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lip of the tongue costs Baidu billions

霸總失言百度失血 人性對狼性的反擊?

百度公關副總裁璩靜在社交平台的出格發言,讓百度市值一度縮水120億元。璩靜的狼性發言被輿論痛批缺乏人性,但也有人認為反映了職場現實 重點: 璩靜事件爆發後,百度港股美股雙雙大跌,市值縮水120億元 在中國,得罪輿論沒有好下場       李世達 通常公關的存在是為了化解危機,但離奇的是,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888.HK; BIDU.US)的頭號公關負責人,卻親手製造了一場危機。 5月初以來,百度副總裁璩靜在社交平台上連續發布多條短視頻,以「網紅」方式進行公關營銷,內容形塑她個人強勢的管理風格與女強人形象。她在視頻中用帶有個人情緒的語調,駁斥員工的抱怨,爆出「我不是你家婆,也不是你媽」,「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為甚麼要考慮員工的家庭」等「金句」。 例如在其中一段影片中,璩靜批評一名下屬,這名下屬抱怨璩靜深夜在工作群中發送訊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嚇得員工家裡的孩子哇哇大哭。對此璩靜直白地說:「你的孩子哇哇大哭關我甚麼事」。 偏偏這些視頻選在「勞動節」假期期間發出,自然引起網民眾怒。有人稱她「冷血、不近人情」,也有人說「可見百度是家甚麼樣的公司」。特別是璩靜自稱「百度公關一號位」,有網民形容這簡直是「消防隊長成了縱火犯」。 負面輿論排山倒海,百度股價應聲大跌,其中港股單日下跌2.17%,市值蒸發超60億港元(55億元);同日美股收市亦跌2.47%,市值蒸發超9億美元,兩者合計損失超120億元。 眾怒犯不得 在中國,輿論對股價的影響似乎更加顯著。 今年3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逝世,農夫山泉(9633.HK)突然被指控「忘恩負義」,連其紅色系包裝設計都被指是「媚日」,連累股價大跌三天,市值縮水320億港元;去年8月,歌手李玟逝世,其生前參加歌唱節目《中國好聲音》受到不公待遇的視頻被爆出,節目母公司星空華文(6698.HK)股價兩天累跌47%,市值縮水234億港元;去年3月,因為車展上疑似只向外國人提供冰淇淋,BMW集團(BMW.DE)德國股價便下跌4.3%,市值蒸發30億歐元,可以說沒有一家公司能全身而退。 「996文化」忽視人性 璩靜事件也引起官方媒體注意,《青年報》(Youth Daily)在評論中痛批企業冷酷的「狼性文化」,稱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臨時性產物。社論稱,璩靜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是「人性對狼性文化的反擊」。 中國科技業本就有「惡名昭彰」的「996文化」(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周六工作)。2019年馬雲讚揚「996」是「巨大的福報」曾引發眾怒。在中國科技行業快速「內捲」(意指過度壓榨自己,極度競爭以取得優勢)的現狀下,璩靜某種程度上說出了大企業赤裸裸的職場現實。 對於許多背負生活壓力的「80後」、「90後」而言,接受「996」是無可奈何的妥協。但對沒有家庭包袱、注重實現自我的「00後」來說,生活與工作有更明確的邊界,他們謝絕加班與「內捲」,更敢於與企業狼性文化切割,。 「00後」是否真的能夠「整頓職場」猶未可知,但已讓璩靜的言論更加不受歡迎。人們承認「內捲」或「996」的現實,但痛恨資方理直氣壯的說出來。 魏則西事件 此外,百度在網民心中從來都不討好。特別是2016年發生「魏則西事件」後。 當年僅有22歲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魏則西,身受「滑膜肉瘤」病痛折磨,他透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花費將近20萬元醫藥費後,才發現該院採用的療法未經審批且無效。不久後魏則西即因病身亡。 魏則西的死引發公眾對百度「競價排名機制」的質疑。最終百度被國家網信辦要求整改。 璩靜事件讓不少人聯想到魏則西事件,今次公關一姐要黯然而退,事件才告一段落。百度是中國市佔率最高搜尋引擎,卻總在負面事件上跌倒。璩靜刻薄的嘴臉與百度執行長李彥宏親切將員工稱為「同學」的反差,已讓百度這些年在公關上的努力付諸東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LX returns to growth

霧芯科技曙光漸現 投資者取態仍審慎

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子煙公司表示一季度收入增長近兩倍,不過具體數字仍遠低於2021年遭受監管打擊前的水平 重點: 隨著從監管打擊中恢復過來,霧芯科技一季度收入增長兩倍,公司恢復盈利 尋求在本土市場外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霧芯科技表示,近期國際擴張“進展順利” 陽歌 隨著國內監管環境變得明朗,差點因政府監管陰雲而窒息的電子煙公司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顯露了新生的跡象。 公司報告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大幅增長,同時還開啓了國際擴張,以規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風險,並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其最新收入還未達到受監管打擊前的三分之一。但是,嘿,你總得重新開始。 “儘管各地區的監管變革帶來了挑戰,但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並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審慎進入潛在市場。”霧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汪瑩(英文名Kate)表示。“在國內,我們對中國最近對非法產品的監管打擊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感到鼓舞,但仍需取得更多進展。” 投資者似乎同意汪瑩的觀點,認為該公司需要取得更多進展。最新報告發佈後,霧芯科技的股價在週五下跌5.1%。更重要的是,該股較1月底的低點僅上漲18%,遠遠落後於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同期超過30%的漲幅。 與同業相比,霧芯科技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當前市盈率僅為11倍。相比下,國內競爭對手斯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 300741.SZ)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別為28倍和34倍。霧芯科技對中國電子煙市場的嚴重依賴,可能是其估值低的部分原因——該公司正在通過新的全球化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11月,公司終止了與分銷網絡Relx Inc.的非競爭條款,為全球擴張鋪平了道路。公司在最新財報和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全球市場的潛力,但除了說自己已進入北亞和東南亞的新市場外,拒絕給出任何具體細節。 去年,公司還獲得了國際認證機構,歐洲技術頒發的檢測設施證書,暗示了未來在歐洲市場的抱負。 “我們在東南亞和北亞的業務運行順利,國際擴張進展理想,”汪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計劃擴展到更多地區……我們最近在東南亞新推出的電子液體產品備受好評,有望初見成果。” 在中國2021年出台新規,對當時的大部分現有產品發出禁令後,霧芯科技及其同行險些覆滅。與中國煙草壟斷關係密切的行業監管機構,將從明年開始對電子煙產品加收36%的消費稅。最重要的是,它還禁止銷售深受年輕用戶喜歡的調味電子煙,迫使電子煙製造商只能生產煙草口味的產品。 取締非法產品 最後同樣重要的,霧芯科技和其他遵守新規的企業,面臨大量無視新規的非法產品湧入市場。霧芯科技的管理層表示,隨著政府取締非法產品,這一問題已開始有所緩解,他們具體指的是浙江和甘肅兩省取締非法經營的行動。 「我們對中國有關部門在3月宣佈,對非法產品展開新一輪專項打擊行動感到鼓舞。」汪瑩說:「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解決這些嚴重問題,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霧芯科技的最新財務數據,它們顯示了公司自監管打擊以來取得的進展,但從中也能看到,它的業務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霧芯科技最近的股價僅為2.04美元,遠低於2021年IPO時的12美元,也遠不及電子煙在中國和全球風靡時30美元的歷史高點,該公司面臨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公佈的一季度營收為5.52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1.89億元的兩倍,但不到打擊行動前2021年一季度17.1億元的三分之一。 該公司似乎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得不錯,運營成本從一年前的4.19億元降至1.94億元,其中銷售費用減少了38%,研發費用下降了50%以上,以及由於員工股權激勵薪酬成本降低,帶來總務與行政開支大幅度降低。 新規,尤其是新增的消費稅,對霧芯科技的利潤率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可能是自從公司業務開始復蘇以來,投資者尚未全面接納該股票的原因之一。最新季度毛利率為25.9%,較一年前的24.2%有所改善,但僅為規管前近50%的一半左右。 最重要的是,霧芯科技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33億元,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5,630萬元的局面。 儘管股票買家仍未對霧芯科技的復蘇表示信服,但分析機構的看法卻更加積極。 公司仍受到美國和中國一些頂級經紀機構的關注,花旗銀行、中金和中信證券的分析師都參加了財報電話會議。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全部將該公司評為“買入”或“強烈買入”。 然而,它們預計在本年度剩下來的時間里,霧芯科技增速會有所放緩,而且都預測它的全年收入將增長67%。 歸根結底,鑒於公司已經穩定下來,並且利潤和收入都恢復增長,即便利潤率不大可能恢復到被打壓前的水平,其股價看起來也確實有點被低估了。毫無疑問,觀察人士會關注其全球化行動在今年的進展情況。這方面若是進展強勁,可能會為該股帶來一些上漲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JM’s prospect does not inspire confidence

賭枱大減衛星場結業 澳博前景難寄厚望

澳博今年首季業績大幅改善,但仍未能扭虧為盈,表現落後於一眾博企 重點: 集團首季虧損收窄逾九成,蝕7,400萬港元 投資銀行對澳博前景看法一般,大摩給予「減持」評級   劉智恒 已故賭王何鴻燊曾雄霸澳門賭業40年,今天家族成員在博彩業上仍具影響力,但旗艦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880.HK)的市佔率已大不如前,市場泰半被外來者瓜分,昔日主宰澳門賭業的時代一去不返。 相對於其它博企,澳博在疫後復蘇較緩慢,剛公布的首季業績仍虧損7,400萬港元($9.47 million),雖遠較去年同期虧損8.69億港元理想,但始終未有盈利可言。期內淨收益升73%至69.2億港元,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8.64億港元,按年增長近27倍。 新葡京總收益19.58億港元,經調整物業EBITDA為5.35億港元,按年升2.4倍。上葡京綜合渡假村總收益大幅改善,大升近兩倍至14.2億港元,經調整物業EBITDA為8,800萬港元,去年同期虧損2.3億港元。至於衛星賭場,經調整物業EBITDA仍錄得虧損5,200萬港元。業績公佈後,翌日澳博股價微升0.35%報2.87港元。 投行態度保留 即使發布一份大有改善的成績表,投資市場對於澳博仍甚有保留,摩根士丹利指出,澳博的首季業績與該行大致符合,續給予澳博「減持」評級,目標價2.15港元。中金則維持「中性」評級,只微升今年EBITDA預測1%至42.1億港元,維持2025年為48.22億港元,目標價3.3港元。匯豐上調集團今明兩年的EBITDA預測5至6%,並將目標價由2.6港元上調至3港元,維持「持有」評級。 事實上,澳博遲遲未獲盈利,其中很大程度是上葡京的業務尚在發展期,收入仍然未趕上新葡京。雖然今年首季已有較大改善,代價是要大手投入資源,進行持續的推廣。 2023年的市場推廣及宣傳開支達38.25億港元,較2022年大升7.3倍,拖低了去年整體業績表現。預計澳博為推動上葡京的旅客量,推廣費用會持續加碼,至於能否同時大幅提升上葡京的收益,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 賭枱大減三成 另外,澳博的一大問題是集團整體賭枱數量被澳門政府大幅削減。2022年博彩牌照競投中,澳門政府根據標書得分來分配賭枱數量,美高梅中國(2208.HK)獲批750張,較之前上升近36%,金沙(1928.HK)與銀河娛樂(0027.HK)所獲分配數量跟過去相若,永利(1128.HK)減少10.7%至570張,新濠(0200.HK)旗下的新濠博亞(MLCO.US)減少17.8%至750張,澳博成為大輸家,賭枱數量大減29.2%至1,250張。 賭枱數量大減,暫時或許未有太大影響,但隨著賭客量慢慢上升,澳博能再提升收入的空間會受到賭枱量的制肘,直接影響收入。此亦所以投資市場對澳博未來發展有一定戒心,畢竟集團業務縱使做得好,也受到賭枱數量的限制而難擴大收益。 瑞信指出,今天澳門的博彩生態出現大變化,由以往貴賓廳主導,轉而向中場及休閒玩家為主,賭枱數量至關重要,政府的賭枱安排,對澳博控股和新濠國際未來發展有負面影響。 衛星賭場關門 另外,新的博彩法例修改了規則,賭廳的運營模式改變,過去中介人向博企承包賭廳,雙方再而分成的時代一去不返。新法例下賭廳不再外包,中介人只能收取傭金卻不能攤分盈利,令原先賭廳中介人的積極性大大減低;加上現時內地禁止北上拉客,貴賓廳的營運變得艱難,而衛星賭場很倚賴VIP客戶,業務自然受到影響,收入亦難復舊觀。 衛星賭場眼見盈利大不如前,甚至有虧損風險,許多經營者意興䦨珊。澳門2022年修訂博彩法及新賭牌落實後,期間已有7間衛星賭場結業。現時尚有11間繼續營運,銀河娛樂及新濠博亞各佔1間,余下9間屬於澳博。由於澳博是雲雲博企中,擁有最多衛星賭場,自然受影響最大。2019年高峰時澳博有16家衛星賭場,現只余下9家,可想而知在此次新賭牌競投中,受到了一定重創。 今年首四個月,澳門博彩收入達758.7億澳門元,按年升54%,預計全年的賭收可逾兩千億澳門元。在大環境不斷改善下,博企的收益將陸續增加,澳博也可受惠;然而在賭枱及衛星賭場數量減少,上葡京的業務提升未能一蹴而就,預期澳博今年的股價只能較去年略佳,整體上升空間受到局限。正如投行給予的目標價每股介乎3至3.3港元,較上週五收市的3.1元差距不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baba International announces strong revenue growth

速賣通為消費者提供“Choice” 服務 推動阿里國際收入增長

該電子商務巨頭的國際業務最新季度收入增長 45%,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強勁增長 重點: 阿里國際上,“Choice”服務佔速賣通B2C平台整體訂單量超過70%,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首席執行官蔣凡表示,快速增長的關鍵是商業模式的升級、供應鏈佈局、產品創新和持續投入 余特莉,陽歌 亞馬遜 Prime要留神了。隨著推出一年的速賣通Choice 服務成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簡稱阿里國際)的主要新增長動力,阿里國際正在全球電子商務領域迅速獲得關注。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 (BABA.US; 9988.HK) 的國際子業務的業績報告顯示,其在截至 3 月的最新季度增長快速,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強勁增長。該業務已成為母公司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週二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阿里國際截至 3 月份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45%至 38 億美元。主要得益於速賣通的穩健訂單和收入增長。速賣通是阿里國際的國際零售平台,主要以跨境模式向全球眾多市場銷售產品。本季度,阿里國際旗下主要平台的總訂單量同比增長 20%。 截至 3 月的財年,阿里國際業務的年收入同比增長 46%,達到創紀錄的 142 億美元,佔阿里巴巴集團總收入的10% 以上。除了速賣通,阿里國際其他主要資產還包括專注於東南亞的 Lazada,以及專注於歐洲和中東市場的土耳其電商平台 Trendyol。 阿里國際首席執行官蔣凡表示:“阿里國際能夠實現快速、高質量的增長,得益於我們注重升級商業模式和供應鏈佈局、產品創新以及對重點市場的持續投入。” 公司表示,將增加對重點市場的投資,以改善客戶體驗、擴大客戶群並鞏固市場地位。 在眾多資產中,速賣通已成為公司最觸目的業務之一。阿里巴巴於 2010 年推出了這個B2C電商平台,其服務目前覆蓋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通過收購獲得的 Lazada 和 Trendyol 之外,公司還運營專注於南亞的 Daraz。 除了這些 B2C 平台外,阿里國際還運營著 B2B 電商平台 Alibaba.com,這是阿里巴巴 於1999 年成立時開展的首個業務。 去年 3 月,總部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宣佈重組為六個獨立業務集團,即中國國內電商、國際電商、雲計算、物流、大文娛以及本地服務。此後,阿里國際組建了自己的管理團隊和董事會,讓其能夠制定自己的戰略,以期在國際電商領域獲得更大的份額,並與 Temu 和 Shein 等本土同行展開競爭。 速賣通成耀目之星 在最新一個季度,阿里國際旗下各 B2C 零售平台的收入同比增長 56%,達到 30.9 億美元,佔該部門總收入的81% 以上。公司沒有對不同平台的收入進行細分,但強調速賣通是表現最亮眼的,其 Choice 服務近期取得了顯著增長。 Choice於去年 3 月推出,為買家從眾多類別中挑選實惠的產品,不需要會員資格。公司表示,Choice在提升整體客戶體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其迅速擴大速賣通的客戶群和購物頻率。推出僅一年後,截至 4 月Choice 的訂單佔速賣通總訂單達 70% 以上。 帶有 Choice 標籤的商品可享受一系列優惠,在覆蓋的 50 多個市場中,大多數地區也可獲免費送貨服務。截至2023 年 12 月,Choice 還在 20 多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免費退貨服務,其中 23 個提供送貨保證,在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和英國等一些國家或地區,訂單最快可在五天內完成。Choice 還為部分商品提供更高的折扣。 本季度,速賣通加強與阿里巴巴集團物流業務菜鳥的合作,利用包機和菜鳥的海外倉庫,提供更快的配送服務。基於這個優勢,速賣通的5 至 10 天內送達的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抓住最新的發展機遇,速賣通加大了營銷投入,利用不同方法來加大品牌的知名度,其中包括邀請網紅參與其在英國的新直播社群,以及任命名人擔任中東和韓國的形象大使。 平台還成為將於德國舉行的2024 年歐洲杯的獨家電商平台贊助商,在 6 月 14 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賽事期間,會投放數百萬歐元用於提供折扣優惠和加大客戶的粘度。 在阿里國際的其他平台中,Trendyol 繼續實現雙位數的訂單增長,並進一步拓展其在海灣地區的跨境業務,目前已成為該區下載量最高的電商應用程式。本季度,Trendyol 還進行了額外投資,以擴大其商品類別並改善配送服務。 Lazada 繼續致力於提高運營效率。由於變現增加和運營優化,平台本季度的單筆虧損大幅收窄。 由於跨境增值服務的增長,阿里巴巴國際站本季度的營收增長 11%,至 7.16 億美元。 阿里國際本季度經調整後的息稅攤銷前利潤 (EBITA) ,從去年同期的 3 億美元虧損擴大至 5.66 億美元虧損,主要是公司在本季度進一步加大對Choice的投入並支持 Trendyol 的擴張。 蔣凡在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電話會議上補充:“阿里國際的業務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們會努力通過提供完善、更好的商品供給和服務,獲取有質量的增長。同時,我們會專注於經營效率提升,包括部分業務持續的虧損收斂,以更高效的投入,繼續在全球各個市場積極拓展。。” 去年 11 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其分拆計劃作出了改變,擱置分拆雲業務,並不再為盒馬生鮮作出上市安排。鑒於目前的市場情緒,而近期境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出現反彈,阿里國際是否會繼續自己的融資計劃仍然有待觀察。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還剛宣佈,正積極準備在 8 月底前,將香港上市地位升級為主要上市地位,讓中國投資者更容易投資其股票,從而提高其流動性。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udweiser APAC, Beer, Tsingtao Brewery, Beijing Yanjing Brewery, San Miguel Brewery, China Resources Beer, Consumption downgrade.

百威亞太季度收入跌 改善業績靠大型賽事

這家主打高端市場的啤酒企業,要改善業績只能靠下半年的全球體育賽事 重點︰ 受去年高基數及極端天氣影響,百威亞太首季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下跌0.4%及3.4% 投資市場估計該公司下半年才復甦,除了基數降低外,還寄望於歐洲國家杯及巴黎奧運會等大型賽事   裴梓龍 去年第一季,中國正式從新冠疫情中「全面解封」,人們紛紛外出聚會,餐廳及酒吧的生意快速復甦,啤酒銷量大增,不少品牌創下了銷量新高。然而一年後,正是因為去年基數高的問題,各大品牌的啤酒銷量表現都不太理想。 根據已公佈業績的酒企,青島啤酒(0168.HK; 600600.SH)首季營收按年下跌5.2%,燕京啤酒(000729.SZ)營收增速只有1.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3.7%。到最近公佈業績的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首季度收入同樣比去年同期下跌0.4%至16.4億美元,期內總啤酒銷量減少4.8%至21.12億公升。 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首季利潤按年仍有所增長,但百威亞太就算將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本節省了4.4%,但整體純利仍下跌3.4%至2.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及收入分別下跌6.2%及2.7%。 公司聯席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楊克(Jan Craps)解釋,首季表現未如理想,主要受到中國及韓國銷情溫和影響,同時因為高基數效應,再加上中國廣東等地3月受到大暴雨等極端天氣侵襲,導致整體銷量下跌。他在業績會議上堅定押注中國高端市場,直言中長期而言,高端及超高端產品將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內地消費者將更重視體驗。 「公司去年11月已將高端及超高端產品輕微加價,但考慮到經濟環境,其他層級的產品沒有加價。雖然宏觀經濟環境受壓,但人們仍想追求快樂並善待自己,公司將繼續走高端化策略。」楊克說。 中國啤酒產量於2013年已經達到5,065萬千升的高峰,其後產量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只有3,411萬千升,2023年略為回升至3,789萬千升,各大企業為追求利潤,包括中國啤酒巨頭青島啤酒及華潤啤酒(0291.HK)等紛紛轉攻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市場,與百威亞太較勁,令整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高端啤酒競爭激烈 以華潤啤酒為例,去年推出雪花全麥純生、無醇啤酒「喜力啤酒0.0」、中式穀物為原料的「秦始皇CPA」等高端產品,更有一款售價高達1,199元的烈性啤酒「醲醴」。根據華潤啤酒去年業績顯示,公司次高檔及以上的啤酒銷量約250萬千升,按年增長18.9%,不少主要產品的銷量按年增長更達雙位數,其中「喜力」的增長高達60%,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增長,成功帶動華潤啤酒去年盈利上漲18.6%。 華潤啤酒主席侯孝海在2023年業績記者會更揚言,今年或明年將達成次高端以上的中國啤酒銷量第一的目標,提前一至兩年完成「決勝高端」的戰略目標,將會繼續加強中高端產品的推廣。 至於青島啤酒,去年同樣繼續強化中高端市場,加強了白啤、純生、1903及經典品牌,去年公司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用比增長了10.5%,達324萬千升,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佔比更提升了4.17個百分點,至40.5%。 青島啤酒在今年4月回覆投資者時直言,中國啤酒市場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整個行業都在加強高端化產品,青島啤酒將以一系統的營銷策略取得競爭優勢。連燕京啤酒、香港的生力啤(0236.HK)也持續推出高端產品,與各大巨頭競爭。 不過,在目前中國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各大品牌都在高端市場競爭,能否成為新出路仍是未知之數。百威亞太的楊克稱,公司傾向將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及行為轉變定為「理性消費」,而不是單純的「消費降級」。「消費者的體驗、儀式感對消費者的決策來說越來越重要。」楊克說。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也同意消費降級對百威亞太的影響暫時不大,但最大問題在於公司的展望沒有太大驚喜,「中國消費降級對公司的影響暫時不大,百威亞太的平均售價有所上升。但最大問題是競爭越來越大,我認為公司業績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會好轉,寄望歐洲國家杯足球賽和巴黎奧運會,到時百威亞太的業績或會復甦。」 他又稱,目前百威亞太的預測市盈率達18倍左右,股息率只有3.65%,估值不算吸引,加上暫時未見利好消息,建議對該股感興趣的投資者可先觀望,到年中視乎股價表現才買入,並憧憬下半年業績轉佳。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oft International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西方制裁俄羅斯 舒寶國際受惠趕上市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製造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銷往俄羅斯的產品數量超過了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 重點: 舒寶國際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將其核心的紙尿褲產品系列歸類為“人道主義”產品,以規避西方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公司對俄羅斯銷售額佔2023年收入的58%,高於2022年的50% 譚英 總部位於福建的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這可能開創了先河,它找到了一個將旗下核心產品線紙尿褲與國際制裁相提並論的辦法。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製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 年間,收入和毛利潤平均每年分別增長58%和86%。具體的數字其實並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達到6.55億元,毛利潤為1.97億元。但增長速度可能足以讓投資者驚嘆不已,去年5,890萬元的利潤也一樣,是2021年的五倍。 那麼,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鑒於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舒寶國際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賴紙尿褲,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縮而不是強勁的增長。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嬰兒紙尿褲銷售總額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銷售額估計為505億元。 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紙尿褲出口國,但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市場。直到去年,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額突然增加一倍多,達到14億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紙尿褲出口每年增長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寶國際推動的,公司於2015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並在2022年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二大嬰童護理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商。 舒寶國際對俄羅斯銷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推動,這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怪象。制裁導致很多國際紙尿褲品牌爭相退出該市場,舒寶國際及其中國同行則競相填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對舒寶國際來說,這已轉化為一個重大商機。2021年,有一個俄羅斯客戶貢獻了舒寶國際11.8%的收入。但去年,這個比例飆升至48.7%,即3.18億元,是舒寶國際最大的客戶。這種情況現在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終解除,這個客戶能找到其他非中國供應商,它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軟肋。 上市文件顯示,舒寶國際的頂級客戶是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經營著 1,100多家門店,2021年的年收入為18億美元。舒寶國際是該客戶的合同製造商,通過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為其日本風格的品牌供應紙尿褲。這一合作佔舒寶國際2023年對俄羅斯總銷售額的84%。 「人道主義」產品 舒寶國際以「人道主義」歸類其產品,顯然使其規避了西方的制裁。這分類現在或許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領導人不認可這種劃分,未來也有可能出問題的,尤其是如果舒寶國際想增加西方市場的銷售。 舒寶國際表示:「與我們產品的人道主義性質一致,我們通過將合同生產解決方案,擴展到俄羅斯全國領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羅斯對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長機會。」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業務年均增長62%,去年總收入達4.4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銷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舒寶國際去年的國內銷售額(包括女性護理和成人失禁用品)僅為2.06億元,佔總銷售額的30.1%。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和哈薩克斯坦,前者佔去年銷售額的5.3%,後者佔1%。 那麼,舒寶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中國,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嬰舒寶,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別是紙尿褲品牌嬰舒寶、衛生巾品牌五月私語、成人紙尿褲品牌康舒寶。嬰兒紙尿褲系列有六個不同的類別,從紙尿褲到濕巾,共有140種不同的產品。其女性護理用品有20種,成人失禁用品有15種。 公司嬰童用品的生產設施利用率為84%,意味著如果來自俄羅斯或其他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它還有增長空間。女性護理用品的需求強勁,2023年生產設施的利用率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環節,生產設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寶國際計劃利用上市所得資金擴建工廠,新增年產3.2億件嬰兒護理用品的產能,同時新建一條年產8,000萬件女性護理用品的生產線。公司的生產基地位於福建沿海城市晉江,到2023年底總產能為每年10億件,共有16條生產線。 舒寶國際以提供家庭用品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顏培坤擁有90%的股份,女兒顏嘉瑋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總裁。生產部總監周家豪是顏培坤的女婿,採購部總監高躍是他的表侄。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今年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紙尿褲生產商新世好集團也有類似的增長指標,但其首次公開募股尚未獲批。舒寶國際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是另一家族企業日進資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這種家族控制和對地緣政治及單一客戶的嚴重依賴,可以說風險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從好的一面來看,舒寶銀國際如今的增長勢頭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掌握中概股最新動態,訂閱我們的新聞郵件

新股

Budweiser APAC, Beer, Tsingtao Brewery, Beijing Yanjing Brewery, San Miguel Brewery, China Resources Beer, Consumption downgrade.

百威亞太季度收入跌 改善業績靠大型賽事

這家主打高端市場的啤酒企業,要改善業績只能靠下半年的全球體育賽事 重點︰ 受去年高基數及極端天氣影響,百威亞太首季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下跌0.4%及3.4% 投資市場估計該公司下半年才復甦,除了基數降低外,還寄望於歐洲國家杯及巴黎奧運會等大型賽事   裴梓龍 去年第一季,中國正式從新冠疫情中「全面解封」,人們紛紛外出聚會,餐廳及酒吧的生意快速復甦,啤酒銷量大增,不少品牌創下了銷量新高。然而一年後,正是因為去年基數高的問題,各大品牌的啤酒銷量表現都不太理想。 根據已公佈業績的酒企,青島啤酒(0168.HK; 600600.SH)首季營收按年下跌5.2%,燕京啤酒(000729.SZ)營收增速只有1.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3.7%。到最近公佈業績的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首季度收入同樣比去年同期下跌0.4%至16.4億美元,期內總啤酒銷量減少4.8%至21.12億公升。 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首季利潤按年仍有所增長,但百威亞太就算將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本節省了4.4%,但整體純利仍下跌3.4%至2.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及收入分別下跌6.2%及2.7%。 公司聯席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楊克(Jan Craps)解釋,首季表現未如理想,主要受到中國及韓國銷情溫和影響,同時因為高基數效應,再加上中國廣東等地3月受到大暴雨等極端天氣侵襲,導致整體銷量下跌。他在業績會議上堅定押注中國高端市場,直言中長期而言,高端及超高端產品將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內地消費者將更重視體驗。 「公司去年11月已將高端及超高端產品輕微加價,但考慮到經濟環境,其他層級的產品沒有加價。雖然宏觀經濟環境受壓,但人們仍想追求快樂並善待自己,公司將繼續走高端化策略。」楊克說。 中國啤酒產量於2013年已經達到5,065萬千升的高峰,其後產量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只有3,411萬千升,2023年略為回升至3,789萬千升,各大企業為追求利潤,包括中國啤酒巨頭青島啤酒及華潤啤酒(0291.HK)等紛紛轉攻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市場,與百威亞太較勁,令整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高端啤酒競爭激烈 以華潤啤酒為例,去年推出雪花全麥純生、無醇啤酒「喜力啤酒0.0」、中式穀物為原料的「秦始皇CPA」等高端產品,更有一款售價高達1,199元的烈性啤酒「醲醴」。根據華潤啤酒去年業績顯示,公司次高檔及以上的啤酒銷量約250萬千升,按年增長18.9%,不少主要產品的銷量按年增長更達雙位數,其中「喜力」的增長高達60%,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增長,成功帶動華潤啤酒去年盈利上漲18.6%。 華潤啤酒主席侯孝海在2023年業績記者會更揚言,今年或明年將達成次高端以上的中國啤酒銷量第一的目標,提前一至兩年完成「決勝高端」的戰略目標,將會繼續加強中高端產品的推廣。 至於青島啤酒,去年同樣繼續強化中高端市場,加強了白啤、純生、1903及經典品牌,去年公司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用比增長了10.5%,達324萬千升,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佔比更提升了4.17個百分點,至40.5%。 青島啤酒在今年4月回覆投資者時直言,中國啤酒市場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整個行業都在加強高端化產品,青島啤酒將以一系統的營銷策略取得競爭優勢。連燕京啤酒、香港的生力啤(0236.HK)也持續推出高端產品,與各大巨頭競爭。 不過,在目前中國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各大品牌都在高端市場競爭,能否成為新出路仍是未知之數。百威亞太的楊克稱,公司傾向將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及行為轉變定為「理性消費」,而不是單純的「消費降級」。「消費者的體驗、儀式感對消費者的決策來說越來越重要。」楊克說。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也同意消費降級對百威亞太的影響暫時不大,但最大問題在於公司的展望沒有太大驚喜,「中國消費降級對公司的影響暫時不大,百威亞太的平均售價有所上升。但最大問題是競爭越來越大,我認為公司業績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會好轉,寄望歐洲國家杯足球賽和巴黎奧運會,到時百威亞太的業績或會復甦。」 他又稱,目前百威亞太的預測市盈率達18倍左右,股息率只有3.65%,估值不算吸引,加上暫時未見利好消息,建議對該股感興趣的投資者可先觀望,到年中視乎股價表現才買入,並憧憬下半年業績轉佳。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oft International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西方制裁俄羅斯 舒寶國際受惠趕上市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製造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銷往俄羅斯的產品數量超過了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 重點: 舒寶國際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將其核心的紙尿褲產品系列歸類為“人道主義”產品,以規避西方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公司對俄羅斯銷售額佔2023年收入的58%,高於2022年的50% 譚英 總部位於福建的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這可能開創了先河,它找到了一個將旗下核心產品線紙尿褲與國際制裁相提並論的辦法。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製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 年間,收入和毛利潤平均每年分別增長58%和86%。具體的數字其實並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達到6.55億元,毛利潤為1.97億元。但增長速度可能足以讓投資者驚嘆不已,去年5,890萬元的利潤也一樣,是2021年的五倍。 那麼,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鑒於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舒寶國際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賴紙尿褲,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縮而不是強勁的增長。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嬰兒紙尿褲銷售總額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銷售額估計為505億元。 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紙尿褲出口國,但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市場。直到去年,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額突然增加一倍多,達到14億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紙尿褲出口每年增長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寶國際推動的,公司於2015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並在2022年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二大嬰童護理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商。 舒寶國際對俄羅斯銷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推動,這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怪象。制裁導致很多國際紙尿褲品牌爭相退出該市場,舒寶國際及其中國同行則競相填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對舒寶國際來說,這已轉化為一個重大商機。2021年,有一個俄羅斯客戶貢獻了舒寶國際11.8%的收入。但去年,這個比例飆升至48.7%,即3.18億元,是舒寶國際最大的客戶。這種情況現在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終解除,這個客戶能找到其他非中國供應商,它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軟肋。 上市文件顯示,舒寶國際的頂級客戶是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經營著 1,100多家門店,2021年的年收入為18億美元。舒寶國際是該客戶的合同製造商,通過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為其日本風格的品牌供應紙尿褲。這一合作佔舒寶國際2023年對俄羅斯總銷售額的84%。 「人道主義」產品 舒寶國際以「人道主義」歸類其產品,顯然使其規避了西方的制裁。這分類現在或許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領導人不認可這種劃分,未來也有可能出問題的,尤其是如果舒寶國際想增加西方市場的銷售。 舒寶國際表示:「與我們產品的人道主義性質一致,我們通過將合同生產解決方案,擴展到俄羅斯全國領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羅斯對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長機會。」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業務年均增長62%,去年總收入達4.4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銷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舒寶國際去年的國內銷售額(包括女性護理和成人失禁用品)僅為2.06億元,佔總銷售額的30.1%。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和哈薩克斯坦,前者佔去年銷售額的5.3%,後者佔1%。 那麼,舒寶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中國,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嬰舒寶,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別是紙尿褲品牌嬰舒寶、衛生巾品牌五月私語、成人紙尿褲品牌康舒寶。嬰兒紙尿褲系列有六個不同的類別,從紙尿褲到濕巾,共有140種不同的產品。其女性護理用品有20種,成人失禁用品有15種。 公司嬰童用品的生產設施利用率為84%,意味著如果來自俄羅斯或其他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它還有增長空間。女性護理用品的需求強勁,2023年生產設施的利用率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環節,生產設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寶國際計劃利用上市所得資金擴建工廠,新增年產3.2億件嬰兒護理用品的產能,同時新建一條年產8,000萬件女性護理用品的生產線。公司的生產基地位於福建沿海城市晉江,到2023年底總產能為每年10億件,共有16條生產線。 舒寶國際以提供家庭用品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顏培坤擁有90%的股份,女兒顏嘉瑋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總裁。生產部總監周家豪是顏培坤的女婿,採購部總監高躍是他的表侄。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今年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紙尿褲生產商新世好集團也有類似的增長指標,但其首次公開募股尚未獲批。舒寶國際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是另一家族企業日進資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這種家族控制和對地緣政治及單一客戶的嚴重依賴,可以說風險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從好的一面來看,舒寶銀國際如今的增長勢頭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華芢生物爭取港上市  核心產品研發逾十年

華芢生物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Pro-101-2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重點: 華芢生物過去兩年虧損近兩億元,行政開支甚至高於研發開支,研發團隊僅有33人 總裁為創辦人之子,加入公司前的工作履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莫莉 最近港股氣氛熾熱,恒指連續十日上漲,帶動新股市場回暖。自4月19日起,至少有16家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主要來自醫療、金融、人工智能、消費等行業。上週一,專注於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的華芢生物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遞表,但這間已成立12年的企業,至今尚無成功上市的產品。 華芢生物的主攻方向是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傷口癒合的多功能療法,目前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為重組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BB(rhPDGF–BB)藥物Pro-101-1及Pro-101-2,現正分別進行2b期和2期臨床試驗。早在2013年8月,華芢生物就開始與軍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開始Pro-101-2的臨床前研究,直到2021年,Pro-101-2啟動了針對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的臨床試驗,從臨床前研究至今,研發時間已超過10年,公司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PDGF是血小板在損傷後分泌的生長因數之一,能促進新血管的生成、調節炎症並刺激細胞增殖和遷移,加速傷口的癒合,常用於慢性傷口、糖尿病潰瘍。雖然研究已經證明PDGF的有效性,但是中國至今尚無一款獲批上市的PDGF藥物,各大藥企的在研藥物中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中藥企業天士力醫藥(600535.SH)曾經開發過一款PDGF-BB候選藥物,2014年就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但至今沒有進展。 而在美國市場,至今僅有一款施樂輝(SNN.US)旗下的PDGF藥物Regranex由FDA在1997年批准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但治療該疾病的新一代產品速必一已於2023年底在中國獲批上市。 從行業來看,PDGF所屬的生長因數藥物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根據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生長因數藥物市場呈下降趨勢,但是受需求增加、適應症範圍擴大及家庭消費能力提升的推動,預計該市場將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86億元。 長遠來看,這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有限,該研究預計,2026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3%。不過,華芢生物的10款在研管線中的7款PDGF候選產品,覆蓋了多種適應症,除了燒傷和糖尿病足潰瘍外,還涉及痔瘡和放射性潰瘍等適應症。 研發團隊僅33人 由於暫無上市產品,在2022年和2023年,華芢生物分別錄得8,593萬元及1.05億元虧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虧損由行政開支佔主導,而非研發開支。公司2023 年的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分別為4,212萬元和3,992萬元,行政開支主要包括行政人員的薪金、花紅以及其他僱員福利、招待及差旅費用、與融資活動及招聘諮詢服務有關的服務費等。 從僱員人數來看,作為一間生物醫藥公司,華芢生物的研發團隊人數僅有33人,行政人員的人數卻有44人,2023年研發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為31.9萬元,甚至不如行政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32.3萬元。 從華芢生物的高級管理團隊成員履歷來看,他們在醫藥研發領域的經驗似乎尚有不足。公司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為現年55歲的賈麗加,她曾在北京的多間醫藥企業擔任過銷售經理、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醫藥的銷售及運營管理。公司的董事會副主席、執行董事以及總裁王軻瓏是賈麗加之子,年僅33歲,在加入華芢生物之前,王軻瓏的主要經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華芢生物負責產品研發和技術的執行董事翟俊輝於2019年加入公司,他擁有預防醫學的博士學位,曾經擔任過微生物學的副研究員;另一位負責領導公司臨床前研發工作的首席研發官趙興卉,則擁有遺傳學博士學位,曾在多間研究所和醫院擔任副研究員。這兩位研發核心人員都曾在軍科院工作,而華芢生物的核心產品Pro-101-1及Pro-101-2都是與軍科院合作研發。 從2012年成立以來,華芢生物直到2021年5月才拿到第一筆外部融資,Pre-A輪的投後估值為8億元。同年10月及2023年5月,公司分別完成A輪和B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高達33億元,兩年來估值增長三倍。 華芢生物的外部投資者包括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的鼎暉投資,以及由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控股的政府產業基金青島高科,在拿到後者的投資後,華芢生物在2023年6月將公司註冊地址從北京遷到青島。 雖說華芢生物暫未公佈招股詳情,亦無收入和利潤,但是在若以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來看,港股市場上有不少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的市值遠低於33億元。例如專注於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北海康成(1228.HK),市值僅約1.5億元。對於研發進展較為緩慢、研發投入不高的華芢生物,投資者或許難以給予太多熱情。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gital learning firm Shanghai Able targets tech upgrade

獲新浪百度青睞 智慧樹母企港股拼上市

擁有27,000門線上高教課程的卓越睿新,是內地最大高教網課內容製作商,期望通過港股上市增強研發能力,爭取高教數字化領先地位 重點: 公司去年營收6.5億元,按年增長62% 公司在全國高教數字化內容製作市場收入排名第一 李世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數字化的腳步也愈來愈快,旗下擁有「知到APP」、「智慧樹」兩個知名線上教育平台的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對於許多中國大學生來說,他們熟悉的「智慧樹」有兩類,一是小時候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會播放動畫片的幼教節目《智慧樹》,另一則是需要上課交作業的網課平台「智慧樹」,無論哪一種都讓他們印象深刻。如今,愈來愈多學校將線上教育平台課程列作選修課程,學生必須完成這些課程才能獲得學分。 2008年於上海成立的卓越睿新,透過「智慧樹」網上平台與「知到APP」,提供數字化教學內容及數字化教學場景。簡單來說,公司一方面為高教機構提供教育場景數字化服務,另一方面也提供線上教學課程內容供學生學習。這兩項都是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重點業務。 百度新浪持股超10% 教育數字化的大旗,吸引了互聯網公司與投資機構布局。根據申請文件,在2015年到2020年間,卓越睿新先後完成五輪融資,吸引到新浪(SINA.US)與百度(9888.HK; BIDU.US)等機構投資者青睞。以最新一輪融資結果估算,公司估值超過23億元。  截至遞表前,新浪是卓越睿新最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為17.9%,百度為第二大,持股比例為10.1%。其餘股東還包括達泰資本、聯創資本、澄邁新日等。 依靠多年深耕,卓越睿新在教育數字化市場上佔據靠前位置。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3年卓越睿新在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3.4%;而在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教學内容製作市場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6.2%。 申請文件顯示,卓越睿新上線的數字化課程超過27,000門,涵蓋教育部認可的12個學科門類及92個專業。其中有513門課程獲教育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並獲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遴選中評為「金課」,在中國高教教學數字化市場按收入計的前五大參與者中排名第一。 毛利率超過60% 從業績來看,儘管近年營收出現波動,去年仍實現了大幅增長。2021年至2023年,卓越睿新的營收分別為4.2億元、4億元和 6.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5.2%。毛利分別為2.1億元、1.8億元和3.9億元,對應毛利率為51.1%、44.1%和60.7%。 股東應佔盈虧方面,在2022年錄得虧損5,910萬元後,去年實現8,142萬元溢利,成功扭虧為盈。 對於毛利率的提升,公司表示是由於優化項目管理流程,使交付效率得以提高,業務規模擴大產生的規模經濟,以及推出高利潤率的新產品。 客戶涵蓋多家重點院校 卓越睿新的客戶主要是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大學、學院、職業學校,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92個城市設有236個客戶服務和支持中心,覆蓋中國絕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區。 尤其是獲國家評選為「雙一流計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和「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學校,更是其重點客戶(稱為「燈塔客戶」)。2023年卓越睿新共有231名「燈塔客戶」,佔所有「雙一流」、「雙高」計劃學校的75.9%。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這些重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支出,是一般學校的二至四倍。 透過不斷向客戶銷售新產品,不斷加大客戶的平均消費力度及留存率,是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2023年,不同業務的重疊客戶達到346名。平均每位重疊客戶的收入從2021年的76萬元成長到101萬元。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數字化市場是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按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收入計,前五大公司合計僅佔12.6%的市場份額,顯示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面對較大的競爭壓力,公司坦言可能需要降低服務及產品的價格以保持競爭力,而客戶也可能要求更大的價格優惠,對於公司的收入、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擁有大量課程內容是卓越睿新的優勢,但作為一家教育數字化的企業,技術能力的提升是拓展市場份額與維持話語權的關鍵。然而去年公司研發費用達1億元,仍低於銷售開支的1.7億元,似乎更看重銷售。公司表示,上市籌得資金將用於研發及客戶服務。未來是否能夠持續推出高利潤的新產品,提高用戶體驗與滿意度,將是殺出重圍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能源類

Lotus Technology shares rally

認股證計劃帶動 路特斯科技爆升四成

英國豪車品牌路特斯的電動汽車部門股價在過去兩周上漲超過40%,但目前仍遠低於2月的發行價 重點: 路特斯科技表示,如果認股權證持有人行使認購權,以每股11.50美元購買股票,其支持者最高可籌集1.73億美元 該股目前的交易價遠低於行權價,但過去兩周已上漲40%以上,顯示有人認為該公司被低估 陽歌 自今年2月完成借殼上市以來,躊躇滿志的豪華電動汽車(EV)製造商路特斯科技公司(LOT.US)的發展道路並不平坦。2月22日,也就是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完成合併的當天,該公司衝進上市大門並收於13.51美元,之後的兩個月公司股價基本處於下跌趨勢,跌幅超過一半,最低見5.64美元。 但過去兩周情況有所好轉,公司透露正在推進一項計劃,如果先前獲發認股權證的持有人選擇行使權利,其支持者將可籌集高達1.73億美元的資金。它上周公佈了該計劃的最新進展,但也指出,認股權證持有人極有可能選擇不行使購買股票的權利。 這是因為認股權證的行權價格為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11.5美元,仍遠高於該股的最新收盤價。但似乎有一些股票買家認為認股權證持有人仍可能購買股票,因為該股在過去兩周內上漲了40%以上,週四收於8.01美元。 歸根結底,其實取決於你認為這家公司值多少錢,對路特斯科技公司這樣一家年輕公司來說,是件棘手的事情。該公司是英國標誌性豪華汽車品牌路特斯的電動汽車部門,路特斯現在由吉利控股,後者於2017年收購了51%的股份。 此後,為了重振路特斯品牌,吉利向其注入3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在武漢建廠的13億美元。路特斯是吉利覆蓋廣泛的電動汽車品牌計劃中的豪華品牌,定位於8萬美元以上的汽車市場。吉利還在發展一個價格略低一些,但仍屬高端的品牌極氪,後者也計劃在紐約上市。 在食物鏈的更下游,吉利2010年從福特手中收購的沃爾沃,正在研發電動汽車,它自家的吉利品牌也在製造更主流的電動汽車。 但我們再回到路特斯和它尋求獲得投資者更多尊重的努力上吧。根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最新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2021年至2031年,預計全球8萬美元以上電動汽車市場,將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長。到2031年,每年需求量將達到近190萬輛。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範圍內處於這個價格區間的電動汽車只有10款,相比之下,同一價格區間內使用傳統內燃機的汽車超過100款。因此,路特斯認為自己處於有利地位,是此類豪華電動汽車市場的先行者。 增加收入 經過幾年的準備,公司於去年開始報告第一筆可觀的收入。去年全年銷售額為6.79億美元,交付了6,970輛汽車,較2022年的960萬美元收入大幅增長。 過去三年,它的研發費用實際上一直在下降,從2021年的5.11億美元降至去年的3.69億美元,之前研發費較高,可能是由於研發首款電動車的大量支出。雖然研發支出一直在下降,但銷售和營銷成本卻恰恰相反,從2021年的3,800萬美元升至去年的3.29億美元,全因擴大銷售網絡、推廣產品所致。 值得注意是,政府的支持也在減少。在世界各地,政府支持都很重要,但在中國尤為要緊。由政府補助中獲得的收入,從2021年的4.91億美元降至去年僅400萬美元。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運營費用從2021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7.36億美元,隨著業務的增長,這一數字可能會繼續增長。 它的毛利潤為1.02億美元,毛利率約為15.5%,不過公司表示,它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毛利率提高到21%至23%。行業巨頭特斯拉(TSLA.US)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曾處於這一範圍內,但由於競爭激烈,今年第一季度其毛利潤率跌至15.2%。路特斯科技或許能夠避免一些壓力,因為它所處的市場競爭要小得多,但這個市場也比特斯拉的市場要小得多。 路特斯科技去年錄得7.5億美元的淨虧損,略高於2022年的7.25億美元,但對於一家在新業務上投入巨資的公司來說,還算不錯。公司去年在首次公開募股前籌集了約10億美元,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如果我們之前提到的11.50美元認股權證的持有人行使認購權,它將不會獲得新增的1.73億美元收益。 儘管去年獲得了10億美元的現金注入,但截至2023年底,它的現金總額從一年前的7.4億美元下降近一半,至4.27億美元。意味如果繼續以同樣的速度消耗現金,公司幾乎肯定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需要籌集更多資金。 綜上所述,我們不禁要問,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它目前的漲勢是否反映了投資者對其股票的“重新發現”?它目前的市銷率為8.6倍,高於特斯拉的6.4倍,也比全球電動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1倍高出不少。雖然路特斯科技的市銷率很高,但如果公司今年能實現大幅增長,這一數字可能會有所下降。 鑒於它跟本地龍頭品牌吉利的聯繫,加上在2023年錄得強勁的第一年銷售額,以及所處的細分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如果能夠保持強勁的銷售增長,公司看上去確實前途光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ony.ai approved for U.S. IPO

小馬智行趕美上市 雙戰略加快商業化

這家以自動駕駛出租車聞名的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在紐約上市,它降低了野心以更快增加收入 重點: 小馬智行已獲准赴美上市,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通過九輪融資籌集資金逾11億美元,2022年初估值達到85億美元 公司主要專注於全自動駕駛,在最近轉向L2級駕駛員輔助系統,以便加快商業化速度 陳竹 上月末,汽車界的焦點都集中在北京,因為有中國首屈一指的年度車展。在展出的諸多豪車中,來自小馬智行的第七代豐田bZ4X Robotaxi 概念車備受矚目。這款車展示的不僅是公司與一家大型車企的合作關係,還有它對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承諾——儘管它的很多競爭對手都著眼於技術含量較低的輔助駕駛技術,因可以更快實現商業化。 北京車展前夕,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小馬智行在美國上市的計劃,公司在財務方面得到了顯著提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4月2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小馬智行擬發行不超過9,800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批准小馬智行赴美上市,是中國監管機構放鬆對赴境外上市科技公司的最新信號之一,此前兩年,只有少量大型上市獲批。境外上市放緩可追溯到2021年初,當時網約車巨頭滴滴在美國進行了備受爭議的IPO,最終卻在上市幾個月後就退市。 中國監管機構的一個主要擔憂是數據安全,因為滴滴甚至是小馬智行這樣的小公司,都收集了大量數據,涉及從個人用戶到中國道路網絡狀況的各種數據。監管機構擔心在紐約上市後,美國官員可能會獲取這些信息,不過隨著新的數據安全審查監管框架的出台,這些擔憂正在緩解。 小馬智行只是越來越多試圖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中的最新一家,前不久縱目科技也申請在香港上市。任何一家能成功上市,都能提振市場信心。這些公司商業化步伐緩慢,且多年持續未兌現承諾,導致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投資者越來越沒有耐心。 成立於2016年的小馬智行,在吸引投資方面相對成功,包括在去年10月的上一輪融資中,從沙特阿拉伯的NEOM及其附屬投資基金獲得了1億美元資金。據天眼查網站的數據顯示,該公司已通過九輪融資籌集了超過11億美元。2022年初D輪融資結束後,其估值達到85億美元,鞏固了它作為高科技“獨角獸”的地位。 投資者看好公司部分是因為創始人彭軍和樓天城的背景,他們都曾在百度(BIDU.US;9888.HK)的自動駕駛部門工作過,那裡被認為是中國自動駕駛的前沿。 投資者可能還喜歡公司的願景,主要關注L4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通常是指在大多數情況下,無需人工干預即可運行的完全自動駕駛車輛。這使其有別於很多同行,後者專注於複雜程度較低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不是完全自動,但更容易商業化。 商業化計劃 小馬智行是首批獲准在中國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中國一線城市擁有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隊,並在其中三個城市推出了商業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公司向通過其PonyPilot+應用程序預訂乘車的人,收取按里程計算的費用。但它的收入相對較小,因為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運營的區域,仍然嚴格限定在人口較少的指定區域。比如,在北京,目前其自動駕駛出租車僅限於亦莊一個區域,這裡遠離主城區。 2018年,小馬智行成立卡車事業部,建立了自動駕駛卡車業務線,隨後在2020年註冊了一家名為小馬智卡的獨立公司。 但該業務成立一年後卻毫無進展。 2021年底,小馬智行合併了自動駕駛卡車和乘用車研發團隊,據報道,由於美國研發中心幾乎全部解散,卡車業務團隊縮減至僅10人左右。 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困難重重,原因有很多,包括監管準備不足和技術不成熟。雖然自動駕駛在高速公路上比在城市道路上看起來簡單,但現實要複雜得多。一眾專注於自動駕駛卡車的公司都在最近遇到了困難,包括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圖森未來(TSPH.US),該公司早前憑借自動駕駛技術贏得喝彩,但最近宣佈退出美國市場。 由於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在商業化上面臨多重障礙,小馬智行開始追隨越來越多的同行,採取更務實的策略,專注於技術含量較低的L2級別。一年前,小馬智行進行戰略轉型,公司創始人、CEO彭軍宣佈,作為整個商業化努力的一部分,公司將全面發力“乘用車智能駕駛業務”。 不過,小馬智行並不是第一個嘗試L2駕駛輔助的公司。據中國媒體雪豹財經社報道,比亞迪(1211.HK;002594.SZ)、廣汽埃安、小鵬汽車(XPEV.US;9868.HK)等國內主要車企都已經選定了該技術的首選供應商,這意味小馬智行可能很難為這項技術找到主要合作夥伴。 儘管如此,此舉對小馬智行在短期內開始產生更可觀的收入來說,恐怕是必要的。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儘管競爭激烈,但中國的輔助駕駛市場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2018年為93億元,2022年達到了413億元。 由於多年來在L4甚至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方面積累了尖端技術優勢,小馬智行可能比縱目科技等更具優勢。儘管如此,在北京車展期間對旗下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大力宣傳似乎表明,公司仍將L4級別的技術視為長期目標。現在,它需要想辦法在提交美國上市文件時,能激起投資者對其雙重戰略的興趣。 當然,要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目標,需要持續的大筆研發支出,意味小馬智行可能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持續虧損。它可能很快就會知道,投資者對這類故事的看法,包括他們對小馬智行的估值是否和2022年的85億美元一樣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illhouse fined for selling down Longi stake without disclosure

高瓴資本正將重心轉向全球市場 公司被調查後需再增持隆基股份

這家私募股權公司在沒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應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要求,高瓴資本需要回購這些股份。 重點 高瓴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調查後,已將隆基綠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復至5% 儘管高瓴力圖轉型全球並刻意擺脫與中國的關聯,但它向中國監管機構承諾,將繼續在中國投資並增加在當地的資產配置 余特莉 陽歌 在中國龐大的私募股權界這個複雜的行業中,即使是最熟練的操盤手也偶爾百密一疏。高瓴資本就是這種情況。高瓴是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目前正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違規減持太陽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批評。 根據隆基上週五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購了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將其持股比例從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舉是回應中國證監會去年 11 月對其“間接減持”隆基股份但未進行適當披露的立案調查。 像高瓴這樣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犯下這樣的錯誤並不常見,或許可以解釋監管機構為何展開調查。尤其是在當前中國股市疲軟的情況下,任何此類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視為對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現。 一家植根中國的基金在當前環境下向全球轉型 高瓴由張磊於2005年創立,因投資了一批消費、醫療保健和科技領域的中國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為中國頂級遊戲公司的騰訊控股 (0700.HK) 和與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競爭的中國電子商務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請在香港上市的百麗時尚以及抗癌藥物製造商百濟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資組合中。 高瓴的失誤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尤其是該基金正謀求從中國本土轉向成為立足亞洲區域的基金管理公司,並向全球其它市場擴張,以此對衝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轉型對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別是其擁有龐大的美國LP基礎,其中大部分是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他們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擔憂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網站目前幾乎沒有提及其在中國的成功投資案例,而只是強調其在美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等地已有佈局。…

消費

RLX returns to growth

霧芯科技曙光漸現 投資者取態仍審慎

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子煙公司表示一季度收入增長近兩倍,不過具體數字仍遠低於2021年遭受監管打擊前的水平 重點: 隨著從監管打擊中恢復過來,霧芯科技一季度收入增長兩倍,公司恢復盈利 尋求在本土市場外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霧芯科技表示,近期國際擴張“進展順利” 陽歌 隨著國內監管環境變得明朗,差點因政府監管陰雲而窒息的電子煙公司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顯露了新生的跡象。 公司報告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大幅增長,同時還開啓了國際擴張,以規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風險,並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其最新收入還未達到受監管打擊前的三分之一。但是,嘿,你總得重新開始。 “儘管各地區的監管變革帶來了挑戰,但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並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審慎進入潛在市場。”霧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汪瑩(英文名Kate)表示。“在國內,我們對中國最近對非法產品的監管打擊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感到鼓舞,但仍需取得更多進展。” 投資者似乎同意汪瑩的觀點,認為該公司需要取得更多進展。最新報告發佈後,霧芯科技的股價在週五下跌5.1%。更重要的是,該股較1月底的低點僅上漲18%,遠遠落後於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同期超過30%的漲幅。 與同業相比,霧芯科技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當前市盈率僅為11倍。相比下,國內競爭對手斯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 300741.SZ)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別為28倍和34倍。霧芯科技對中國電子煙市場的嚴重依賴,可能是其估值低的部分原因——該公司正在通過新的全球化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11月,公司終止了與分銷網絡Relx Inc.的非競爭條款,為全球擴張鋪平了道路。公司在最新財報和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全球市場的潛力,但除了說自己已進入北亞和東南亞的新市場外,拒絕給出任何具體細節。 去年,公司還獲得了國際認證機構,歐洲技術頒發的檢測設施證書,暗示了未來在歐洲市場的抱負。 “我們在東南亞和北亞的業務運行順利,國際擴張進展理想,”汪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計劃擴展到更多地區……我們最近在東南亞新推出的電子液體產品備受好評,有望初見成果。” 在中國2021年出台新規,對當時的大部分現有產品發出禁令後,霧芯科技及其同行險些覆滅。與中國煙草壟斷關係密切的行業監管機構,將從明年開始對電子煙產品加收36%的消費稅。最重要的是,它還禁止銷售深受年輕用戶喜歡的調味電子煙,迫使電子煙製造商只能生產煙草口味的產品。 取締非法產品 最後同樣重要的,霧芯科技和其他遵守新規的企業,面臨大量無視新規的非法產品湧入市場。霧芯科技的管理層表示,隨著政府取締非法產品,這一問題已開始有所緩解,他們具體指的是浙江和甘肅兩省取締非法經營的行動。 「我們對中國有關部門在3月宣佈,對非法產品展開新一輪專項打擊行動感到鼓舞。」汪瑩說:「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解決這些嚴重問題,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霧芯科技的最新財務數據,它們顯示了公司自監管打擊以來取得的進展,但從中也能看到,它的業務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霧芯科技最近的股價僅為2.04美元,遠低於2021年IPO時的12美元,也遠不及電子煙在中國和全球風靡時30美元的歷史高點,該公司面臨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公佈的一季度營收為5.52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1.89億元的兩倍,但不到打擊行動前2021年一季度17.1億元的三分之一。 該公司似乎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得不錯,運營成本從一年前的4.19億元降至1.94億元,其中銷售費用減少了38%,研發費用下降了50%以上,以及由於員工股權激勵薪酬成本降低,帶來總務與行政開支大幅度降低。 新規,尤其是新增的消費稅,對霧芯科技的利潤率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可能是自從公司業務開始復蘇以來,投資者尚未全面接納該股票的原因之一。最新季度毛利率為25.9%,較一年前的24.2%有所改善,但僅為規管前近50%的一半左右。 最重要的是,霧芯科技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33億元,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5,630萬元的局面。 儘管股票買家仍未對霧芯科技的復蘇表示信服,但分析機構的看法卻更加積極。 公司仍受到美國和中國一些頂級經紀機構的關注,花旗銀行、中金和中信證券的分析師都參加了財報電話會議。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全部將該公司評為“買入”或“強烈買入”。 然而,它們預計在本年度剩下來的時間里,霧芯科技增速會有所放緩,而且都預測它的全年收入將增長67%。 歸根結底,鑒於公司已經穩定下來,並且利潤和收入都恢復增長,即便利潤率不大可能恢復到被打壓前的水平,其股價看起來也確實有點被低估了。毫無疑問,觀察人士會關注其全球化行動在今年的進展情況。這方面若是進展強勁,可能會為該股帶來一些上漲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udweiser APAC, Beer, Tsingtao Brewery, Beijing Yanjing Brewery, San Miguel Brewery, China Resources Beer, Consumption downgrade.

百威亞太季度收入跌 改善業績靠大型賽事

這家主打高端市場的啤酒企業,要改善業績只能靠下半年的全球體育賽事 重點︰ 受去年高基數及極端天氣影響,百威亞太首季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下跌0.4%及3.4% 投資市場估計該公司下半年才復甦,除了基數降低外,還寄望於歐洲國家杯及巴黎奧運會等大型賽事   裴梓龍 去年第一季,中國正式從新冠疫情中「全面解封」,人們紛紛外出聚會,餐廳及酒吧的生意快速復甦,啤酒銷量大增,不少品牌創下了銷量新高。然而一年後,正是因為去年基數高的問題,各大品牌的啤酒銷量表現都不太理想。 根據已公佈業績的酒企,青島啤酒(0168.HK; 600600.SH)首季營收按年下跌5.2%,燕京啤酒(000729.SZ)營收增速只有1.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3.7%。到最近公佈業績的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首季度收入同樣比去年同期下跌0.4%至16.4億美元,期內總啤酒銷量減少4.8%至21.12億公升。 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首季利潤按年仍有所增長,但百威亞太就算將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本節省了4.4%,但整體純利仍下跌3.4%至2.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及收入分別下跌6.2%及2.7%。 公司聯席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楊克(Jan Craps)解釋,首季表現未如理想,主要受到中國及韓國銷情溫和影響,同時因為高基數效應,再加上中國廣東等地3月受到大暴雨等極端天氣侵襲,導致整體銷量下跌。他在業績會議上堅定押注中國高端市場,直言中長期而言,高端及超高端產品將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內地消費者將更重視體驗。 「公司去年11月已將高端及超高端產品輕微加價,但考慮到經濟環境,其他層級的產品沒有加價。雖然宏觀經濟環境受壓,但人們仍想追求快樂並善待自己,公司將繼續走高端化策略。」楊克說。 中國啤酒產量於2013年已經達到5,065萬千升的高峰,其後產量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只有3,411萬千升,2023年略為回升至3,789萬千升,各大企業為追求利潤,包括中國啤酒巨頭青島啤酒及華潤啤酒(0291.HK)等紛紛轉攻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市場,與百威亞太較勁,令整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高端啤酒競爭激烈 以華潤啤酒為例,去年推出雪花全麥純生、無醇啤酒「喜力啤酒0.0」、中式穀物為原料的「秦始皇CPA」等高端產品,更有一款售價高達1,199元的烈性啤酒「醲醴」。根據華潤啤酒去年業績顯示,公司次高檔及以上的啤酒銷量約250萬千升,按年增長18.9%,不少主要產品的銷量按年增長更達雙位數,其中「喜力」的增長高達60%,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增長,成功帶動華潤啤酒去年盈利上漲18.6%。 華潤啤酒主席侯孝海在2023年業績記者會更揚言,今年或明年將達成次高端以上的中國啤酒銷量第一的目標,提前一至兩年完成「決勝高端」的戰略目標,將會繼續加強中高端產品的推廣。 至於青島啤酒,去年同樣繼續強化中高端市場,加強了白啤、純生、1903及經典品牌,去年公司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用比增長了10.5%,達324萬千升,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佔比更提升了4.17個百分點,至40.5%。 青島啤酒在今年4月回覆投資者時直言,中國啤酒市場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整個行業都在加強高端化產品,青島啤酒將以一系統的營銷策略取得競爭優勢。連燕京啤酒、香港的生力啤(0236.HK)也持續推出高端產品,與各大巨頭競爭。 不過,在目前中國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各大品牌都在高端市場競爭,能否成為新出路仍是未知之數。百威亞太的楊克稱,公司傾向將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及行為轉變定為「理性消費」,而不是單純的「消費降級」。「消費者的體驗、儀式感對消費者的決策來說越來越重要。」楊克說。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也同意消費降級對百威亞太的影響暫時不大,但最大問題在於公司的展望沒有太大驚喜,「中國消費降級對公司的影響暫時不大,百威亞太的平均售價有所上升。但最大問題是競爭越來越大,我認為公司業績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會好轉,寄望歐洲國家杯足球賽和巴黎奧運會,到時百威亞太的業績或會復甦。」 他又稱,目前百威亞太的預測市盈率達18倍左右,股息率只有3.65%,估值不算吸引,加上暫時未見利好消息,建議對該股感興趣的投資者可先觀望,到年中視乎股價表現才買入,並憧憬下半年業績轉佳。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oft International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西方制裁俄羅斯 舒寶國際受惠趕上市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製造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銷往俄羅斯的產品數量超過了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 重點: 舒寶國際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將其核心的紙尿褲產品系列歸類為“人道主義”產品,以規避西方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公司對俄羅斯銷售額佔2023年收入的58%,高於2022年的50% 譚英 總部位於福建的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這可能開創了先河,它找到了一個將旗下核心產品線紙尿褲與國際制裁相提並論的辦法。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製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 年間,收入和毛利潤平均每年分別增長58%和86%。具體的數字其實並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達到6.55億元,毛利潤為1.97億元。但增長速度可能足以讓投資者驚嘆不已,去年5,890萬元的利潤也一樣,是2021年的五倍。 那麼,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鑒於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舒寶國際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賴紙尿褲,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縮而不是強勁的增長。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嬰兒紙尿褲銷售總額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銷售額估計為505億元。 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紙尿褲出口國,但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市場。直到去年,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額突然增加一倍多,達到14億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紙尿褲出口每年增長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寶國際推動的,公司於2015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並在2022年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二大嬰童護理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商。 舒寶國際對俄羅斯銷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推動,這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怪象。制裁導致很多國際紙尿褲品牌爭相退出該市場,舒寶國際及其中國同行則競相填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對舒寶國際來說,這已轉化為一個重大商機。2021年,有一個俄羅斯客戶貢獻了舒寶國際11.8%的收入。但去年,這個比例飆升至48.7%,即3.18億元,是舒寶國際最大的客戶。這種情況現在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終解除,這個客戶能找到其他非中國供應商,它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軟肋。 上市文件顯示,舒寶國際的頂級客戶是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經營著 1,100多家門店,2021年的年收入為18億美元。舒寶國際是該客戶的合同製造商,通過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為其日本風格的品牌供應紙尿褲。這一合作佔舒寶國際2023年對俄羅斯總銷售額的84%。 「人道主義」產品 舒寶國際以「人道主義」歸類其產品,顯然使其規避了西方的制裁。這分類現在或許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領導人不認可這種劃分,未來也有可能出問題的,尤其是如果舒寶國際想增加西方市場的銷售。 舒寶國際表示:「與我們產品的人道主義性質一致,我們通過將合同生產解決方案,擴展到俄羅斯全國領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羅斯對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長機會。」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業務年均增長62%,去年總收入達4.4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銷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舒寶國際去年的國內銷售額(包括女性護理和成人失禁用品)僅為2.06億元,佔總銷售額的30.1%。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和哈薩克斯坦,前者佔去年銷售額的5.3%,後者佔1%。 那麼,舒寶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中國,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嬰舒寶,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別是紙尿褲品牌嬰舒寶、衛生巾品牌五月私語、成人紙尿褲品牌康舒寶。嬰兒紙尿褲系列有六個不同的類別,從紙尿褲到濕巾,共有140種不同的產品。其女性護理用品有20種,成人失禁用品有15種。 公司嬰童用品的生產設施利用率為84%,意味著如果來自俄羅斯或其他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它還有增長空間。女性護理用品的需求強勁,2023年生產設施的利用率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環節,生產設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寶國際計劃利用上市所得資金擴建工廠,新增年產3.2億件嬰兒護理用品的產能,同時新建一條年產8,000萬件女性護理用品的生產線。公司的生產基地位於福建沿海城市晉江,到2023年底總產能為每年10億件,共有16條生產線。 舒寶國際以提供家庭用品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顏培坤擁有90%的股份,女兒顏嘉瑋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總裁。生產部總監周家豪是顏培坤的女婿,採購部總監高躍是他的表侄。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今年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紙尿褲生產商新世好集團也有類似的增長指標,但其首次公開募股尚未獲批。舒寶國際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是另一家族企業日進資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這種家族控制和對地緣政治及單一客戶的嚴重依賴,可以說風險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從好的一面來看,舒寶銀國際如今的增長勢頭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ngdong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叮咚買菜棄小攻大 再錄季度盈利

退出小市場,專注大城市後,這家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在第一季度恢復增長 重點: 一季度叮咚買菜的收入小幅增長,結束了一年多的萎縮狀態 公司錄得上市以來第二個季度淨利潤,並表示預計今年收入和利潤都將「同比大幅增長」 陽歌 是生鮮故事還是科技公司? 說到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叮咚(開曼)有限公司(DDL.US)時,投資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公司周一發布財報稱,在經歷了一年的收縮後,今年一季度收入恢復增長,並實現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儘管如此,公司的股價在業績公佈後還是下跌16%,顯示投資者的期待遠不止於此。 我們應指出,即使經歷了這一輪拋售,在近期海外上市中概股普遍上漲的帶動下,該股今年迄今仍上漲21%,較1月的低點上漲了67%。儘管如此,叮咚買菜18倍的遠期市盈率,跟體量更大的美國生鮮巨頭克羅格(KR.US)一樣,但落後於沃爾瑪(WMT.US)的25倍。 關鍵是,叮咚買菜是一家生鮮雜貨銷售商,由於難以在競爭對手之間做到產品差異化,因此這一行的利潤微薄且競爭激烈。叮咚買菜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降低配送成本存在困難,這是它主要的支出之一,而它正在取得一些進展的一個領域是,削減供應鏈中大量環節涉及的中間商。 叮咚買菜也承認最好把重點放在更大、更富裕的城市,那裡的消費者不那麼注重成本。該公司從去年開始退出虧損巨大的小市場,導致全年收入萎縮。 隨著從小市場撤出的影響逐漸減弱,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重返增長軌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在公司的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上調了對淨利潤和規模的預期,預計二季度和今年都將同比大幅增長。”梁昌霖沒有細說“規模”的意思,不過他指的可能是收入。 叮咚買菜還一直在嘗試通過增加自有品牌來提高利潤率,這些產品的利潤率往往更高,是它能夠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少許領域之一。但在最新業績中它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努力,首席財務官王松僅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積極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自有品牌產品開發能力”。 那麼,這家公司在投資者眼中處於什麼位置呢? 儘管最近市場普遍看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但分析機構對叮咚買菜的看法明顯還是好壞參半。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機構中,只有五家給出了“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其他四家給出的評級為“持有”或“表現不佳”。但它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2.65美元,意味該股較最新收盤價1.82美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言歸正傳,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公司顯得相對穩健的最新財務數據。首先,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1.4%,達到55.3億元,而一季度同店GMV更是同比增長4.4%。公司提到2023年前兩個月仍受疫情影響,並指出今年3月GMV同比增長6.5%,3月是一年前消費模式恢復正常後,更適合作為參照對象的第一個月。 收入增長 隨著GMV的提升,叮咚買菜在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從上年同期的50億元小幅增長至50.2億元。在此之前,公司上一次報告類似的同比收入增長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當時它還沒有開始“瘦身”。 總部位於上海的叮咚買菜在華東地區(包括上海以及臨近的浙江、江蘇兩省)實現了盈利。公司指出,三月份這三個地方每個站點的訂單量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同時也指出,在南方城市廣州和深圳,以及北京市場,虧損都在“快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場,前競爭對手每日優鮮(MFLTY.US)倒閉,它因而受益,每日優鮮曾在首都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這裡也是它的總部所在地。叮噹買菜也面臨著來自領先的外賣配送公司美團(3690.HK)和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的競爭,不過這兩家公司都更專注於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叮咚買菜表示,最近一個季度的運營成本和支出基本持平,為50.5億元,上年同期為50.4億元。公司在該季度的履約開支同比下降3.9%,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3.9%降至22.8%,主要得益於訂單規模的擴大。不過,銷售和營銷及一般和行政費用增長超過20%,抵消了履約開支的下降。 重要的是,公司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非GAAP(不包括與員工股票薪酬相關的成本)盈利。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還公佈了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1,230萬元,扭轉了去年虧損5,240萬元的局面。 公司還表示財務狀況相當穩健,指出一季度實現了現金流為正數,這是它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現金淨流入。 公司此前曾表示,預計“二季度和今年”在“規模”和淨利潤方面都將實現可觀的同比增長”,對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對此並未抱持太大期望,至少在營收增長方面是如此。它們預測二季度的營收增幅僅為2%,全年為4.3%。 在未來幾周,這些預測很可能會有上調,甚至評級也會上調。總言之,叮咚買菜似乎正在集中精力,專注於能夠盈利的大城市,並通過更直接地控制供應鏈來提高效率。歸根結底,它始終是一家生鮮運營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龐大的中國生鮮市場的領導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ng Kong’s Café de Coral takes go-slow approach to Mainland dining market

大家樂的神州夢仍然遙遠

香港快餐龍頭大家樂發盈喜,預告將迎來一份亮麗業績 重點: 大家樂預告2024財年盈利3.3億港元,較對上財年上升兩倍 大灣區業務表現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   劉智恒 香港經濟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質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續北上消費,本地飲食業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政府出手振興旅業。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龍頭一哥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卻在近日發出盈喜,展現出優秀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樂的公告預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財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3億港元(3.06億元),2023財年為1.1億港元,那時更有政府的4,090萬港元疫情資助,足見集團去財年的復蘇力度強勁。盈喜發出後,兩天股價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團表示,香港兩地業務均取得理想成績,本地業務因加強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產力提升,賦以數碼化與自動化,利潤率得到改善。 北上發展遇挫折 大家樂指出,中國內地業務的表現特別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利潤率亦穩健,期內新開門店數量創新高,並已在大灣區建立穩固的基礎。 集團未具體透露內地增長情況,相信要待下月發布的業績才可深入了解。不過,中期業績已披露了一點蛛絲馬跡,上半財年內地業務收入增加13%至7.75億港元,當中華南區的快餐業務更增長21%至6.88億港元,同店銷售增幅達到11%。 毫無疑問,大家樂在香港的發展已達或接近飽和,要進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選,業務能否再上一層樓,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畢竟香港市場只有區區七百萬人口。 中國市場雖大,飲食業卻是一片殺戮戰場,即使去年大家樂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增長,亦未必代表未來可持續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樂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但那年代內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內地城市未必處處能負擔大家樂的消費,集團發展較緩慢。 到2003年時內地經濟日漸向上,大家樂加強力度出擊,陸續在北京、上海及天津開設分店。然而發展並不順利,2017更全線撤離華東,結束區內11家分店,專心在華南一帶發展。2019年又夥同8家內房企業,合作在開發商的項目發展飲食,豈料疫情爆發,加上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計劃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樂在內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過去,分店不足兩百間,相對於麥當勞(MCD.US)的5,500多間及肯德基的逾萬家店鋪,顯得相形見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內地的發展,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當年華東區要全線結業,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當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當地人脾胃。內地人對重慶麻辣火煱、螺絲粉、酸辣粉及燒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獨鍾,港式快餐卻偏淡口,未能刺激人們的味蕾。你看麥當勞也要有小龍蝦漢堡,必勝客要有榴槤薄餅,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過去內地未全面發展,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及音樂趨之若鶩,對香港明星極度崇拜,連帶港式的飲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廳及快餐店,只要標榜香港兩隻字,總能吸引內地人光顧。今天內地歌唱演藝事業遠遠拋離香港,年青一輩對港產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沒有昔日光環。 香港食店亦沒有國內同業進取,內地食店裝修設計新穎突破,菜式創新多樣化,香港多年來說來說去好像就只有絲襪奶茶、菠蘿包及雲吞麵,今天內地年青人愛喝的茶飲及食品款式更多樣,港式飲品予人感覺是有點單調及趕不上時代。 近十年,內地食店深懂運用網上科技及社交平台,營銷力強大,幅蓋面無遠弗屆,香港飲食業在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宣傳及營運方面,遠遠不如內地食店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嚴控品質放棄加盟 在中國經營飲食或快餐業,很講求規模,一個品牌動輒開店數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資本市場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資,短期廣開分店及大打宣傳;另外就是通過加盟模式,鋪天蓋地開設分店,將品牌迅速壯大。 若了解大家樂,其作風一貫穩健,經常穩定派息,絕少在資本市場集資,又或為擴張而引入投資者。過去於內地多年也沒有急速開店,反之情況稍不對勁,馬上止蝕離場,盡可能持盈保泰,謀定而後動。 至於加盟模式,亦非大家樂的那杯茶,多年來都是以自營店為主。這亦不難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擴展,但也容易引起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食物味道及質量如何保證,服務提供又是否到位等,並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別於麥當勞或肯德基,大家樂以中式快餐為主,其烹調較複雜,工序也較多,加盟模式是很難達到自營店水準。 今年3月初,集團明言要三年開店至280間,即增長接近一倍。對於大家樂的目標,我們或有保留,始終集團作風較謹慎,又鮮向外融資,亦不準備引入加盟模式,過去32年淨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間,這次能否在三年內將店鋪量翻一番,實乃一大考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醫療保健/生物技術

華芢生物爭取港上市  核心產品研發逾十年

華芢生物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Pro-101-2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重點: 華芢生物過去兩年虧損近兩億元,行政開支甚至高於研發開支,研發團隊僅有33人 總裁為創辦人之子,加入公司前的工作履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莫莉 最近港股氣氛熾熱,恒指連續十日上漲,帶動新股市場回暖。自4月19日起,至少有16家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主要來自醫療、金融、人工智能、消費等行業。上週一,專注於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的華芢生物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遞表,但這間已成立12年的企業,至今尚無成功上市的產品。 華芢生物的主攻方向是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傷口癒合的多功能療法,目前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為重組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BB(rhPDGF–BB)藥物Pro-101-1及Pro-101-2,現正分別進行2b期和2期臨床試驗。早在2013年8月,華芢生物就開始與軍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開始Pro-101-2的臨床前研究,直到2021年,Pro-101-2啟動了針對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的臨床試驗,從臨床前研究至今,研發時間已超過10年,公司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PDGF是血小板在損傷後分泌的生長因數之一,能促進新血管的生成、調節炎症並刺激細胞增殖和遷移,加速傷口的癒合,常用於慢性傷口、糖尿病潰瘍。雖然研究已經證明PDGF的有效性,但是中國至今尚無一款獲批上市的PDGF藥物,各大藥企的在研藥物中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中藥企業天士力醫藥(600535.SH)曾經開發過一款PDGF-BB候選藥物,2014年就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但至今沒有進展。 而在美國市場,至今僅有一款施樂輝(SNN.US)旗下的PDGF藥物Regranex由FDA在1997年批准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但治療該疾病的新一代產品速必一已於2023年底在中國獲批上市。 從行業來看,PDGF所屬的生長因數藥物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根據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生長因數藥物市場呈下降趨勢,但是受需求增加、適應症範圍擴大及家庭消費能力提升的推動,預計該市場將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86億元。 長遠來看,這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有限,該研究預計,2026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3%。不過,華芢生物的10款在研管線中的7款PDGF候選產品,覆蓋了多種適應症,除了燒傷和糖尿病足潰瘍外,還涉及痔瘡和放射性潰瘍等適應症。 研發團隊僅33人 由於暫無上市產品,在2022年和2023年,華芢生物分別錄得8,593萬元及1.05億元虧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虧損由行政開支佔主導,而非研發開支。公司2023 年的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分別為4,212萬元和3,992萬元,行政開支主要包括行政人員的薪金、花紅以及其他僱員福利、招待及差旅費用、與融資活動及招聘諮詢服務有關的服務費等。 從僱員人數來看,作為一間生物醫藥公司,華芢生物的研發團隊人數僅有33人,行政人員的人數卻有44人,2023年研發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為31.9萬元,甚至不如行政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32.3萬元。 從華芢生物的高級管理團隊成員履歷來看,他們在醫藥研發領域的經驗似乎尚有不足。公司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為現年55歲的賈麗加,她曾在北京的多間醫藥企業擔任過銷售經理、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醫藥的銷售及運營管理。公司的董事會副主席、執行董事以及總裁王軻瓏是賈麗加之子,年僅33歲,在加入華芢生物之前,王軻瓏的主要經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華芢生物負責產品研發和技術的執行董事翟俊輝於2019年加入公司,他擁有預防醫學的博士學位,曾經擔任過微生物學的副研究員;另一位負責領導公司臨床前研發工作的首席研發官趙興卉,則擁有遺傳學博士學位,曾在多間研究所和醫院擔任副研究員。這兩位研發核心人員都曾在軍科院工作,而華芢生物的核心產品Pro-101-1及Pro-101-2都是與軍科院合作研發。 從2012年成立以來,華芢生物直到2021年5月才拿到第一筆外部融資,Pre-A輪的投後估值為8億元。同年10月及2023年5月,公司分別完成A輪和B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高達33億元,兩年來估值增長三倍。 華芢生物的外部投資者包括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的鼎暉投資,以及由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控股的政府產業基金青島高科,在拿到後者的投資後,華芢生物在2023年6月將公司註冊地址從北京遷到青島。 雖說華芢生物暫未公佈招股詳情,亦無收入和利潤,但是在若以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來看,港股市場上有不少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的市值遠低於33億元。例如專注於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北海康成(1228.HK),市值僅約1.5億元。對於研發進展較為緩慢、研發投入不高的華芢生物,投資者或許難以給予太多熱情。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yzed Health Group Inc. seeks Hong Kong listing

佰澤醫療趕上市 融資續打併購戰 

中國民營醫療機構併購潮方興未艾,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佰澤醫療申港上表,加入這一波併購戰 重點: 過去三年,佰澤醫療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2.4% 公司毛利從2021年的4,139萬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1.78億元      李世達 在中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醫療衛生類事業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民營醫院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後,民營醫療集團掀起併購潮,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為了擴大醫療事業版圖,多家民營醫療機構積極尋求上市。今年以來,腫瘤醫療服務提供商美中嘉和(2453.HK)於1月登陸港交所;3月,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至4月,台灣佳世達科技(2352.TW)旗下江蘇南京明基醫院也向港交所遞表。 近日,以癌症篩查與腫瘤治療業務為主的佰澤醫療集團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由招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是中國民營醫療赴港上市的又一案例。 佰澤醫療於2018年收購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後開始拓展業務,先後收購及託管多家醫院,主要提供癌症篩查、腫瘤診斷、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等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截至2023年底,佰澤醫療集團在中國內地共擁有六家自有醫院及兩家託管醫院。 毛利大幅提升 根據申請文件,佰澤醫療自有醫院門診人數從2021年的19.6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70.1萬人次。住院人數則從5,834人次增至4.4萬人次。託管醫院去年的門診與住院人次則分別為49.3萬人次及2.9萬人次。 財務數據方面,2021至2023年,佰澤醫療的營收分別為4.6億、8億和10.7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6,195.5萬、7,551.5萬和2,440.6萬元,虧損持續收窄。 其中2023年佰澤醫療營收同比增長約33.7%,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3.7%,成本增幅顯著低於營收。從銷售費用看,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僅增加約145萬元,而營收則增加約超過兩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出現顯著增長,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4,139萬元、7,995萬元及1.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7.5%。毛利率則從2021年的9%增至2023年的16.6%,大幅提升7.6個百分點。 商譽減值風險較大 業績快速成長,來自公司對外收購增加。2021年至2022年,佰澤醫療陸續收購太原和平醫院、武陟濟民醫院兩家自有醫院,以及增加託管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另外,去年佰澤醫療與最大客戶黃山首康醫院(託管醫院之一)產生大額關聯交易,後者為前者貢獻收入1.8億元。同時,過去三年佰澤醫療還為黃山首康醫院提供了1.1億元的無息借款,以及5.6億元的融資擔保。 多項併購交易也為佰澤醫療帶來大額商譽。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商譽5億元、6.4億元及6.4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商譽佔淨資產比重達54.7%,意味著承擔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自成立以來,集團累計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額近7.4億元,投資方包括上海栩琨管理、正奇(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北醫匯金等多家投資機構及醫療產業基金。截至B輪融資後,集團的投後估值達到26.2億元。 相較於自建醫院的周期長與大投入、管理團隊組建耗時,併購是民營醫療機構進行擴張的重要方式。 近年醫院併購規模激增,收購方也不限於醫療集團,如字節跳動在2022年全資收購婦幼醫院美中宣和、平安保險(2318.HK;601318.SH)收購北大國際醫院、泰康保險收購蘇州口腔醫院等。 經營及管理16家醫療機構的海吉亞醫療(6078.HK),去年便一連收購三家醫院、5月豪擲16.6億元收購三甲醫院長安醫院、11月又收購曲阜城東醫院,擴張的腳步並未停歇。 佰澤不易突圍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正處於擴張爬坡期的佰澤醫療也不敢停下腳步,直言本次融資後將通過收購新醫院的方式進行擴張,並將強化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包括採購設備、聘請專業醫療人員)、擴展醫院管理業務、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系統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治療集團中,佰澤醫療的腫瘤收入市佔率約0.5%,排名第五,但是在早癌篩查中心數量、胃腸鏡檢查病例數上均排名第一,並在提供腫瘤服務的自有醫院數量方面排名第三。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隨著對腫瘤治療的需求不斷增長和,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687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6%。 中國腫瘤醫療市場具有較大的成長前景,行業龍頭海吉亞醫療目前市盈率約27倍;而今年初上市的美中嘉和,上市後股價目前來到36.9元高點。顯示當前市場或許對民營醫療概念股並不排斥。消化系統方面的癌症治療與篩查,是佰澤醫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民營醫療收購戰方興未艾的環境下,佰澤醫療想要突圍而出有一定難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vestors have not been deterred by an earnings slide, wagering that the drugs services company is better placed to weather an industry storm than some biopharma stocks.

泰格醫藥營收利潤雙降 政策扶持或可帶來轉機

雖說淨利潤大幅收縮近六成,資本市場仍給了泰格醫藥最新財報不錯的回饋,在財報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其股價大漲8.4% 重點: 從2023年的年報中可以窺見,泰格醫藥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數量已有縮減趨勢 相比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的主陣地仍然是國內,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的風險較小   莫莉 今年以來,整個醫藥外包服務(CXO)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悲觀,1月底以來,美國國會議員的提案《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的動向,也反復牽動著CXO行業龍頭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的股價變動,讓其他上市的CXO公司的股價同步受到重挫。相比之下,國內市場為重的臨床新藥研發外包(CRO)龍頭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347.HK; 300347.SZ)卻成為資金避風港,即便業績表現平平,股價卻在波動中上行。 上週四,泰格醫藥公佈了今年第一季的業績,營收及利潤同時下滑。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6億元,按年減少8%,淨利潤僅有2.35億元,按年減少58.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03億元,按年減少20.5%。 雖說淨利潤大幅收縮近六成,資本市場仍給了這份財報不錯的回饋。在財報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泰格醫藥股價大漲8.4%,投行平安證券給出增持建議。該行分析師表示,由於部分來自2022年第四季的訂單,因疫情押後到2023年第一季兌現,導致上年同期的營收基數較高,再加上2023年下半年創新藥的研發需求減弱,也影響了今年第一季新開的臨床項目。平安證券認為,第一季的表現符合預期,全年業績有望呈現前低後高趨勢,逐季實現改善。 泰格醫藥主要業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臨床試驗技術服務,包括藥物臨床研究、器械臨床研究等,二是臨床試驗相關及實驗室服務,細分為資料管理與統計分析、醫學影像等,這兩大板塊基本覆蓋了國內藥物臨床試驗品質管制規範(GCP)所提出的全部臨床試驗的內容,泰格醫藥 2021 年在中國臨床外包服務市場份額達 12.5%,位列第一。臨床CRO是市場規模和研發投入最大的一環,據Frost & Sullivan研究報告,臨床試驗的支出約佔總研發支出的67%。 在第一季財報中,泰格醫藥並未詳細披露業務細節。不過,從2023年的年報中可以窺見,泰格醫藥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數量已有縮減趨勢,截至2023年底共有752個數目,比2023年中期減少了20個項目。2023年淨新增的訂單金額為78.52億元,按年下滑18.8%,公司解釋一方面因為部分客戶在2023年第四季取消之前的訂單,或在執行專案中發生了負面變化,另一方面則是新增訂單的過手費(Handling fee)按年大幅下降。 泰格醫藥第一季財報顯示,期內的銷售毛利率為37.83%,按年下降1.82個百分點。平安證券指出,在新簽訂單相比23年初普遍降價的情況下,泰格醫藥毛利率能保持相對平穩,是因為輕資產的臨床CRO在行業寒冬時能更有效地通過提升效率、優化架構等方式降低成本,對沖價格壓力。 值得一提,泰格醫藥除了CRO的主業之外,也曾長期在醫療健康行業進行投資,通過投資平台入股了多家已經實現IPO的企業,包括嘉和生物、北海康成、智雲健康等。但是,近兩年來生物醫藥行業不景氣,泰格醫藥投資虧損額亦不低,今年第一季公司的投資虧損為359萬元,因公司投資的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按年下滑92.77%至1275萬元。 創新藥期待政策支持 受美元加息等諸多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的創新藥融資活動明顯減少,這也大大影響了為藥企提供服務的CXO企業的訂單收入。因此,許多CXO企業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其中尤以藥明康德為佼佼者,2023年來自境外的收入佔比已經超八成。 然而,今年1月,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擬禁止聯邦機構購買特定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及服務,當中點名提到藥明康德。對於營收主要來自美國的中國CXO企業來說,這條法案可說攸關生死存亡。相比之下,泰格醫藥的主陣地仍然是國內,2023年約57%的收入來自中國,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的風險較小。 另一方面,近期北京、廣州等地密集出台創新醫藥及生物醫藥相關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及相應部門從創新藥物探索、研發、申報、使用、支付等多角度進行鼓勵,有望刺激創新藥行業及投融資市場,對於紮根本地市場的泰格醫藥來說,屬利好消息。 雖然疫情之後,泰格醫藥訂單相應減少,但主營業務保持平穩。目前,泰格醫藥的市盈率約為16倍,高於藥明康德的9倍。如果在中國各地政府政策支持下,創新藥研發能進一步復甦,泰格醫藥或迎來更廣闊前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loss-making developer of cancer immunotherapies raised just enough financing last year to cross the valuation threshold for a Hong Kong listing.

盛禾生物將上市 傳聞籌資額大減

這家2018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去年5月引入唯一一輪融資,投後估值剛好達到在港交所上市的最低要求 重點︰ 盛禾生物的產品仍在研發或臨床階段,並末有任何產品及授權收入,去年虧損1.3億元 市傳盛禾生物將集資5,000萬美元,比去年傳出的1.5億美元的集資額大減66.7%   裴梓龍 香港股市近年持續疲弱,新股市場更陷入寒冬,今年首季成功在港上市的新股只有12隻,總集資額僅47億港元,創2009年同期以來新低,全球排名更跌至第10位,跑輸印度和沙地阿拉伯等新興市場。 這兩年來,在美國持續加息的大環境下,市場「便宜錢」不再,導致靠燒錢發展的初創科技企業,尤其是創新藥企,比以往更難以在市場融資,只能靠消耗自有資本艱難維生。不過,內地開發免疫療法、包括用於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的抗體細胞因數的創新藥企業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正正在去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前獲得融資,引入生物醫藥專業投資機構倚鋒資本,以2.1億元購入14.89%股份,投後估值達到14.1億元,折合約15.3億港元。 正正是因為這筆「救命錢」,令盛禾生物剛好跨過港交所對未盈利生物公司申請上市的門檻。根據港股《上市規則》第18A章的要求,申請公司上市時的市值至少達到15億港元,同時其營運資金足以應付集團由上市檔刊發日期起至少12個月所需開支的至少125%。 雖然如此,盛禾生物首次上市申請卻無功而回,今年2月捲土重來,直到4月15日,終於成功闖關。 事實上,盛禾生物去年8月首次申請上市時,市場傳聞公司會集資1.5億美元,然而這次捲土重來後,市傳的集資金額大幅縮減至5,000萬美元。雖然最終集資額仍要公司正式啟動招股時才公佈,但這個消息也側面反映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企業集資並不容易。 創新藥這個賽道曾獲資本力捧,雖然前期要靠燒錢研發,但如果有一兩款產品能夠成功商業化,因為有專利,就會成為「印鈔機」。但這也伴隨極高風險,萬一全部失敗,那投資就化為烏有。盛禾生物在招股文件首頁就有這麼一句︰「無法保證我們最終能夠成功開發和銷售我們的核心產品或我們的任何管線產品。」 根據盛禾生物的介紹,公司正在開發的9個管線中,有6個已經處於臨床階段,其中有三個屬於核心產品,包括兩個抗體細胞因數和一個ADCC增強抗體。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機構資料,盛禾生物旗下的三款抗體細胞因數,是全球治療癌症患者臨床進展最快的抗體細胞因數。 所謂抗體細胞因數,是由腫瘤相關抗原識別部分和細胞因數有效載荷組成的融合蛋白亞群,是近年較為新興的生物製藥方向。抗體細胞因數可為腫瘤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如T細胞和NK細胞)搭橋,類似於雙特異性抗體的功能。通過啟動免疫系統的各種成分,細胞因數分子以高密度固定在腫瘤病變處,抗體細胞因數進而顯示出強大的腫瘤殺傷作用。 集資用於臨床試驗 目前盛禾生物所有的產品都在研發或臨床階段,過去兩年的收入大多來自政府補助向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還有合約生產服務銷售收入,去年共錄得2,100萬元收入,但單單計算研發費用,過去兩年分別花了5,317萬元及4,304萬元,兩年用了約9,600萬元。根據時間表,盛禾生物有6款產品已進入臨床一期或二期,這也意味需要更多資金應付高額花費,這也正是急於上市的主因之一,公司也直言集資所得將全部用於三款核心產品的臨床試驗。 由於欠缺收入來源,盛禾生物過去兩年分別虧損約5,200萬元和1.33億元。事實上,在2022年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下182萬元,根本無法應付開支,幸好去年獲得倚鋒資本2.1億元融資,才有足夠資金繼續營運。而截至去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剩下1.25億元,到了今年2月底,再降至約1.02億元,流動負債總額高達3.98億元,當中有3.17億元是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 今年以來,暫時只有專注於針對自身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生物療法的荃信生物(2509.HK)這家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上市時的市值近44億港元,上市首天股價大漲23.7%,表現相當不錯。不過,統計去年成功在港上市的7家尚未盈利生物科技股,只有科倫博泰生物(6990.HK)的股價目前仍錄得超過一倍升幅,其餘已全數跌穿招股價,跌幅達37%至69%,反映投資市場在目前高利率的大環境下,對生物科技板塊的前景不太看好。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財經

Yixin performs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新能源汽車銷售強勁 易鑫與中國汽車市場同頻共振

這家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的業務增速與中國汽車市場相近,但後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強勁增長後減速 重點: 一季度易鑫集團車貸平台的交易量增長約10%,與整個市場同期的增速相當 儘管中國一季度GDP增速好於預期,但易鑫集團仍面臨國內消費疲軟的挑戰 梁武仁 也許不會再有急速增長了,但在搖搖欲墜的中國汽車市場,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似乎運行仍然平穩,儘管速度有所放緩。 上周,該公司表示一季度其汽車融資平台上處理的交易總量同比增長約10%,與同期中國汽車銷量10.6%的增速大致相當。以價值計算,易鑫集團本季度促成的融資額達1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8%。 對新能源汽車(NEV)的需求是易鑫集團本季度主要的增長動力,反映了在推動綠色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主題。該公司本季度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新車和二手車)融資交易量同比激增89%左右,約佔期內促成的貸款總筆數的16%。 最新的季度業務更新顯示,易鑫集團沒有跑贏中國整個汽車市場,但也沒有落後。在當前的疲軟環境下,消費者控制支出,尤其是在汽車等大件商品上,這其實還算不錯。但這也不是什麼值得太興奮的事情。隨著4月國內汽車銷售進入收縮模式,僅僅與整個市場保持同步可能不足以讓易鑫集團的業務在第二季度保持增長。 業務更新公告發布後,易鑫集團股價上漲,但很快止步並回吐了漲幅,這種複雜情緒可見一斑。自2017年上市以來,該股已下跌90%。目前的市盈率(PE)相對疲軟,為7.8倍,遠低於在線汽車交易平台汽車之家(ATHM.US;2518.HK)的14倍。這或許反映了該公司的額外風險,即因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而頻繁經歷監管調整。 最新的經濟指標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前景發出了複雜的信號。從好的方面來看,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3%,高於全年5%的增長目標,遠好於市場預期。這也標誌著增長較之前三個月有所加速。 不過,經濟勢頭主要是由出口帶動的。在去年大部分時間保持下降後,出口已在近幾個月恢復增長。這雖然對整體經濟有利,卻無助於像易鑫集團這類依賴國內消費來維持業務引擎運轉的公司。 一些跡象表明國內消費正在復蘇,包括消費者價格連續三個月上漲,表明需求正回升。 雖然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理由,但消費者信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大幅回升,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繼續給經濟蒙上陰影的情況下。3月零售額的同比增長較前兩個月有所放緩,再現了近期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即指標短暫顯示出改善跡象,但很快就失去動力。 對易鑫集團來說,令人擔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4月國內汽車銷量下降,儘管汽車出口猛增逾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完全與市場表現一致,那麼易鑫集團4月的交易量可能也收縮了。 多方面的問題 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消費者的謹慎是最明顯的問題之一,這導致汽車製造商以及經銷商之間的競爭加劇。結果就是殘酷的價格戰,許多汽車經銷商隨之陷入虧損。 雖然從理論上講,降價會促進銷售,但也有可能讓潛在買家打消購買念頭,等待進一步降價。在已披露2023年銷量的13家車企當中,有9家未能實現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消費者的觀望態度。 中國龐大的汽車工業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推出刺激銷售的措施也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那些針對與北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努力一致的新能源汽車的舉措。就在今年3月,李強總理重申,政府將支持環保汽車的消費。然而,政府的許多激勵措施對銷售影響甚微。 與該行業的許多公司一樣,易鑫集團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實現業務增長的唯一途徑就是犧牲利潤率。去年,公司平台上的融資交易量增長超過20%——無論是在汽車銷量還是貸款額方面,因此它的年度營收強勁增長30%。但毛利潤只增長了12%,這表明它向貸款合作夥伴支付的佣金增加了,導致毛利率從2022年的56%下降到2023年的49%,回落7個百分點。公司通過控制運營費用部分抵消了這種影響,從而使全年的淨利潤實現了不錯的增長。 由於國內市場發展緩慢,易鑫集團正採取中國企業的普遍做法,出海尋找增長機會。在這個方向上,該公司去年與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建立了夥伴關係。還試圖讓國內收入來源多樣化,包括通過自己的汽車行業平台銷售軟件即服務(SaaS)。 但如果真的有成果的話,這些努力需要時間。尤其是,海外擴張往往知易行難,因為這會把中國企業帶入陌生的領域,在那裏它們通常會面臨來自老牌本土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意味著易鑫集團及該公司的業務增長能力,可能還是直接取決於中國的汽車市場及其復蘇能力。在此之前,易鑫集團和它的股票可能會面臨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hongAn buys two office towers

押注商業地產反彈 眾安在線14億購上海商廈

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已同意購買上海外灘的兩棟寫字樓,有跡象顯示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可能已經觸底 重點: 眾安在線已同意從洛克菲勒財團控股的一家合資企業手中購買上海的兩棟寫字樓 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但商業地產已初顯復蘇跡象 梁武仁 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6060.HK)正向中國房地產市場投下信任票,至少在某種程度說是這樣。 上周二,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宣布已簽署協議,以14.4億元從洛克菲勒財團控股的一家合資企業手中,購買位於上海外灘的兩棟寫字樓。對該公司來說這是一筆巨額支出,幾乎相當於它去年底持有的所有現金。 眾安在線表示將由內部資源撥付此次收購所需資金,但考慮到其現金持有量僅能勉強覆蓋,有關資金籌集計劃的更多細節會有助我們瞭解整體情況。公司表示,將在下週三前支付約5.9億元,獲得其中一棟樓的全部所有權,並在明年5月15日之前支付8.45億元,獲得另一棟樓的全部所有權。 除了耗資巨大之外,此舉的時機也很有趣。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從住宅地產開始,蔓延至商業地產。幾十年來,為了給新一代提供住房並推動經濟增長,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提供支持,終導致市場出現供應過剩。 商業地產市場的問題略有不同,之前市場上的大量辦公空間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直到新冠疫情暴發,居家辦公的時代到來。當前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問題變得愈發嚴重,因為很多企業被迫縮小規模,搬到更便宜的辦公空間,甚至徹底關閉。 從眾安在線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購買上海的地產並不是為了投資。它說此次收購旨在降低其租賃成本,表明這兩棟樓至少有部分用作自己的辦公室,而不是純粹用於賺取租金收入。這筆交易還可以幫助眾安在線在當地贏得好感,因為它有助於上海市政府的宏偉規劃,讓上海成為區域金融科技的中心。 截至去年底,眾安在線的上海總部擁有近2000名員工,它在上海確實需要大量辦公空间。 物美價廉? 不管購買動機為何,眾安在線似乎確實認為商業地產市場可能已經接近觸底,現在是鎖定一些便宜貨的好時機。公司表示,截至2月底,獨立評估師對這些房產給出的公允市場價值為14.9億元,高於其支付的總價。換句話說,它認為這次交易時相當於打了折扣,儘管折扣幅度很小。 在目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這樣的折讓並不令人意外,相對較小的降價幅度可能表明,隨著商業地產的供需逐漸趨於平衡,這類折扣的幅度會變得越來越小。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就在今年1月,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還計劃出售上海的兩座辦公樓,售價擬在2018年12億元購買價的基礎上折價30%。 同樣是在2022年,中國各地還受疫情限制,友邦保險在上海的北外灘購得一個寫字樓項目90%的股份,按平米計算,價格遠低於新加坡房地產公司——凱德集團2018年在附近購入的一個項目。 現在,又有跡象表明,商業地產可能正在復蘇。例如,今年前三個月,北京黃金零售地段的租金增長速度是2019年以來最快的。1月和2月,北京商用物業的銷售量同比增幅達到兩位數,而住宅物業的交易量卻繼續下降。 這意味著,眾安在線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可謂先發制人,目的是避免在商業地產市場走出低迷後,不用支付更多的租金。當然,如果這些項目的價值上漲,公司肯定樂見其成,儘管它當初購買這些樓並非為了投資。 風險在於,如果剛剛出現的復蘇被證明並不屬實的話,公司可能會被迫減記這兩座大樓的價值。這樣的發展可能會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造成相當嚴重的打擊,因為根據公司簽署這筆房地產交易披露的最新關鍵償付能力相關指標,公司支付的金額相當於其截至3月底核心資本的80%以上。 根據最新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公司今年前三個月出現虧損。它沒有提供財務業績的更多細節,但未能在此期間實現盈利,凸顯了它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去年盈利約41億元之後。 在收購物業的消息公布後,眾安在線的股價連續三天上漲,表明投資者或許對這項收購持歡迎態度。但過去一年,該股已跌去逾45%,遠高於恆生指數9%的跌幅,目前的市盈率只有4.7倍,只有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香港上市股票9倍市盈率的一半。 考慮到在當前環境,購買寫字樓在多個方面看起來都相對明智——假設商業地產市場確實很快開始企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hongAn buys two office towers

押注商業地產反彈 眾安在線14億購上海商廈

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已同意購買上海外灘的兩棟寫字樓,有跡象顯示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可能已經觸底 重點: 眾安在線已同意從洛克菲勒財團控股的一家合資企業手中購買上海的兩棟寫字樓 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但商業地產已初顯復蘇跡象 梁武仁 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6060.HK)正向中國房地產市場投下信任票,至少在某種程度說是這樣。 上周二,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宣布已簽署協議,以14.4億元從洛克菲勒財團控股的一家合資企業手中,購買位於上海外灘的兩棟寫字樓。對該公司來說這是一筆巨額支出,幾乎相當於它去年底持有的所有現金。 眾安在線表示將由內部資源撥付此次收購所需資金,但考慮到其現金持有量僅能勉強覆蓋,有關資金籌集計劃的更多細節會有助我們瞭解整體情況。公司表示,將在下週三前支付約5.9億元,獲得其中一棟樓的全部所有權,並在明年5月15日之前支付8.45億元,獲得另一棟樓的全部所有權。 除了耗資巨大之外,此舉的時機也很有趣。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從住宅地產開始,蔓延至商業地產。幾十年來,為了給新一代提供住房並推動經濟增長,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提供支持,終導致市場出現供應過剩。 商業地產市場的問題略有不同,之前市場上的大量辦公空間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直到新冠疫情暴發,居家辦公的時代到來。當前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問題變得愈發嚴重,因為很多企業被迫縮小規模,搬到更便宜的辦公空間,甚至徹底關閉。 從眾安在線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購買上海的地產並不是為了投資。它說此次收購旨在降低其租賃成本,表明這兩棟樓至少有部分用作自己的辦公室,而不是純粹用於賺取租金收入。這筆交易還可以幫助眾安在線在當地贏得好感,因為它有助於上海市政府的宏偉規劃,讓上海成為區域金融科技的中心。 截至去年底,眾安在線的上海總部擁有近2000名員工,它在上海確實需要大量辦公空间。 物美價廉? 不管購買動機為何,眾安在線似乎確實認為商業地產市場可能已經接近觸底,現在是鎖定一些便宜貨的好時機。公司表示,截至2月底,獨立評估師對這些房產給出的公允市場價值為14.9億元,高於其支付的總價。換句話說,它認為這次交易時相當於打了折扣,儘管折扣幅度很小。 在目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這樣的折讓並不令人意外,相對較小的降價幅度可能表明,隨著商業地產的供需逐漸趨於平衡,這類折扣的幅度會變得越來越小。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就在今年1月,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還計劃出售上海的兩座辦公樓,售價擬在2018年12億元購買價的基礎上折價30%。 同樣是在2022年,中國各地還受疫情限制,友邦保險在上海的北外灘購得一個寫字樓項目90%的股份,按平米計算,價格遠低於新加坡房地產公司——凱德集團2018年在附近購入的一個項目。 現在,又有跡象表明,商業地產可能正在復蘇。例如,今年前三個月,北京黃金零售地段的租金增長速度是2019年以來最快的。1月和2月,北京商用物業的銷售量同比增幅達到兩位數,而住宅物業的交易量卻繼續下降。 這意味著,眾安在線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可謂先發制人,目的是避免在商業地產市場走出低迷後,不用支付更多的租金。當然,如果這些項目的價值上漲,公司肯定樂見其成,儘管它當初購買這些樓並非為了投資。 風險在於,如果剛剛出現的復蘇被證明並不屬實的話,公司可能會被迫減記這兩座大樓的價值。這樣的發展可能會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造成相當嚴重的打擊,因為根據公司簽署這筆房地產交易披露的最新關鍵償付能力相關指標,公司支付的金額相當於其截至3月底核心資本的80%以上。 根據最新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公司今年前三個月出現虧損。它沒有提供財務業績的更多細節,但未能在此期間實現盈利,凸顯了它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去年盈利約41億元之後。 在收購物業的消息公布後,眾安在線的股價連續三天上漲,表明投資者或許對這項收購持歡迎態度。但過去一年,該股已跌去逾45%,遠高於恆生指數9%的跌幅,目前的市盈率只有4.7倍,只有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香港上市股票9倍市盈率的一半。 考慮到在當前環境,購買寫字樓在多個方面看起來都相對明智——假設商業地產市場確實很快開始企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illhouse fined for selling down Longi stake without disclosure

高瓴資本正將重心轉向全球市場 公司被調查後需再增持隆基股份

這家私募股權公司在沒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應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要求,高瓴資本需要回購這些股份。 重點 高瓴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調查後,已將隆基綠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復至5% 儘管高瓴力圖轉型全球並刻意擺脫與中國的關聯,但它向中國監管機構承諾,將繼續在中國投資並增加在當地的資產配置 余特莉 陽歌 在中國龐大的私募股權界這個複雜的行業中,即使是最熟練的操盤手也偶爾百密一疏。高瓴資本就是這種情況。高瓴是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目前正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違規減持太陽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批評。 根據隆基上週五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購了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將其持股比例從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舉是回應中國證監會去年 11 月對其“間接減持”隆基股份但未進行適當披露的立案調查。 像高瓴這樣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犯下這樣的錯誤並不常見,或許可以解釋監管機構為何展開調查。尤其是在當前中國股市疲軟的情況下,任何此類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視為對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現。 一家植根中國的基金在當前環境下向全球轉型 高瓴由張磊於2005年創立,因投資了一批消費、醫療保健和科技領域的中國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為中國頂級遊戲公司的騰訊控股 (0700.HK) 和與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競爭的中國電子商務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請在香港上市的百麗時尚以及抗癌藥物製造商百濟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資組合中。 高瓴的失誤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尤其是該基金正謀求從中國本土轉向成為立足亞洲區域的基金管理公司,並向全球其它市場擴張,以此對衝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轉型對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別是其擁有龐大的美國LP基礎,其中大部分是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他們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擔憂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網站目前幾乎沒有提及其在中國的成功投資案例,而只是強調其在美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等地已有佈局。…

電子商務

A slip of the tongue costs Baidu billions

霸總失言百度失血 人性對狼性的反擊?

百度公關副總裁璩靜在社交平台的出格發言,讓百度市值一度縮水120億元。璩靜的狼性發言被輿論痛批缺乏人性,但也有人認為反映了職場現實 重點: 璩靜事件爆發後,百度港股美股雙雙大跌,市值縮水120億元 在中國,得罪輿論沒有好下場       李世達 通常公關的存在是為了化解危機,但離奇的是,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888.HK; BIDU.US)的頭號公關負責人,卻親手製造了一場危機。 5月初以來,百度副總裁璩靜在社交平台上連續發布多條短視頻,以「網紅」方式進行公關營銷,內容形塑她個人強勢的管理風格與女強人形象。她在視頻中用帶有個人情緒的語調,駁斥員工的抱怨,爆出「我不是你家婆,也不是你媽」,「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為甚麼要考慮員工的家庭」等「金句」。 例如在其中一段影片中,璩靜批評一名下屬,這名下屬抱怨璩靜深夜在工作群中發送訊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嚇得員工家裡的孩子哇哇大哭。對此璩靜直白地說:「你的孩子哇哇大哭關我甚麼事」。 偏偏這些視頻選在「勞動節」假期期間發出,自然引起網民眾怒。有人稱她「冷血、不近人情」,也有人說「可見百度是家甚麼樣的公司」。特別是璩靜自稱「百度公關一號位」,有網民形容這簡直是「消防隊長成了縱火犯」。 負面輿論排山倒海,百度股價應聲大跌,其中港股單日下跌2.17%,市值蒸發超60億港元(55億元);同日美股收市亦跌2.47%,市值蒸發超9億美元,兩者合計損失超120億元。 眾怒犯不得 在中國,輿論對股價的影響似乎更加顯著。 今年3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逝世,農夫山泉(9633.HK)突然被指控「忘恩負義」,連其紅色系包裝設計都被指是「媚日」,連累股價大跌三天,市值縮水320億港元;去年8月,歌手李玟逝世,其生前參加歌唱節目《中國好聲音》受到不公待遇的視頻被爆出,節目母公司星空華文(6698.HK)股價兩天累跌47%,市值縮水234億港元;去年3月,因為車展上疑似只向外國人提供冰淇淋,BMW集團(BMW.DE)德國股價便下跌4.3%,市值蒸發30億歐元,可以說沒有一家公司能全身而退。 「996文化」忽視人性 璩靜事件也引起官方媒體注意,《青年報》(Youth Daily)在評論中痛批企業冷酷的「狼性文化」,稱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臨時性產物。社論稱,璩靜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是「人性對狼性文化的反擊」。 中國科技業本就有「惡名昭彰」的「996文化」(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周六工作)。2019年馬雲讚揚「996」是「巨大的福報」曾引發眾怒。在中國科技行業快速「內捲」(意指過度壓榨自己,極度競爭以取得優勢)的現狀下,璩靜某種程度上說出了大企業赤裸裸的職場現實。 對於許多背負生活壓力的「80後」、「90後」而言,接受「996」是無可奈何的妥協。但對沒有家庭包袱、注重實現自我的「00後」來說,生活與工作有更明確的邊界,他們謝絕加班與「內捲」,更敢於與企業狼性文化切割,。 「00後」是否真的能夠「整頓職場」猶未可知,但已讓璩靜的言論更加不受歡迎。人們承認「內捲」或「996」的現實,但痛恨資方理直氣壯的說出來。 魏則西事件 此外,百度在網民心中從來都不討好。特別是2016年發生「魏則西事件」後。 當年僅有22歲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魏則西,身受「滑膜肉瘤」病痛折磨,他透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花費將近20萬元醫藥費後,才發現該院採用的療法未經審批且無效。不久後魏則西即因病身亡。 魏則西的死引發公眾對百度「競價排名機制」的質疑。最終百度被國家網信辦要求整改。 璩靜事件讓不少人聯想到魏則西事件,今次公關一姐要黯然而退,事件才告一段落。百度是中國市佔率最高搜尋引擎,卻總在負面事件上跌倒。璩靜刻薄的嘴臉與百度執行長李彥宏親切將員工稱為「同學」的反差,已讓百度這些年在公關上的努力付諸東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baba International announces strong revenue growth

速賣通為消費者提供“Choice” 服務 推動阿里國際收入增長

該電子商務巨頭的國際業務最新季度收入增長 45%,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強勁增長 重點: 阿里國際上,“Choice”服務佔速賣通B2C平台整體訂單量超過70%,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首席執行官蔣凡表示,快速增長的關鍵是商業模式的升級、供應鏈佈局、產品創新和持續投入 余特莉,陽歌 亞馬遜 Prime要留神了。隨著推出一年的速賣通Choice 服務成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簡稱阿里國際)的主要新增長動力,阿里國際正在全球電子商務領域迅速獲得關注。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 (BABA.US; 9988.HK) 的國際子業務的業績報告顯示,其在截至 3 月的最新季度增長快速,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強勁增長。該業務已成為母公司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週二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阿里國際截至 3 月份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45%至 38 億美元。主要得益於速賣通的穩健訂單和收入增長。速賣通是阿里國際的國際零售平台,主要以跨境模式向全球眾多市場銷售產品。本季度,阿里國際旗下主要平台的總訂單量同比增長 20%。 截至 3 月的財年,阿里國際業務的年收入同比增長 46%,達到創紀錄的 142 億美元,佔阿里巴巴集團總收入的10% 以上。除了速賣通,阿里國際其他主要資產還包括專注於東南亞的 Lazada,以及專注於歐洲和中東市場的土耳其電商平台 Trendyol。 阿里國際首席執行官蔣凡表示:“阿里國際能夠實現快速、高質量的增長,得益於我們注重升級商業模式和供應鏈佈局、產品創新以及對重點市場的持續投入。” 公司表示,將增加對重點市場的投資,以改善客戶體驗、擴大客戶群並鞏固市場地位。 在眾多資產中,速賣通已成為公司最觸目的業務之一。阿里巴巴於 2010 年推出了這個B2C電商平台,其服務目前覆蓋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通過收購獲得的 Lazada 和 Trendyol 之外,公司還運營專注於南亞的 Daraz。 除了這些 B2C 平台外,阿里國際還運營著 B2B 電商平台 Alibaba.com,這是阿里巴巴 於1999 年成立時開展的首個業務。 去年 3 月,總部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宣佈重組為六個獨立業務集團,即中國國內電商、國際電商、雲計算、物流、大文娛以及本地服務。此後,阿里國際組建了自己的管理團隊和董事會,讓其能夠制定自己的戰略,以期在國際電商領域獲得更大的份額,並與 Temu 和 Shein 等本土同行展開競爭。 速賣通成耀目之星 在最新一個季度,阿里國際旗下各 B2C 零售平台的收入同比增長 56%,達到 30.9 億美元,佔該部門總收入的81% 以上。公司沒有對不同平台的收入進行細分,但強調速賣通是表現最亮眼的,其 Choice 服務近期取得了顯著增長。 Choice於去年 3 月推出,為買家從眾多類別中挑選實惠的產品,不需要會員資格。公司表示,Choice在提升整體客戶體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其迅速擴大速賣通的客戶群和購物頻率。推出僅一年後,截至 4 月Choice 的訂單佔速賣通總訂單達 70% 以上。 帶有 Choice 標籤的商品可享受一系列優惠,在覆蓋的 50 多個市場中,大多數地區也可獲免費送貨服務。截至2023 年 12 月,Choice 還在 20 多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免費退貨服務,其中 23 個提供送貨保證,在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和英國等一些國家或地區,訂單最快可在五天內完成。Choice 還為部分商品提供更高的折扣。 本季度,速賣通加強與阿里巴巴集團物流業務菜鳥的合作,利用包機和菜鳥的海外倉庫,提供更快的配送服務。基於這個優勢,速賣通的5 至 10 天內送達的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抓住最新的發展機遇,速賣通加大了營銷投入,利用不同方法來加大品牌的知名度,其中包括邀請網紅參與其在英國的新直播社群,以及任命名人擔任中東和韓國的形象大使。 平台還成為將於德國舉行的2024 年歐洲杯的獨家電商平台贊助商,在 6 月 14 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賽事期間,會投放數百萬歐元用於提供折扣優惠和加大客戶的粘度。 在阿里國際的其他平台中,Trendyol 繼續實現雙位數的訂單增長,並進一步拓展其在海灣地區的跨境業務,目前已成為該區下載量最高的電商應用程式。本季度,Trendyol 還進行了額外投資,以擴大其商品類別並改善配送服務。 Lazada 繼續致力於提高運營效率。由於變現增加和運營優化,平台本季度的單筆虧損大幅收窄。 由於跨境增值服務的增長,阿里巴巴國際站本季度的營收增長 11%,至 7.16 億美元。 阿里國際本季度經調整後的息稅攤銷前利潤 (EBITA) ,從去年同期的 3 億美元虧損擴大至 5.66 億美元虧損,主要是公司在本季度進一步加大對Choice的投入並支持 Trendyol 的擴張。 蔣凡在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電話會議上補充:“阿里國際的業務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們會努力通過提供完善、更好的商品供給和服務,獲取有質量的增長。同時,我們會專注於經營效率提升,包括部分業務持續的虧損收斂,以更高效的投入,繼續在全球各個市場積極拓展。。” 去年 11 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其分拆計劃作出了改變,擱置分拆雲業務,並不再為盒馬生鮮作出上市安排。鑒於目前的市場情緒,而近期境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出現反彈,阿里國際是否會繼續自己的融資計劃仍然有待觀察。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還剛宣佈,正積極準備在 8 月底前,將香港上市地位升級為主要上市地位,讓中國投資者更容易投資其股票,從而提高其流動性。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ngdong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叮咚買菜棄小攻大 再錄季度盈利

退出小市場,專注大城市後,這家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在第一季度恢復增長 重點: 一季度叮咚買菜的收入小幅增長,結束了一年多的萎縮狀態 公司錄得上市以來第二個季度淨利潤,並表示預計今年收入和利潤都將「同比大幅增長」 陽歌 是生鮮故事還是科技公司? 說到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叮咚(開曼)有限公司(DDL.US)時,投資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公司周一發布財報稱,在經歷了一年的收縮後,今年一季度收入恢復增長,並實現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儘管如此,公司的股價在業績公佈後還是下跌16%,顯示投資者的期待遠不止於此。 我們應指出,即使經歷了這一輪拋售,在近期海外上市中概股普遍上漲的帶動下,該股今年迄今仍上漲21%,較1月的低點上漲了67%。儘管如此,叮咚買菜18倍的遠期市盈率,跟體量更大的美國生鮮巨頭克羅格(KR.US)一樣,但落後於沃爾瑪(WMT.US)的25倍。 關鍵是,叮咚買菜是一家生鮮雜貨銷售商,由於難以在競爭對手之間做到產品差異化,因此這一行的利潤微薄且競爭激烈。叮咚買菜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降低配送成本存在困難,這是它主要的支出之一,而它正在取得一些進展的一個領域是,削減供應鏈中大量環節涉及的中間商。 叮咚買菜也承認最好把重點放在更大、更富裕的城市,那裡的消費者不那麼注重成本。該公司從去年開始退出虧損巨大的小市場,導致全年收入萎縮。 隨著從小市場撤出的影響逐漸減弱,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重返增長軌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在公司的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上調了對淨利潤和規模的預期,預計二季度和今年都將同比大幅增長。”梁昌霖沒有細說“規模”的意思,不過他指的可能是收入。 叮咚買菜還一直在嘗試通過增加自有品牌來提高利潤率,這些產品的利潤率往往更高,是它能夠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少許領域之一。但在最新業績中它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努力,首席財務官王松僅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積極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自有品牌產品開發能力”。 那麼,這家公司在投資者眼中處於什麼位置呢? 儘管最近市場普遍看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但分析機構對叮咚買菜的看法明顯還是好壞參半。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機構中,只有五家給出了“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其他四家給出的評級為“持有”或“表現不佳”。但它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2.65美元,意味該股較最新收盤價1.82美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言歸正傳,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公司顯得相對穩健的最新財務數據。首先,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1.4%,達到55.3億元,而一季度同店GMV更是同比增長4.4%。公司提到2023年前兩個月仍受疫情影響,並指出今年3月GMV同比增長6.5%,3月是一年前消費模式恢復正常後,更適合作為參照對象的第一個月。 收入增長 隨著GMV的提升,叮咚買菜在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從上年同期的50億元小幅增長至50.2億元。在此之前,公司上一次報告類似的同比收入增長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當時它還沒有開始“瘦身”。 總部位於上海的叮咚買菜在華東地區(包括上海以及臨近的浙江、江蘇兩省)實現了盈利。公司指出,三月份這三個地方每個站點的訂單量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同時也指出,在南方城市廣州和深圳,以及北京市場,虧損都在“快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場,前競爭對手每日優鮮(MFLTY.US)倒閉,它因而受益,每日優鮮曾在首都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這裡也是它的總部所在地。叮噹買菜也面臨著來自領先的外賣配送公司美團(3690.HK)和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的競爭,不過這兩家公司都更專注於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叮咚買菜表示,最近一個季度的運營成本和支出基本持平,為50.5億元,上年同期為50.4億元。公司在該季度的履約開支同比下降3.9%,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3.9%降至22.8%,主要得益於訂單規模的擴大。不過,銷售和營銷及一般和行政費用增長超過20%,抵消了履約開支的下降。 重要的是,公司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非GAAP(不包括與員工股票薪酬相關的成本)盈利。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還公佈了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1,230萬元,扭轉了去年虧損5,240萬元的局面。 公司還表示財務狀況相當穩健,指出一季度實現了現金流為正數,這是它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現金淨流入。 公司此前曾表示,預計“二季度和今年”在“規模”和淨利潤方面都將實現可觀的同比增長”,對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對此並未抱持太大期望,至少在營收增長方面是如此。它們預測二季度的營收增幅僅為2%,全年為4.3%。 在未來幾周,這些預測很可能會有上調,甚至評級也會上調。總言之,叮咚買菜似乎正在集中精力,專注於能夠盈利的大城市,並通過更直接地控制供應鏈來提高效率。歸根結底,它始終是一家生鮮運營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龐大的中國生鮮市場的領導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ozun announces executive moves

寶尊能否彎道超前仍待時間驗證

這家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表示,“轉型旅程”正迎來轉機 重點: 收購Gap中國後,寶尊電商去年營收增長5%,Gap中國佔其全年總銷售額的14% 去年公司原來的電商業務產品銷售額下降21%,電商服務收入也下滑5% 譚英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之一,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在過去一年一直在進行重大轉型,收購品牌並投資新的離岸業務,以便實現多元化發展。但這家大股東包括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的公司,究竟發生了什麼? 上周寶尊電商發佈2023年年報,並宣布兩項高管變動,給出了一些新的暗示。祝燕潔被任命為公司新任首席財務官,接替前任於鈞瑞,於鈞瑞則將專注於寶尊電商總裁的職責。兩人都是四年前加入公司,最新變動似是為了讓於鈞瑞有更多時間,專注重振寶尊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業務。 消息公佈後的第二天,寶尊電商在香港掛牌的股價下跌了4%,這是投資者對該公司正在進行的轉型不感興趣的最新證據。公司此前在3月公佈了2023年的財務業績,意味最新的下滑可能是對高管變動和年報中新細節的回應。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的股票,在過去52周已下跌40%以上。 年報揭示了寶尊電商的最新想法。在國內,已推出一年的品牌管理業務正在轉向兩個新方向,而在國外,它也正在向南,即東南亞擴張。去年,公司收購了Gap(GPS.US)中國業務,並在幾個月後與私營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成立了持股51%的合資企業,這已成為公司兩項全新的品牌相關業務,即寶尊品牌管理(BBM)和寶尊國際(BZI)。 寶尊電商仍然是公司在國內的品牌管理業務的核心,為各品牌提供後端電商供應鏈管理服務。寶尊國際也在國際上做同樣的事情,最初是在東南亞。首席執行官仇文彬在公司3月份的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Gap中國處於寶尊品牌管理的核心位置,隨著公司致力於將該連鎖重塑為更高端的品牌,Gap中國經營虧損大幅收窄。 “品牌管理轉型第一年即顯現積極成果,為未來的增長和成功奠定堅實基礎,”仇文彬說。“寶尊品牌管理是寶尊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組成部分。寶尊國際是公司的長期發展機遇,我們將持續構建業務基礎設施。” 不起眼的數字 雖然這個願景在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數據並不太起眼。寶尊電商2023年的年收入僅增長5%至88億元,其中包括來自Gap中國的13億元。公司為其他品牌提供電商服務的核心業務下降了5%,至55億元,而通過電商銷售產品的收入下降了21%,至20億元。 在產品銷售類別方面,家電銷售收入下降了29%,電子產品銷售收入下降了56%,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避免購買大件商品的疲軟情緒。 公司全年虧損2.78億元,較2022年的6.53億元虧損有所收窄。公司的品牌管理部門(主要包括Gap中國業務)全年調整後營業虧損1.88億元。該連鎖店在被收購前關閉了86家門店,寶尊電商繼承了連鎖店的經營虧損。 寶尊電商轉型正值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發生痛苦變化之際,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行業正顯示出成熟的跡象。國內,從阿里巴巴的天貓到騰訊的微信視頻號等主要平台,都在努力應對疲軟的消費者信心。曾經是寶尊電商主要客戶群之一的國外奢侈品牌,也面臨著來自本土奢侈品牌的新競爭。 2007年,寶尊電商始於一個聰明的想法,為希望利用當時中國日漸興起的電商浪潮的知名外國品牌提供後台服務。公司核心的電商服務業務的主要合作夥伴是阿里巴巴,它擁有寶尊電商14.4%的股份。對阿里巴巴的依賴最終成為了一種負擔,限制了寶尊電商的增長機會,它後來開始通過為品牌合作夥伴提供跨平台的電商服務來實現多元化發展。 那麼,目前情況如何?從年報看,寶尊電商通過推出“創業內容商業中心”,以及收購抖音的頭部合作夥伴洛氪迅,來應對抖音在國內電商生態系統中的顛覆性影響。 寶尊品牌管理已從70余個歷史運營系統整合為單一綜合運營平台,將是該部門未來發展的基礎。寶尊努力擺脫與Gap門店相關的折扣品牌形象,實施“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的全新品牌策略。 寶尊國際最初的主打品牌是Authentic Brands旗下的Hunter品牌,寶尊擁有該品牌在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市場的知識產權。寶尊國際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菲律賓、香港和台灣有150 名員工。公司計劃今年將以戶外服裝和橡膠靴聞名的Hunter品牌引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仇文彬表示,寶尊國際與日本的本田汽車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係,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新馬市場推出,並補充說雙方將同時在線上和線下開展合作。 寶尊目前的市銷率(P/S)為0.13倍,與國內競爭對手微盟集團(2013.HK)相比顯得相當低迷,後者的市銷率有1.38倍。全球同行Salesforce(CRM.US)和Shopify(SHOP.US)的市銷率都要高得多,分別為7.81倍和13.58倍。寶尊電商低迷的估值可能解釋了為什麼雅虎財經調查的七家分析機構中,有六家對其給出了“強烈買入”或“買入”的評級。至少一家券商,即大和資本最近將該股評級調高為“買入”。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基礎建設/資源

Next stop for Geely-backed CaoCao: a Hong Kong IPO

曹操出行成敗全繫聚合平台

為抗衡網約車市場「一家獨大」格局,曹操出行借力其他平台增加下單量,有抱團取暖的用意,但必須小心「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重點: 過去三年,曹操出行收入雖呈增長趨勢,但仍未錄得利潤,去年度虧損及經調整虧損分別為19.81億元及9.66億元 由之前的超過一半訂單來自自營管道,轉變為超過七成收入來自於第三方聚合平台,      羅小芹 中國網約車三甲選手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剛於4月底遞表申請來港上市。這個總部位於蘇州的網約車平台,背後有吉利集團做靠山,近年借力第三方聚合平台,在競爭失衡的共享出行市場,希望闖出一片天,成為繼滴滴出行(DIDIY.US)後,同一賽道上最矚目的IPO。 曹操出行成立於2015年,大股東李書福通過吉利控股和浙江濟底持股達83.87%,主要經營網約車出行服務,業務覆蓋全國51個城市。有別於同行普遍使用私家車作為網約車運營車服務,該公司近年布局專為用於共享出行而設計的定制車和車服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底,在24個城市擁有一支約31,000輛車的定制車車隊,為全國最大。 行業排名第三 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平台交易總額(GTV)計,曹操出行過去三年均擠身中國前三大網約車平台。以2023年為例,GTV約122.1億元,按年增長37.5%,市佔率為4.78%,排行第三;當中定制車貢獻GTV約24.58億元,佔比由2022年的5.3%,大幅上升至20.1%。同年,市場最大參與者滴滴出行的GTV為1,924億元,市佔率達75.4%。 收入方面,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及106.7億元;在扣除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折舊費用及車服成本等等後,年度虧損為30.1億元、20.1億元及19.8億元,若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過去三年經調整虧損分別為29.6億元、16.5億元及9.7億元。期內毛利率則由2021年的負24.4%,提升至2023財年的正5.8%。 曹操出行解釋,收入於2022年按年僅增長6.68%,主要是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拖累;而2023年按年大幅增長39.8%,除了受益於後疫情時代共享出行快速復蘇,公司採取新策略,從第三方聚合平台獲得更多用戶流量,並憑藉擴大定制車車隊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兩者均有很大貢獻。 與滴滴出行於2021年下架整改前「一家獨大」的格局不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近年通過地圖、導航及本地服務等各種軟件應用,作為聚合平台引流的網約車訂單,佔網約車總訂單比例,由2018年的3.5%增至2023年的30%,以往嘗過燒錢搶市場的曹操出行,也順勢接入了高德、滴滴、美團、騰訊等多家聚合平台。 三年間,來自聚合平台的訂單的GTV,分別為39億元、44億元及89億元,佔同期總GTV的43.8%、49.9%及73.2%;總獲客成本佔總GTV的百分比則由2021年的23.6%下降至18.1%。 曹操出行由之前的超過一半訂單來自自營管道,轉變為超過七成收入來自於第三方聚合平台。成功藉戰略同盟獲取更多高性價比流量,並減少在推廣、廣告及客戶推薦補貼方面的投入。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期內支付予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也由2021年的2.77億元,飆升逾1.4倍至2023年的6.67億元,佔銷售及營銷開支百分比,由54.7%上升至79.7%。 網約車量近飽和 與吉利汽車(0175.HK)的密切關係,讓曹操出行可深度參與定制車的設計過程,按照乘客及司機需求度身定制,如提高車輛的耐用性、可維修性及採用創新的換電架構,並設置智能座艙功能等。吉利生態系統中不斷擴大的換電站以及汽車維修店網路,也為平台司機提供了一套強大的車輛服務解決方案,間接優化車輛的總擁有成本(TCO)。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曹操出行已推出的兩款定制車楓葉80V及曹操60,預計TCO分別為每公里0.53元及0.47元,與具有電池更換功能的典型純電動車相比,分別減少了32%至40%。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共享出行服務市場規模,在去年已增至2,821億元。近兩年由於經濟增長減慢,網約車用戶規模已基本趨於穩定;但網約車司機數量卻持續增長,去年多個城市發出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提醒網約車數量已飽和,行業景氣情況逼近警戒紅線,更有城市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車輛運輸證核發業務。 此外,由於聚合平台增加了交易環節,造成訂單被層層轉賣,實際抽成比例大幅增加,影響到網約車司機的平均收入。2023年4月,交通運輸部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平台方保障從業人員合理勞動報酬水準;降低平台過高的抽成比例或者會員費上限。新政策出台後 ,大部分自營平台和聚合平台均降低佣金,恐怕會進一步削弱平台盈利能力,帶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風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res in the Chinese mining giant have plunged about 40% in the past year, as it grapples with falling lithium prices and uncertainties over a deal in Chile.

天齊鋰業首季巨虧 惹深交所高度關注

這家國內鋰礦龍頭企業,H股股價在過去一年大跌約四成 重點︰ 天齊鋰業表示今年第一季虧損介乎36億至43億元之間,比去年第四季擴大349%至437%後,惹來深交所高度關注,要求公司書面解釋 市場關注天齊鋰業作為第二大股東的智利SQM的稅務爭議,以及與智利國家銅業簽署的諒解備忘錄(MoU)對公司的影響   歐美美 市場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鋰礦龍頭企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9696.HK; 002466.SZ)今年第一季居然爆雷,會錄得36億元至43億元的巨額虧損,遠差於去年同期錄得的48.75億元淨利潤。 這份震驚市場的盈利預警於4月23日晚上刊登,天齊鋰業的A股翌日開盤便一度跌停,H股更單日暴瀉約19%,更同時引發同業贛鋒鋰業(1772.HK; 002460.SZ)和盛新鋰能(002240.SZ)同日下挫。 天齊鋰業在去年第四季已虧損8.01億元,今年第一季的虧損比去年第四季大幅擴大349%至437%,難怪惹來市場及監管機構高度關注。根據天齊鋰業在盈警通告中解釋,主要是受到鋰產品市場波動影響、鋰產品銷售價格按年大幅下降,導致鋰產品毛利減少。 其次是公司作為第二大股東的聯營公司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基於最新裁決情況重新審視所有稅務爭議金額的會計處理,並預計可能將減少其2024年第一季的淨利潤約11億美元,直接導致天齊鋰業對SQM的投資收益大幅下降。 這些解釋不但無法滿足投資者,更觸動了深交所的神經。深交所立即向天齊鋰業發出關注函,要求結合業務開展情況、產品產銷量、產品價格等量化分析首季虧損比去年第四季大幅增加的原因,還有聯營公司SQM稅務爭議裁決的具體情況及後續進展情況等。 4月27日,天齊鋰業用了11頁回覆深交所關注。公司稱首季度生產經營正常,累計銷售鋰鹽產品16,739噸,按季增長20.49%,按年增長約109%,但是鋰礦銷量按季大跌26.8%,首季度只有143,488噸,再加上同期國際鋰價大跌,令公司整體收入比去年第四季下跌63.61%,只有25.85億元。 鋰價持續下跌 天齊鋰業在回覆中引用了上海有色網(SMM)的電池級碳酸鋰和鋰精礦市場價格走勢圖,電池級碳酸鋰由去年第四季初期的每噸16.9萬元,大幅下跌至今年第一季後期約10.98萬元,跌幅達35%;至於鋰精礦的市場價格在期內跌幅更高達57%,由每噸2,560美元,跌至1,099美元,所以公司首季電池級碳酸鋰銷售均價按季下跌約35%,鋰精礦銷售生價按季跌約70%。至於該跌幅比市場大,是因為受到公司間接持股的Windfield Holdings Pty Ltd(文菲爾德)定價週期縮短影響。 至於聯營公司SQM稅務爭議裁決問題,天齊鋰業解釋稱,根據SQM披露的2023年財務報告,預計SQM第一季淨利潤減少約11億美元,金額是覆蓋了從2012至2023納稅年度期間所有有爭議的礦業稅費用。公司經過多輪溝通後,了解到SQM較大可能在第一季進行會計調整,按天齊鋰業持股22.16%計算,應分擔淨利潤影響約17億元。 為什麼市場及監管機構都如此關注SQM呢?因為SQM或是天齊鋰業目前潛在的最大風險。 2018年,天齊鋰業豪花40.66億美元收購總部位於智利聖地牙亞哥的SQM 23.77%股權,目前持股約22.16%股權,是第二大股東。SQM擁有2023年全球在產鋰鹽湖產量最高的智利阿塔卡馬鹽湖的採礦經營權。 根據天齊鋰業去年年報,公司收到SQM分紅折合約22.76億元,本應是天齊鋰業的「現金牛」。然而去年底殺出了「程咬金」,智利國家銅業(Codelco)與SQM就2025年至2060年期間阿塔卡馬鹽湖的營運及開發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MoU),雙方成立合營公司,以可持續的方式在阿塔卡馬鹽湖生產鋰產品並銷售,SQM將擁有合營公司50%減1股的股權,智利國家銅業擁有50%加1股的股權,這為投資天齊鋰業的投資者帶來潛在不確定性,如果SQM和智利國家銅業未來真的合作,很大機會影響SQM對天齊鋰業的分紅。 對此深交所表達了高度關注,要求天齊鋰業說明應對措施和提示相關風險。天齊鋰業也坦白了風險,稱就目前的MoU及相關內容而言,SQM在阿塔卡馬鹽湖的開採經營權有望從2030年到期延長至2060年,但到2031年之後,阿塔卡馬鹽湖的核心鋰業務將由智利國家銅業控股。 但是,因為SQM與智利國家銅業簽署的MoU並不具法律約束力,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所以天齊鋰業現階段暫無法對事件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考慮和評估,也無法判斷會否影響SQM的收益,公司已兩度要求召開股東會以獲取更詳細資訊,並將持續關注相關MoU的進展。 投行大和及摩根士丹利對天齊鋰業首季度業績均感到失望,前者認為天齊鋰業首季經調整虧損遠遜預期,重申「跑輸大市」評級;至於摩根士丹利認為,過往落後的定價機制對公司鋰產品毛利率仍有滯後影響,或造成減值虧損,但仍給予「增持」評級,H股目標價52港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here is the hope for Asia Cement

從賺30億到蝕1億 亞洲水泥未見曙光

受房地產市場疲弱影響,水泥價格持續低走,亞洲水泥首季度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亞洲水泥發盈警,首季蝕近1.3億元 水泥價格不斷下調,暫時未見可扭轉頽勢      劉智恒 2019年時,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0743.HK)盈利高達31.5億元(4.44億美元),一度風光不已。但高光時刻一瞬即逝,及後四年業績直往下走,2020至2022年,分別賺26.7億元、17.7億元及4.2億元,去年更跌至僅賺1.06億元。 今年首季,情況更顯嚴峻,集團近日發盈警,首季度將錄得虧損近1.3億元,去年同期有盈利4,070萬元,究竟發生甚麼問題,讓一家年賺數十億的企業,竟然日走下坡,甚至變成虧損。 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亞洲水泥,屬台資企業,在當地甚具規模,至2000年於內地開展業務,2004年正式註冊成立亞洲水泥(中國),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水泥、混凝土及相關產品,2008年在香港上市。公司目前有15條生產線,日產約3,000到6,000噸,年產能可達3,500萬噸。 需求萎縮競爭激烈 業績從亮麗到黯淡,集團解釋全因產品價格下跌。所謂產品,其實就是水泥,而水泥價近幾年持續下滑,主因是房地產市場不振,銷售未見起色,民營房企負債纍纍,導致新項目日漸減少,在建的樓盤又因資金問題停滯不前。作為建屋主要材料的水泥,在需求疲弱下,價格當然往下走,水泥企業首當其衝受嚴重打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卻下降9.6%。 綜合國家統計局及數字水泥網數據,去年全國水泥產量20.2億噸,同比下降0.7%,預計水泥行業利潤約320億元,同比下降達五成5。 面對房企的需求大幅減少,水泥企業為搶生意,只好打出最後一張牌,就是「降價」。亞洲水泥公布2023年業績時,就此困局解釋得十分清楚:「地產行業處於深度調整階段,對水泥需求的拖累非常明顯,總量呈下降趨勢。在此環境,各地水泥企業均不希望丟失市場份額,價格競爭激烈, 促使水泥價格底部震蕩運行,行業利潤萎縮。」 需求疲弱迭加行業降價搶客,水泥價格拾級而下,據中國水泥協會的數字水泥網統計,2023年全國水泥成交價,每噸平均為394元,同比下跌15%,價格處於六年最低水平。 行業前景陰霾密布 談到行業前景,全看房地產能否復蘇,但今年開首幾個月內房公告的銷售數據仍然不樂觀。同時,內房企業債務問題尚未看到絲毫曙光,反之愈來愈多房企被債權人申請清盤,重組個案浪接浪,個別如中國恒大(3333.HK)更已被判清盤。 近日連內資銀行亦按耐不住,開始向內房企業施加壓力,如建銀亞洲申請將世茂集團(0813.HK)清盤,涉及資金15.8億港元。在此情況,寄望今年民營房企開展項目似乎不切實際,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將持續減弱,暫難見到水泥價格可收復失地。 需求持續減弱,未來水泥企業或許要大幅減產,當水泥供應減低時,或可將價格穩定下來;但別忘記,這樣無可避免會拖低了銷量,影響水泥企業的收入。 禍不單行的是,前幾年興建的水泥廠陸續建成投產,供應似乎難以短期減低。亞洲水泥估計,今年市場仍有新增產能投放,行業高庫存狀況很可能持續,水泥價將繼續呈底部震蕩。即使海螺水泥(0914.HK)亦預計,今年水泥價格行情將持續震盪走勢。 市場另一擔心是成本問題,特別是煤價走向。去年煤價雖然逐漸回落至每噸900至1,200元水平,但仍處於歷史高位,今年二月國務院通過《煤礦安全生產條例》,未來監管將進一步趨嚴,煤炭供應端可能出現一定收緊,煤價存在上行態勢,再而推高水泥生產成本。 水泥企業將陷虧損  綜而論之,市場對今年水泥價格不寄厚望,即使價格能穩定下來,銷售也將持續在低位徘徊,水泥企業前景難有轉機,甚至有可能陷入虧損狀況, 面對嚴峻的前景,幾家龍頭企業的市盈率也在低水平,海螺水泥只有7.8倍、華潤建材(1313.HK)10.3倍,中國建材(3323)更只有5.4倍,相對來說,亞洲水泥的市盈率為24.5倍,確實不便宜。 事實上,除了亞洲水泥外,中國建材亦發盈警,預期首季度股東應佔虧損達13億元。可以預計,今年水泥企業別說要賺錢,不虧損已屬萬幸,若年內情況未改善而全年錄得虧損,或許連市盈率也不用提了。對於水泥股,暫時還是少沾手為妙。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ang prepares to raise new funds

億航智能求財若渴 計劃集資1億美元

這家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正尋求通過公開發行新股,籌集最高1億美元的資金 重點: 億航智能表示計劃在紐約發行高達1億美元的新股,金額是2019年IPO時所籌集資金的一倍多 公司離旗下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商業化越來越近,包括不久前獲監管機構發證,允許大規模生產旗下一款旗艦產品 梁武仁 億航控股有限公司(EH.US)正準備加油,這似乎是起飛前最後的滑行動作。 上周五提交給證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這家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公佈通過公開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籌集1億美元資金。對於公司來說,這個金額相當大,是截至去年底其現金持有量的三倍多。也是它2019年IPO時所籌資金數額的一倍多,幾乎相當於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 億航智能銷售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監管障礙尚未完全清除,這意味公司仍依賴外部資金來維持虧損業務。但公司距離將產品推向市場又近了一步,包括去年10月旗下一款主要產品,獲得中國航空監管機構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從而掃清了一個關鍵障礙。在接近終點線之際,公司似乎認為現在是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一大筆資金的好時機,資金用於在不久將來對其產品進行量產。 畢竟,儘管最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億航智能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利潤以維持自身運營。因此,公司似乎正在趁熱打鐵,利用積極的投資者情緒籌集新資金。 億航智能對融資並不陌生,自2014年成立以來,它一直通過融資來為虧損業務提供資金。不到一年前,公司向以韓國音樂製作人李秀滿(Lee Soo Man)為首的一批投資者,定向增發了總值2,300萬美元的股票。李秀滿是著名的韓國流行音樂唱片公司SM娛樂(041510.KS)的創始人。 在進行這些籌款行動的同時,億航智能繼續達成飛行器商業化所需的更多要求。繼大約六個月前獲得“型號合格證”後,本月早些時候,公司獲得中國民用航空航局頒發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生產許可證。這張生產許可證允許億航智能量產EH216-S。使得它向已下訂單的公司交付飛行器又近了一步,其中很多訂單取決於公司獲得必需的監管批准。 由於交付的EH216系列產品增加,億航智能去年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165%,達到1.17億元。2023年,該公司飛行器出貨量為52架,截至年底總交付量達到237架,其中大部分是EH216-S。 億航智能目前交付的飛行器,大部分試運營於全國各地旅遊景區。但公司也在慢慢增加海外訂單。2021年在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取得首批海外合同後,截至去年底,公司已將國際客戶群擴大到10個國家,包括日本、巴西、哥倫比亞、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儘管如此,銷往中國境外的飛行器總數仍微不足道。 虧損收窄 儘管億航智能的收入大幅增長,但去年淨虧損僅小幅收窄8%,因為它的運營支出繼續遠超有限的收入基礎。但實際運營現金損失幾乎減半,降至約1,200萬美元,因為去年的淨虧損很大一部分來自非現金支出。 一旦飛行器開始實現商業化,並且收入增長開始加速的話,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會進一步改善。Seeking Alpha安排的分析師一致認為,億航智能今年的收入預計將增長兩倍以上,明年將增長一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分析師預計該公司將於2025年開始盈利。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看好億航智能。去年11月,公司遭到興登堡研究公司的做空攻擊。這家美國公司專門對涉嫌誤導投資者的公司進行鑒證研究,最出名的或許是2020年針對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Nikola Corp.的行動。當時,興登堡指責Nikola公司在技術能力方面存在欺騙行為,最終導致監管機構對其進行調查,公司創始人辭職。 至於億航智能,興登堡研究公司聲稱,該公司備受推崇的EH216-S型號合格證中包含許多飛行限制,但它並未向投資者充分披露。這些限制使該飛行器的許多潛在商業用途沒無法實現,包括在人口稠密地區和共享空域飛行,這需要花10億美元重新設計,並且需要完全不同類型的證書來解決。興登堡甚至表示,億航智能超過90%的訂單洽商,最終都未能達致。 億航智能發表了一份比較簡短的聲明,稱該報告包含“不實陳述和誤解”,表明瞭興登堡對公司行業和業務運營的“粗淺及不完整的瞭解”。投資者似乎對這份報告不以為然,億航智能的股價下跌了幾天就反彈了。 億航智能當前股價較IPO價格上漲了逾三分之一,在過去兩年大多數股票都下跌的環境下,對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絕非易事。由於收入有限,公司目前的市銷率 (P/S)高達63倍,不過如果未來兩年實現分析師預測的收入增長,市銷率將大幅下降。 鑒於億航智能似乎已經非常接近商業化,它可能會毫不費力地獲得現在所需的新資金。這可能會為該公司提供足夠的燃料來維持運營,直到它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大規模上天。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