞争激烈 主力押宝教育大模型后,好未来一改此前持续控费的策略,运营支出和销售费用明显上升。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运营成本及费用为3.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收入成本1.69亿美元,同比增长44.6%,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8.9%。 好未来重金投入的背后,是教育行业大模型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与学而思大模型MathGPT同时获得备案的教育大模型还有网易有道(DAO.US)的大模型“子曰”,后者已在今年8月被用于有道推出的两款词典笔,以及一款听力产品,可以让孩子直接与词典笔对话,像老师一样“有问必答”、及时解惑。 除了首批获得备案的两个教育大模型,市面上亦有多款搭载AI大模型的学习机。科大讯飞AI学习机搭载的星火大模型,小度青禾学习手机搭载了小度灵机大模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天猫精灵也推出了学习机Z20,搭载同公司的通义大模型,这些学习机也与学而思学习机一样,具备AI讲题、人机对话等功能。 相比于百度、阿里巴巴等AI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好未来的优势在于长年的教培经验积累。好未来称,在调试大模型时,学而思积累20年的教研教学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对用户的理解就非常重要。以AI讲题为例,学而思团队会基于之前积累下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讲题思路对机器进行调试。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机赛道也同样存在政策风险。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指出,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该条例将在明年开始施行,届时或将明确对学习机内容的监管。 估值方面,当前好未来的市净率为1.6倍,不及在电商领域发力的新东方(EDU.US; 9901.HK)的3倍,但略高于专注非学科培训的高途(GOTU.US)的1.3倍。好未来若能在大模型加持的学习机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则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教育新业务届收割期 新东方利润再攀高峰
这家曾受严重打击的教育巨头发奋图强,最近一个财政季度的收入,已回到政策突变前的92%水平,经调整净利润更创三年新高 重点: 新东方剥离K-9教培业务后浴火重生,在教育新业务推动下,收入及利润水平均带给市场惊喜 其股价创两年多新高,更获大行调高目标价 欧美美 这家教育培训龙头曾经遭遇毁灭性的政策打击,但创始人不甘认输,通过业务大转型协助公司浴火重生,最近公布上一个财季的收入金额,已恢复到巨变前的92%,经调整利润水平更创三年新高。 根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DU.US; 9901.HK)上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2023/24财年首季度业绩,期内营业收入为11亿美元(80亿元),同比增加47.7%,净利润飙升152%至1.65亿美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经营情况的经调整净利润,则大涨126%至1.89亿美元。 消息公布当日,新东方在纽约上市的股份大涨5.5%至64.59美元,翌日再升1.3%至65.46美元,创2021年7月以来的两年多新高,反映投资者也对该公司投以信心一票。 回顾中国官方于2021年7月提出,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简称“双减”的教育政策,对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尤如投下一颗“深水炸弹”;同年11月15日,新东方壮士断臂,表明在2021年底前,全国所有学习中心不再向幼儿园至9年级(K-9)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涉及的解雇、员工补偿与退租费用以百亿元计,令公司近年遭受巨大损失。 在此之前,新东方最后一次公布的季度业绩,是截至2021年2月底的第2020/21财年第三季表现,当时的净营收为11.9亿美元,以新东方上财季的收入11亿美元比较,意味其收入水平已回到政策突变前的92%。 更值得高兴的是,新东方上财季的经调整利润1.89亿美元,也创下了三年新高,该公司上一次达到这个利润水平,已数到2020/21财年首个季度,当时其课外培训业务未受政策影响,截至2020年8月底的三个月经调整利润为1.85亿美元。 剥离了以往贡献最大的K-9学科培训业务后,新东方把焦点重新集中在未受政策影响的教培及考试相关业务,例如大学生考试和出国留学业务,同时新增非学科培训、智能学习系统及直播电商等新收入来源。 截至今年8月底,该公司旗下的学校及学习中心总数达793间,短短三个月增加了45间,与去年8月底的706间相比,更大增87间。同时,其非学科类辅导业务在近60个城市开展,上财季报名人次约为43.8万名。此外,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同样在约60个城市中采用,期内活跃付费用户约为18.1万名,比此前一个财季的9.9万名增长近一倍。 新东方今年7月时预计,这个财季的净营收总额将为9.83亿美元至10.06亿美元,同比增加约32%至35%,但最终录得高于预期的11亿美元。创始人及主席俞敏洪在业绩报告中表示,经过超过一年的试验及发展,其教育新业务开始贡献重要营收,期内收入录得103.3%增幅。 所谓教育新业务,是指个人素养、口才训练、故事表演、美术、编程、科学等课程,由于中国的中产家长们除了希望子女在传统学科表现出色外,也能在课余时间学习一技之长,新东方看准这点来提供相关课程,成为推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大行调高目标价 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已成过去,中国出入境政策放松,留学市场同步回暖,新东方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咨询业务收入,也分别大幅增长51.7%和26.6%,俞敏洪形容其表现令人鼓舞。 不过,该公司预计截至今年11月底的2023/24财年第二季度,收入将为7.85亿美元至8.04亿美元之间,虽环比下滑,但仍然同比增加23%到26%,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业务具有明显季节性,大学生集中在暑期参加培训,以准备托福及雅思等考试项目,所以一般情况下,位于暑假的第一财季营收,在整个财年中最高,而第二财季出现回落属于正常现象。 新东方的优异季度业绩,也吸引了大行的垂青,纷纷调高其目标价。中金的研究报告指出,该公司收入较估计理想,主要是经营杠杆释放超出预期,虽然在暑期旺季过后,其扩张节奏可能有所放缓,但预计学校及教学中心数量在本财年仍增加15%至20%,辅以利用率稳中有升,展望全年收入仍可录得30%稳定增长。因此,该行给予新东方“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上调12%至75美元。 外资行麦格理则认为,新东方管理层把第二财季收入增长指引调低至23%至26%,主要是因为学习设备业务和旗下东方甄选(1797.HK)电商收入在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所致,但也不能排除最终收入再度超过预期的可能性,因为管理层倾向较保守的指引,但新业务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该行也维持新东方的“跑赢大市”评级,并把其港股目标价从53港元上调至63.6港元,比现水平约有两成潜在上升空间。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