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eaguered Country Garden gets some temporary relief from domestic creditors

碧桂園陷水深火熱 外債未還內債又到

碧桂園的外債仍在重組中,境內債務又迫在眉睫,可幸近日三筆境內債得以順利展期 重點: 碧桂園首季銷售情況惡化,按年大跌81% 集團在馬來西亞的森林城市,傳聞當地國政府有意開展博彩業   劉智恒 十年前,碧桂園創辦人楊國強的事業如日方中,寫下一篇壯志豪言的小文章《我夢想中的碧桂園》,內裡包含十二句說話,其中一句是這樣:「這裡是為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公司」。 今天,幸福暫時見不到 煩惱就確實一大堆。 中國地產龍頭,內地的示範企業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2007.HK)近年也逃不過房地產市場逆轉的打擊,去年上半年已虧損數百億元,欠債超過千億元,發展的超級項目四處爆雷,惠州的十里銀灘變「十里爛灘」,馬來西亞的森林城市被戲稱「森林鬼城」。 公司在外債纒身要進行重整而忙個不停時,國內又開始有債主臨門敲門討債,去年碧桂園獲准將8至9筆境內債券展期;至近日,市場報道有三筆債券部分未能還款付息,經過與債權人會議商討,再獲延期至今年9月。 債主臨門浪接浪 雖能暫時喘一口氣,現實情況卻不甚樂觀,公司至今未能公布去年全年業績,以致股票要暫停在聯交所買賣。另外,拖欠建滔集團(0148.HK)的16億港元債務遲遲未能償還,公司已被建滔申請清盤,於本月17日在香港高院開庭聆訉。 外債的重組進展上,暫時仍未商討出一個方案,上月的公告只表示正致力與債權人及其顧問溝通。市場則有傳,今年六月碧桂園會向一組債券持有人提交初步重組方案。 整體債務方面,由於公司仍未發布2023業績,若以去年中報的資料看,截至6月底止集團有現金1,011億元,另外受限制現金約294.5億元。債務方面,有息負債包括銀行借款、優先票據,可換股債券及公司債券,合共高達2,579億元,淨借貸比率50.1%。當時集團手上現金好像還算充裕,但其後多項債務未還本付息,相信下半年的實際情況已大大惡化。 近日有消息,馬來西亞政府或容許在森林城市經營博彩業,從而帶動項目重生。不過,政府後來作出否認,而且即使辦賭,也未必可以短期刺激森林城市的銷售,況且碧桂園的問題,又豈止一個森林城市。 物業銷售直插水 碧桂園要渡過危機,相信只能看兩方面,一是物業銷售,另外是國家有否政策扶持。作為房地產企業,物業銷售是企業的命脈,關乎資金能否回籠,但在內地樓市日趨疲弱下,碧桂園今年銷售情況差強人意,首季的銷售金額只有135億元,按年勁跌81%。 年內樓市能否好轉實在也不樂觀,內地樓價持續下滑,開發商為套現紛紛減價求售,面對樓盤供應大增,市民置業態度大大改變,他們擔憂今天看似能低價買入,明年回首或許是高價入貨。 加上多家開發商深陷債務危機,倘若項目爛尾買家就血本無歸,人們都紛紛觀望為上。估計樓市要經過一輪去庫存,再加上開發商重組債務成功,市場才可慢慢復蘇,但肯定不是一年半載能達到。 政策治標未治本 那麼政府會否續推政策支持開發商,我們相信是肯定,然而並非無選擇性去提供幫助,外債政府不會管,內債就看情況及企業,如碧桂園此類屬龍頭及較負責任的公司,政府在若干程度願意作出扶持,包括透過內銀將債務延期,以及按項目提供借貸予房企「保交樓」。 不過也別太樂觀,內房企業負債太驚人,按目前的援助方法,只能紓緩一時,暫時我們看不到或想不到政府有什麼政策,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最近內地上市的金科地產(000656.SZ),最終被頒令破產重組,說不定是許多內房的最終下場。 去年底碧桂園董事楊惠妍大拍胸膛,揚言楊家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探索出一條盡快恢復正常經營的有效路徑」。 不光如此,楊惠妍為首的四位董事,主動提出大幅削減薪酬,一律調至年薪12萬元,當中總裁莫斌減幅最大,之前年薪達300萬元。 坦白說,相對於逾千億的債項,董事的減薪只屬杯水車薪,楊家賣家當支持公司,估計可提供的助力亦有限。楊惠妍的說話與行動,相信是擺擺姿態,展現承擔的責任,中國恒大(3333.HK)董事局前主席許家印的下場,許多房企老闆都引此為鑒,別以為企業真的可以大到不能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here is the hope for Asia Cement

從賺30億到蝕1億 亞洲水泥未見曙光

受房地產市場疲弱影響,水泥價格持續低走,亞洲水泥首季度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亞洲水泥發盈警,首季蝕近1.3億元 水泥價格不斷下調,暫時未見可扭轉頽勢      劉智恒 2019年時,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0743.HK)盈利高達31.5億元(4.44億美元),一度風光不已。但高光時刻一瞬即逝,及後四年業績直往下走,2020至2022年,分別賺26.7億元、17.7億元及4.2億元,去年更跌至僅賺1.06億元。 今年首季,情況更顯嚴峻,集團近日發盈警,首季度將錄得虧損近1.3億元,去年同期有盈利4,070萬元,究竟發生甚麼問題,讓一家年賺數十億的企業,竟然日走下坡,甚至變成虧損。 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亞洲水泥,屬台資企業,在當地甚具規模,至2000年於內地開展業務,2004年正式註冊成立亞洲水泥(中國),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水泥、混凝土及相關產品,2008年在香港上市。公司目前有15條生產線,日產約3,000到6,000噸,年產能可達3,500萬噸。 需求萎縮競爭激烈 業績從亮麗到黯淡,集團解釋全因產品價格下跌。所謂產品,其實就是水泥,而水泥價近幾年持續下滑,主因是房地產市場不振,銷售未見起色,民營房企負債纍纍,導致新項目日漸減少,在建的樓盤又因資金問題停滯不前。作為建屋主要材料的水泥,在需求疲弱下,價格當然往下走,水泥企業首當其衝受嚴重打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卻下降9.6%。 綜合國家統計局及數字水泥網數據,去年全國水泥產量20.2億噸,同比下降0.7%,預計水泥行業利潤約320億元,同比下降達五成5。 面對房企的需求大幅減少,水泥企業為搶生意,只好打出最後一張牌,就是「降價」。亞洲水泥公布2023年業績時,就此困局解釋得十分清楚:「地產行業處於深度調整階段,對水泥需求的拖累非常明顯,總量呈下降趨勢。在此環境,各地水泥企業均不希望丟失市場份額,價格競爭激烈, 促使水泥價格底部震蕩運行,行業利潤萎縮。」 需求疲弱迭加行業降價搶客,水泥價格拾級而下,據中國水泥協會的數字水泥網統計,2023年全國水泥成交價,每噸平均為394元,同比下跌15%,價格處於六年最低水平。 行業前景陰霾密布 談到行業前景,全看房地產能否復蘇,但今年開首幾個月內房公告的銷售數據仍然不樂觀。同時,內房企業債務問題尚未看到絲毫曙光,反之愈來愈多房企被債權人申請清盤,重組個案浪接浪,個別如中國恒大(3333.HK)更已被判清盤。 近日連內資銀行亦按耐不住,開始向內房企業施加壓力,如建銀亞洲申請將世茂集團(0813.HK)清盤,涉及資金15.8億港元。在此情況,寄望今年民營房企開展項目似乎不切實際,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將持續減弱,暫難見到水泥價格可收復失地。 需求持續減弱,未來水泥企業或許要大幅減產,當水泥供應減低時,或可將價格穩定下來;但別忘記,這樣無可避免會拖低了銷量,影響水泥企業的收入。 禍不單行的是,前幾年興建的水泥廠陸續建成投產,供應似乎難以短期減低。亞洲水泥估計,今年市場仍有新增產能投放,行業高庫存狀況很可能持續,水泥價將繼續呈底部震蕩。即使海螺水泥(0914.HK)亦預計,今年水泥價格行情將持續震盪走勢。 市場另一擔心是成本問題,特別是煤價走向。去年煤價雖然逐漸回落至每噸900至1,200元水平,但仍處於歷史高位,今年二月國務院通過《煤礦安全生產條例》,未來監管將進一步趨嚴,煤炭供應端可能出現一定收緊,煤價存在上行態勢,再而推高水泥生產成本。 水泥企業將陷虧損  綜而論之,市場對今年水泥價格不寄厚望,即使價格能穩定下來,銷售也將持續在低位徘徊,水泥企業前景難有轉機,甚至有可能陷入虧損狀況, 面對嚴峻的前景,幾家龍頭企業的市盈率也在低水平,海螺水泥只有7.8倍、華潤建材(1313.HK)10.3倍,中國建材(3323)更只有5.4倍,相對來說,亞洲水泥的市盈率為24.5倍,確實不便宜。 事實上,除了亞洲水泥外,中國建材亦發盈警,預期首季度股東應佔虧損達13億元。可以預計,今年水泥企業別說要賺錢,不虧損已屬萬幸,若年內情況未改善而全年錄得虧損,或許連市盈率也不用提了。對於水泥股,暫時還是少沾手為妙。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imao Group was put into liquidation by CCB

建行入稟清盤世茂 中資行開展房企追債潮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世茂遭國有銀行入稟清盤。國有銀行對本國房企採取法律行動,或許意味著這波房地產調整期已進入新階段 重點: 截至去年底,世茂淨負債率高達473.2% 建行亞洲今年已對三家香港上市的中國地產商採取法律行動      李世達 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階段,自今年1月中國恒大(3333.HK)遭香港法院頒布強制清盤令後,陸續有中國房企債權人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其中,中國國有銀行也加入這個行列。國有銀行一方面透過白名單給予項目融資支持,一方面似乎也正以法律手段收回資金。 曾在中國房地產企業名列前茅的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13.HK)近日公布,債權人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建行亞洲,中國建設銀行全資附屬公司)已向法院提交清盤呈請,涉及債務金額達15.8億港元(14.6億元)。公告一出,世茂股價當天即時狂瀉18.7%,寫下歷史最低的0.37港元。 世茂表示,公司將在稍後階段結合其境外重組的進度,考慮是否需要向高等法院申請「認可令」。 對於遭國有銀行興訟,世茂表示將「極力反對這項呈請,並持續推進境外債務重組」,為其利益相關方創造最大價值。世茂認為,這項清盤呈請「並不代表公司境外債權人及其他相關方的共同利益」。 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擁有寫字樓、住宅樓、酒店、商場的世茂,是自2021年中國監管機構收緊房企監管後,眾多出現境外債務違約的公司之一。2022年7月,世茂未能支付10億美元的境外債券利息和本金,至今累計已有高達117億美元債務違約。 建行續起訴房企 經歷18個月的談判,世茂於2023年12月向債權人提交了離岸債務重組條款。世茂今年3月在其擬議的境外債務重組條款中,為債權人提供了多種選擇,包括將債務轉換爲六年或九年期的票據或貸款,或零息強制可轉換債券等。 其中可轉債方案年期為一年,按每股8.5港元的轉股價格將其持有債券轉換為公司股份。不過,該轉股價格是目前世茂股價的20多倍,債權人認為條件較差。持有該公司25%以上未償海外債券的主要債權人團體表示,這些條款「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漫長的協商過程,難以令人滿意的條件,都讓債權人漸漸失去耐心。債權人之一的德意志銀行,就曾表示方案不可接受,預告準備在香港採取法律行動,沒想到被建行亞洲搶先。 事實上,這不是近期建行亞洲第一次對中國房企採取法律行動。今年2月26日,建行亞洲對大發地產(6111.HK)就3.6億美元未償還債務向法院提出清盤呈請;不到一個月的3月20日,建行亞洲又對德信中國(2019.HK)提出清盤呈請,涉及2022年12月到期的9.95%優先票據及應計利息共3.5億美元。加上4月的世茂,建行亞洲三個月內已將三間本國房企告上法院。 世茂16項目入白名單 中國監管機構今年1月推出專案融資「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俗稱「白名單」)措施,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1398.HK;601398.SH)、中國農業銀行(1288.HK;601288.SH)、中國銀行(3988.HK;601988.SH)、中國建設銀行(0939.HK;601939.SH)與中國交通銀行 (3328.HK;601328.SH)。預計將承接逾8,200個住宅項目,貸款總額將高達3.2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白名單」措施關注的是「保交樓」,而非「救房企」。即使國有銀行對房企旗下項目發放貸款,也不代表放棄對其債務採取法律行動。例如世茂在「白名單」試點城市就申報了40個房地產項目,有16個獲得入圍,其中對接的銀行團中就包括了建設銀行。 一手借錢給你保交樓,另一手入稟法院,即使是國有銀行也沒得商量。 隨著近年房地產下行嚴重不景氣,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快速增加。根據日經新聞統計27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大型銀行財報發現,去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按年上升了27%。而在四大國有銀行中,房地產不良貸款增幅最大的,就是建設銀行。 根據建設銀行3月底公布的年報,2023房地產相關不良貸款為482億元,較2022年的336億元大增43%,增幅在四大國有銀行中居冠。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4.4%增加到5.6%。 核數師無法表示意見 所謂天助自助者,陷入債務危機的房企,唯有積極自救才能抓住一線生機。世茂除進行債務重組外,也在甩賣優質資產、提升銷售以盡快回籠資金,但這條路並不順遂。 據世茂去年財報,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594.6億元,同比下降5.7%;股東應佔虧損約為210.3億元,與2022年相若。截至2023年末,世茂總資產5,432.5億元,總負債4,919.9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88.7%,淨負債率則從2022年的302.2%升至473.2%。 值得一提的是,核數師審核業績公告披露,對於財報「無法表示意見」,原因是公司「可能無法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變現資產和償債」。 隨著政策逐漸明朗,各個房企的命運似乎也一一揭曉,各家銀行也開始維護自身權益,相信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房企遭入稟清盤。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ouse’s restructuring hits a snag again

供股功虧一簣 易居重組有機觸礁

內地房產代理商易居的重組計劃進展如火如茶之際,供股集資突被叫停,令重組添上重大變數 重點: 易居重組方案中要注入「克而瑞」,但銀行不容許易居解除後者的擔保 截至去年中期,集團付息的流動債務超過50億元      劉智恒 上月底易居(中國)企業控股有限公司(2048.HK)突然叫停供股,籌組多時的集資大計在臨門一腳告吹,籌不到資金事少,影響整家公司重組事大,倘若重組不成,隨時步恒大(3333.HK)後塵。 為何這次供股如此舉足輕重,我們先說說易居目前的財務困境。自2021至2022年,易居分別虧損116億元(16.1億美元)及39億元,去年中期虧損7.26億元。公司年內要償還的銀行及其它借款,加上可換股票據達到55.8億元﹐但受限制銀行存款及現金只有11.8億元。另外,賬目中原有應收賬達67.2億元,但收回成疑,預期的損失約62.8億元。 易居的經營狀況,可以用獨立核數師兩句說話概括:「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對集團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公司虧損嚴重的原因,亦是其賴以成功的要素。時間返回2018年,易居申港上市成功,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周忻發揮其富豪朋友圈的威力,說服了20多家開發商成為投資者,最教人眼前一亮的,是當中投資最高的四家巨企,包括恒大、碧桂園(2007.HK)、萬科(2022.HK, 200002.SZ)及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星光熠熠的企業大亨,既是他的老闆,也是他朋友,齊齊捧場下,周忻輕易籌得46億港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周忻如意算盤是,開發商成為易居的投資者,公司要獲取一手樓盤代理權,不就更方便及順理成章;另一方面,既然開發商都成為易居半個老闆,大家利益與共,那他們在支付給易居一手物業銷售佣金時,理應更手爽,拖數的機會變得更低。 沒錯,易居主要的收入是為開發商銷售一手住宅,市況好時,生意根本不成問題,輕輕鬆鬆已賺個盤滿砵滿;相反近兩年內地樓市疲弱,開發商又負債纍纍,應對上千億債務已經自顧不暇,又那有餘力去支付予中介的佣金。 開發商拖欠一手佣金,易居大筆應收賬變壞賬,收不到錢之餘,公司自然無力償還本身的債務,甚至連利息也付不出來,迫不得已要走上重組之路。 去年4月3日,易居公布重組方案,內容包括將發行現金與TM Home的新股。現金方面是申索人每持有1,000美元,可取回60美元。至於發行新股,重組完成後,債權人組成的SPV(特殊目的公司)將持有TM Home約54.2%股權,可換股債券股東及阿里巴巴共同持有約10.8%的股份,餘下35%的股份將由易居及其聯屬公司持有,當中的15%將轉讓予TM Home高級管理層成員。 TM Home原是2021年易居跟阿里巴巴聯手成立的公司,主要運營房地產網「天貓好房」。重組計劃下,易居會將房地產數據與咨詢服務公司「克而瑞」,以及在線房地產營銷業務,一併注入TM Home。阿里巴巴更授予易居對於天貓房產行業獨家招商權、商業定價權、商戶運營權,有效期至今年8月31日。 現金方面,是透過供股融資,每持10股供12股,每股0.23港元,預計可籌集資金4.83億港元。由於重組要將克而瑞業務注入TM Home,但易居之前以克而瑞作擔保,以取得內地銀行貸款,是次銀行不同意解除擔保,令注入克而瑞的方案未能推展,包銷亦只好告吹。 關鍵解除銀行擔保 供股戛然而止,易居未能集資,就不能應對重組計劃的現金部分。而且銀行不願意解除克而瑞的擔保,亦影響整個重組方案。重組落實日期在本月31日,已經迫在眉,易居能否在僅餘的廿天裏找出辦法? 首要一環相信是取得銀行同意,願意解除克而瑞的擔保。易居透露,之前與該銀行進行商討時,得到的意見是十分正面,銀行願意以信貸方式去代替擔保,並表示會達成協議。豈料事情急轉直下,銀行最終不願讓易居解除擔保。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導致銀行忽然轉變意向,若然能解決此一問題,情況並非沒有轉機。 事實上,易居所欠銀行的貸款是4.36億元,其中2億元是以克而瑞作擔保,若能拿出兩億元,或許銀行願意放易居一馬,到時易居再推供股集資,又或以其它方法去籌集資金,問題不就能迎刃而解。 再講,供股集資的金額只是4億多元,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目,當時承諾包銷的是大股東周忻本人,意味周忻口袋裡仍有一定資金,所以易居即使供股不成,也並非萬劫不復。沽勿論如何,目前距到期日時間甚短,相信要延期去處理問題。…
Evergrande liquidation, the end of a wild era

恒大清盤 一個野蠻時代的終結

全球負債最高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恒大集團終於獲頒清盤,但國際投資者能從清盤程序取回多少資金,卻無人寄與厚望 重點: 國際投資者以百億美元計的投資,最終能從恒大的清盤案中收回多少,將取決於內地政府和法院的態度 中國恒大的9成資產均位於內地,沒有內地法院的認可,香港法院清盤令很難執行     羅小芹     自2022年中國恒大集團(3333.HK)開始遭債權人Top Shine Global Limited申請清盤,前後延期7次,至1月29日香港法院已按捺不住,法官陳靜芬正式頒令清盤,恒大在過去廿年在內地房地產市場野蠻生長,終於劃上句號,亦可謂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中國恒大於1月29日開市前停牌,停牌前報0.163港元,市值21.5億港元(19.6億元),公司高峰期的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集團還持有電動車公司恒大汽車(0708.HK)和物管服務商恒大物業(6666.HK)的權益,這些資產將被清盤人接管。 根據清盤令,法院委任安邁顧問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黃詠詩為中國恒大的共同及各別清盤人。 中國恒大通過內地主體恒大地產經營幾乎所有房地產開發業務,而大部分債權也在內地欠下,包括物料供應、建築施工等應付帳和金融機構欠款。 據公司2023年中期財報顯示,期內負債總額為23,882億元(約3,362億美元),剔除其中的合約負債6,039.8億元後負債規模為17,842.2億元,現金總額僅133.8億元。中國恒大在其債務重組方案上列出17隻違約的美元債,涉及款項超過190億美元。 集團執行總裁肖恩就清盤回應內地傳媒時表示,香港法院頒布的是境外清盤令,涉及主體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恒大,集團會盡一切可能保障內地恒大地產的業務穩定,穩步推進保交樓等重點工作。另外,又會積極與清盤人溝通,依法配合清盤人履行相關程序,根據國際慣例丶市場規則推進債務化解的工作。 重組方案難落地 目前恒大地產已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以主席許家印為首的管理層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無法參與境外債務重組,以致重組方案最終難以落地。 自2021年底中國恒大兩筆美元債務違約事件開始,公司向債權人提供的資訊非常有限,以致投資者難以詳細了解該公司面對的困難。究竟中國恒大香港實體的清盤程序如何進行,國際投資者以百億美元計的投資能從恒大清盤案中收回多少,首先取決於中國大陸跨境當局和法院的態度。 2021年中港法院達成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的安排,香港清盤人可以向上海、深圳或廈門三個試點城市的法院申請批准,但內地法院仍有酌情權,可以不予認可或協助執行,所以沒有內地法院的許可,清盤程序是很難執行。 香港律政司林定國去年11月在回應英國《金融時報》的書面查詢時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內地法院可能會拒絕承認香港的清盤令。2021年深圳法院在森信紙業案中承認了香港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的權力,但業內人士稱這類成功的實際個案很少。 就算內地法院下達清算令,執行過程仍需與其他債權人合作,由於外資股權和債權的追索優先次序將低於國內貸款的債權人,令境外債權人更難取回投資。 中國恒大的清盤令為其他處於債務危機的內房企業敲響警鐘,早前有傳媒傳出碧桂園(2007.HK)的債權人將申請清盤,有香港銀行將接管公司在港抵押資產,但《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碧桂園消息人士指傳聞不屬實,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然而,消息未澄清傳聞哪部分不確,在中國恒大步入正式清盤程序前,公司幾乎對所有不利的傳聞均予以否認。 保交樓的困難 面對內地爛尾樓危機,中國政府要求內房企業必須交付已售出的房屋單位,即履行保交樓的社會責任,但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完成,而內地樓市銷情亦成為開發商資金回籠的關鍵,若樓市銷情未見改善,直接影響債權人取回投資的比例。 香港思睿投資(Grow)合夥人兼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指出,無論清算程序能否繼續進行,中國恒大就像即將破產一樣,其債券的交易價格不到面值的兩成。 根據內地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報告指,1月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按月跌0.56%,已連續21個月下跌,各地以價換量現象明顯。報告指,繼廣州、上海放鬆限購政策後,其餘一線城市亦有望優化相關政策,為了搶佔內地置業者的購買力,二線城市或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核心一、二線城市首套及二套房首付比例有望進一步降低。 龍州經訊中國研究部副總監CHRIS Beddor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在很多方面恒大都是一個獨特的案例,它凸顯出房地產開發商在近幾個月以來經營情況都沒有明顯改善,影響了購房者情緒,從數據顯示,有意置業的人士不願意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商買入預售房,令後者情況進一步惡化。…
Yixin sells out joint venture stake

與合資分手 易鑫拒絕「不務正業 」

這家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正退出一項長達兩年的合作,因其國企合作夥伴正要合資企業進入不相關領域 重點: 易鑫集團將其在一家成立兩年的合資企業中的49%股份,出售給合作夥伴青島財通,後者希望合資企業將業務拓展到汽車租賃服務之外的領域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不穩定,但在新能源車需求旺盛的推動,易鑫集團的汽車融資業務仍在增長       梁武仁 盲目擴張至核心業務之外的領域,有時可能會迅速帶來利潤,但很多時也會以失望告終。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似乎很清楚此類危險,最近決定退出偏離其原有業務的合資企業。 聖誕節假期剛過去沒幾天,易鑫集團就表示,將出售兩年前與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股權。易鑫集團12月2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將以最高2.8億元,將其49%的股權出售給青島財通。 從披露的信息看,易鑫集團變心,是因為擔心國企合作夥伴想讓該合資公司,拓展到汽車相關融資借貸服務以外的領域。 易鑫集團稱青島財通「擬擴大其投資至更多樣化資產」,包括不屬於合資公司主要業務的領域,並指青島財通與自己不一樣,是一家國有企業。易鑫接著表示,因此成立該合資企業的初衷「不再一致」。 儘管這種利益分歧在合資企業合作夥伴之間並不罕見,但也反映出在中國,民企與國企合作存在的一個普遍的風險因素。 數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如今面臨著提高利潤的巨大壓力,因為它們的所有者(通常是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惡化,很大程度上是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地方政府也在向國有企業施壓,要求它們採取更多措施刺激地方經濟,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疫情三年抑制消費,很多地方的經濟也陷入困境。 去年,評級機構惠譽將財通的家鄉青島,和其他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前景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這些城市的信用狀況和抵御經濟衝擊的能力惡化,這些地方政府面臨的財務壓力可見一斑, 青島財通是這座港口城市的政府在2020年成立的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官網顯示其定位於「充分體現青島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全面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 由騰訊支持的易鑫集團和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在2022年(首個完整運營年度)實現收入約1.83億元,淨利潤3,100萬元。根據其2022年底的淨資產規模,其淨利潤折算為合作夥伴的投資回報率約為5.8%。 對於一家年輕的企業來說,這個回報率還算不錯,但可能仍遠低於青島財通的資本成本。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財通可能想讓其業務擴展到其他領域,也為過度依賴汽車市場提供了對衝。 專注汽車金融 話雖如此,易鑫集團希望保持自己的特色,專注於自己擅長的汽車金融領域也是可以理解。進入不熟悉的領域總是有著很大風險,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2014年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例,就是中國恒大(3333.HK)涉足礦泉水和食用油業務,但僅僅兩年後,恆大就因虧損累累而放棄了這些業務。恆大最近對電動車的押注也遭到了投資者的高度質疑。 其核心的汽車金融業務正處於上升階段,易鑫目前可能不太願意轉移注意力。由於近期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整體汽車市場並不算好,但新能源車卻逆勢而上,銷量增長強勁,使本土車企比亞迪(1211.HK)和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USA))成為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兩家公司。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令易鑫這樣的公司受益。 根據易鑫上月初發佈的最新季度業務更新顯示,2023年三季度,汽車融資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至177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貸款激增超過200%,達到42億元。易鑫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6%,淨利潤增長一倍多。 易鑫正努力將收入擴大到促成汽車貸款之外的領域,但在某程度上,它所有的多元化舉措都與汽車行業有關。其中一款新產品,是用於汽車融資相關技術應用的軟件即服務(SaaS)平台。 易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疫情暴發前幾年,監管機構整頓在線貸款機構,導致許多類似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倒閉,而易鑫不僅活下來了,還在汽車融資領域蓬勃發展。它最初直接提供汽車貸款,後來在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後,轉為促成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融資,這個角色受到的監管較少。 儘管有人可能會稱贊該公司對核心競爭力的堅守,但多年來的監管阻力和疫情已經重創了易鑫的股價,目前僅為2017年IPO價格的一小部分,市銷率只有0.6倍。然而,中國其他的在線貸款機構的估值也同樣低迷。其中,消費貸款服務商信也科技 (FINV.US) 和樂信(LX.US)的市銷率也遠低於1倍。 消息公佈後,易鑫股價有所反彈,漲幅最高達7%,隨後又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不過,短暫的上漲,可能代表投資者對該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的能力投下了信任票,如果電動車銷售繼續推高其利潤,未來它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上漲潛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K Old Buildings

香港舊樓林立 重建問題迫在眉睫

劉智恒      ▷ 香港      千幢大樓已屆70高齡 香港舊樓林立,截至2020年,樓齡達70年的舊樓約1,000幢,達50年的更達12,500座,重建問題迫在眉睫。香港政府除透過市區重建局去進行都市更新外,亦倚賴私人發展商的收購重建。然而,由於許多舊樓業權分散,要成功統一十分困難,政府最近向立法會提交修例草案,建議降低舊樓「強拍」申請的門檻,由現時收購八至九成,按不同物業及樓齡而放寬到六成半,即只要收購舊樓業權至65%,就可以向政府申請在公開市場強制拍賣。 對發展商來說,放寬收購成數要求可以大大增加成功機會。我們認為,市區舊樓問題嚴峻,若有方法加快重建步伐,對社會及民生也有好處。不過,現時樓市疲弱,發展商對收購舊樓重建的意欲大減,即使新例通過,發展商也不願貿然冒進,因看不透未來樓市前景,發展商擔心樓價持續下跌,重建項目隨時要損手,即使樓價持平,他們花幾年時間去重建發展,在高息環境下亦不化算。 信置投長沙地博撈底 本財政年度政府招標的土地經過六次流拍後,大嶼山長沙東涌道的低密度住宅地,終成功由信和置業(0083.HK)投得,作價近2.04億港元,每方呎樓面地價2,492港元,屬市場估值2,370至5,000港元的下限,而且信置是唯一入標者,反映發展商仍對未來樓市相當審慎。 根據資料,是次的成交呎價,是七年半以來最低的住宅土地成交價。不過,這幅土地位置較偏遠,發展規模有限,可建總樓面面積約8.2萬方呎,預計建110個單位,實際的代表性未必全面。姑勿論如何,以信置的規模,只花兩億元買入作土儲及試市場水溫,亦屬便宜,即使樓價再下跌,對集團影響有限。 新世界大執位有玄機 新世界集團近期就繼任人問題引起市場話題,主席鄭家純表示仍在物色接班人,近日旗下公司又有變動,鄭家純長子鄭志剛原任新創建(0659.HK)執董,現調任為非執董,新創建的行政總裁馬紹祥亦辭任,轉而擔任新世界發展(0017.HK)首席營運總裁。至於鄭家二公子鄭志明,亦是現任新創建執董,將出任新創建的聯席行政總裁。 由於鄭志剛續任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市場估計,鄭氏家族將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各分予一位兒子管理,將兩人的權責劃清,大兒子續掌舵新世界發展,二兒子就專職掌管新創建,各主理一家公司,可以減少爭拗,又可看看不同公司在兩人管治下,那間做得更出色,到時或許會決定繼任人誰屬。 ▷ 內地      碧服盈警股價急插水 內房債務揮之不去,房企的負債更連累旗下公司,碧桂園服務(6098.HK)發盈警,指因要為關聯方(外界估計是碧桂園)的應收款減值撥備,以及為商譽與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料今年淨利潤將減少約32億至41億元。受到消息影響,碧服股價翌日一度跌近13%至6.05港元。 我們估計,碧服受關聯方所拖累的事件只屬冰山一角,市場有多家房企旗下的物管公司也在港上市,當母公司債務纒身自顧不暇時,隨時會拖累物管公司的收益,甚至要為之前雙方的生意往還作出減值或撥備。極端例子是之前中國恒大(3333.HK),動用旗下的恒大物業(6666.HK)逾百億資金,以解燃眉之急,結果被揭發而受港交所譴責。 海口放寬規管救樓市 內地房產市場經過一輪政策刺激後,銷售又再歸於平淡,多個省市政府因應當地情況,都酌量調整規限,希望可以盤活市場。據悉海南省海口市住建部,近日向當地房企口頭轉達政策變化,調整核心區限購、取消離異限購及企業購買住宅限制等。 海南省於2018年時實施全城限購,當時被視為最嚴厲的限購政策,現時將規限放寬,反映樓市情況確實十分不濟。不過,我們認為現時樓市疲不能興,即使放寬部分措施,實際效力有限。畢竟市場供應實在太多,樓價正陷入下行螺旋,加上市民擔心房企能否交樓,影響購買意欲。人們買樓的心態就如是,「愈升愈要去搶,愈跌愈沒有人買」,除非跌至一個極度便宜水平。情況一如香港97年後,至2003年樓價累跌七成,才陸續吸引買家入市。 ▷ 咏竹坊文章      港產獨角獸成功故事 《咏竹坊》報道港產獨角獸Klook的成功故事,公司由三位年輕人於2014年成立,主要經營網上旅遊及體驗平台,期間獲多輪融資,投資者星光熠熠,包括有紅杉、高盛,軟銀願景等大型基金。Klook今年的銷售額高達30億美元,並首次獲得盈利,預計會在美國或香港上市,市場估計集資3至5億美元。 Klook受港人注目,皆因香港近年甚少有創意而做得成功的企業,而且是港人一手一腳成立,具有一定代表性。不過,我們看見旅遊平台強手環伺,內地有攜程(9961.HK, TCOM.US)、途牛、飛豬,外地亦有Expedia及Tripadvisor,還有台灣的KKDay,Klook要突圍而出並不容易。公司在最新一輪融資後,亦提到會加強產品、拓展KOL社群,以及會開拓人工智能服務。Klook能否應對競爭日烈的挑戰,尚待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