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澤醫療趕上市 融資續打併購戰
中國民營醫療機構併購潮方興未艾,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佰澤醫療申港上表,加入這一波併購戰 重點: 過去三年,佰澤醫療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2.4% 公司毛利從2021年的4,139萬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1.78億元 李世達 在中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醫療衛生類事業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民營醫院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後,民營醫療集團掀起併購潮,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為了擴大醫療事業版圖,多家民營醫療機構積極尋求上市。今年以來,腫瘤醫療服務提供商美中嘉和(2453.HK)於1月登陸港交所;3月,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至4月,台灣佳世達科技(2352.TW)旗下江蘇南京明基醫院也向港交所遞表。 近日,以癌症篩查與腫瘤治療業務為主的佰澤醫療集團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由招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是中國民營醫療赴港上市的又一案例。 佰澤醫療於2018年收購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後開始拓展業務,先後收購及託管多家醫院,主要提供癌症篩查、腫瘤診斷、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等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截至2023年底,佰澤醫療集團在中國內地共擁有六家自有醫院及兩家託管醫院。 毛利大幅提升 根據申請文件,佰澤醫療自有醫院門診人數從2021年的19.6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70.1萬人次。住院人數則從5,834人次增至4.4萬人次。託管醫院去年的門診與住院人次則分別為49.3萬人次及2.9萬人次。 財務數據方面,2021至2023年,佰澤醫療的營收分別為4.6億、8億和10.7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6,195.5萬、7,551.5萬和2,440.6萬元,虧損持續收窄。 其中2023年佰澤醫療營收同比增長約33.7%,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3.7%,成本增幅顯著低於營收。從銷售費用看,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僅增加約145萬元,而營收則增加約超過兩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出現顯著增長,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4,139萬元、7,995萬元及1.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7.5%。毛利率則從2021年的9%增至2023年的16.6%,大幅提升7.6個百分點。 商譽減值風險較大 業績快速成長,來自公司對外收購增加。2021年至2022年,佰澤醫療陸續收購太原和平醫院、武陟濟民醫院兩家自有醫院,以及增加託管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另外,去年佰澤醫療與最大客戶黃山首康醫院(託管醫院之一)產生大額關聯交易,後者為前者貢獻收入1.8億元。同時,過去三年佰澤醫療還為黃山首康醫院提供了1.1億元的無息借款,以及5.6億元的融資擔保。 多項併購交易也為佰澤醫療帶來大額商譽。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商譽5億元、6.4億元及6.4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商譽佔淨資產比重達54.7%,意味著承擔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自成立以來,集團累計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額近7.4億元,投資方包括上海栩琨管理、正奇(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北醫匯金等多家投資機構及醫療產業基金。截至B輪融資後,集團的投後估值達到26.2億元。 相較於自建醫院的周期長與大投入、管理團隊組建耗時,併購是民營醫療機構進行擴張的重要方式。 近年醫院併購規模激增,收購方也不限於醫療集團,如字節跳動在2022年全資收購婦幼醫院美中宣和、平安保險(2318.HK;601318.SH)收購北大國際醫院、泰康保險收購蘇州口腔醫院等。 經營及管理16家醫療機構的海吉亞醫療(6078.HK),去年便一連收購三家醫院、5月豪擲16.6億元收購三甲醫院長安醫院、11月又收購曲阜城東醫院,擴張的腳步並未停歇。 佰澤不易突圍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正處於擴張爬坡期的佰澤醫療也不敢停下腳步,直言本次融資後將通過收購新醫院的方式進行擴張,並將強化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包括採購設備、聘請專業醫療人員)、擴展醫院管理業務、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系統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治療集團中,佰澤醫療的腫瘤收入市佔率約0.5%,排名第五,但是在早癌篩查中心數量、胃腸鏡檢查病例數上均排名第一,並在提供腫瘤服務的自有醫院數量方面排名第三。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隨著對腫瘤治療的需求不斷增長和,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687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6%。 中國腫瘤醫療市場具有較大的成長前景,行業龍頭海吉亞醫療目前市盈率約27倍;而今年初上市的美中嘉和,上市後股價目前來到36.9元高點。顯示當前市場或許對民營醫療概念股並不排斥。消化系統方面的癌症治療與篩查,是佰澤醫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民營醫療收購戰方興未艾的環境下,佰澤醫療想要突圍而出有一定難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明基醫院業務穩健 前景獨欠增長亮點
明基醫院是內地華東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計劃集資擴大發展,正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重點: 明基醫院去年收入26.9億元,按年增長15% 上市集資所得,將用於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 劉智恒 今年初,專注治療腫瘤的民營醫院美中嘉和(2453.HK)在港上市,由於股份背後的投資者星光熠熠,有中金、中信及石藥(1093.HK)等,市場寄望甚殷,想不到上市首天即跌破定價超過三成,令市場大跌眼鏡。可幸後來陸續收復失地,股價拾級而上,上周五更報23港元,較上市價升逾六成。 在市場對民營醫院股的印像稍為復修下,台灣資金背境的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本地首家掛牌的綜合民營醫院股。 持兩家三級醫院 根據申請文件,明基醫院旗下有兩間醫院,分別是2008年開始營運的南京明基醫院,屬三級甲等醫院,另外是2013年開始營運的蘇州明基醫院,屬三級醫院。兩家醫院總運營面積合計約38萬平方米,註冊床位1,850張,擁有超900人的醫生團隊,去年門診次數超過200萬,住院手術逾 20,000宗。 明基醫院背後大股東是台灣上市企業佳世達科技(2352.TW),公司成立於1984年,主要從事信息技術、醫療事業、智能解決方案及網絡通訊事業。在液晶顯示器和投影機等領域,佳世達更居全球領先地位。另外,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交易的綜合醫療服務供應商盛弘(8403. TWO),亦持有少量股份。 過去三年,明基醫院的業績均有增長,2021至2023年收入分別是22.2億元、23.4億元及26.9億元;盈利6,908萬元、8,955萬元及1.67億元。 過去多年,明基醫院在華東建立了一定的名聲,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計,2022年明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在全國排名第五。以每張登記床位的平均收入計,在內地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中排名第一。 醫療市場持續增長 對於內地民營醫院的前景,仍然在上升態勢。內地整體醫療市場整體穩中向好,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預計內地醫療總支出在2026年達到12萬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9.1%,並於2030年增至16.2萬億元 民營醫院的收入則由2017年的3,191億元增至2022年的6,07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3.7%。估計於2026年達到1.09萬億元,2022年至 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5.9%。 無可否認,醫療市場及民營醫院正處於穩定增長中,明基醫院亦在華東區站穩一席位,有相當知名度,業績也在穩步向上;但明基醫院缺乏一個增長亮點,能吸引投資者在現時疫弱的港股市場投下信心一票。 特別在資本市場,相比於醫藥或生物科技股份,民營醫療機構相關的股份相對乏爆炸點,前者有無限想像空間,後者的業務穩打穩紮,正所謂收入有數得計。強如海吉亞醫療(2453.HK),市值也不過179億元,市盈率在23倍水平。 缺乏擴張大計 明基醫院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住院服務,另外是門診服務,來自患者的每次住院平均支出,由2021年的19,142元跌至去年的17,042元,門診平均支出也出現飽和之態,過去三年分別是571元、599元及584元。公司去年整體收入能上升,全賴住院及門診人數提升所致。 然而,醫院目前的處理量已達到一定水平下,除非興建新醫院,否則不容易再有大幅增加,過去三年的床位數是1,600張、1,700張及1,850張,增長平穩,未來要大幅增長不易,因要考慮醫院是否有充足空間。至於平均床位周轉天數,分別是9.4天、9.2及8.2天,要增加周轉天數相信也不容易。 事實上,集團的毛利率也非吸引,經過之前努力,已由2021年的15.3%,提升至去年的18.9%,能否再有一個理想升幅,暫時很難說。若以現時看,毛利率較康寧醫院(2120.HK)的25.8%低,更遠遠及不上海吉亞的31.6%。 明基醫院表示,上市集資將用作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部份或用於投資併購,另外是升級現時的「智慧醫院」。看見其未來發展,都只是在原有規模上構想,未見有新增醫院大計,亦乏在其它地區拓展的藍圖。 當然我們明白在內地要再建一家具規模醫院,除了涉及資金外,專業醫護人員也不易招聘,各地又有不同規限及要求;但若沒有一個更具前景的計劃,明基醫院的吸引力未夠強,特別在目前差勁的港股市場。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海吉亞醫療加速連鎖化 豪擲16億購三甲醫院
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腫瘤醫院集團,宣布收購一家已營運20多年的三甲綜合醫院 重點: 海吉亞醫療以總代價16.6億元,購入已確認盈利能力的長安醫院100%股權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該公司收購目標的品質明顯上升,商譽也在快速膨脹 莫莉 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就診人次減少及頻頻封控影響經營,據報中國已有超過2,000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民營醫院賽道曾經吸引了風投資金、地產、保險等跨界玩家大舉進入,如今只剩下醫療集團一枝獨秀。上週二晚間,中國最大的民營腫瘤醫院集團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6078.HK)宣佈,以總代價16.6億元購入長安醫院100%股權,這也是海吉亞收購的第9家醫院。 長安醫院是一家營運20多年的三級甲等(三甲)綜合醫院,三甲是中國內地醫院「三級六等」等級劃分中的最高等級。該院的腫瘤學科優勢突出,腫瘤科室是全院收入貢獻最大的科室,而海吉亞是以腫瘤放射治療業務為核心的醫療集團。海吉亞表示,這次收購與公司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收購完成後,將繼續強化長安醫院的腫瘤學科特色建設。長安醫院 長安醫院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西安的主城區,該市人口密集,常住人口已達到1,300萬人,醫療需求旺盛。長安醫院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優勢學科包括腫瘤科、心臓內科、腎內科、婦科及骨科等,去年獲評艾力彼社會辦醫單體醫院100強第13名,過去三年平均年就診人次(包括住院人次及門診人次)為63萬人。過去兩年分別實現收入 7.32億元 和 6.92 億元,稅後淨利潤約1億元和9,340萬元。 收購消息公佈後,海吉亞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超過5%,顯示投資者看好這項投資。多間投行亦給出「買入」評級,美銀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海吉亞今年已完成兩宗併購交易,反映其強勁的擴張能力。天風證券則認為,這項收購填補了海吉亞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空白,有望擴大公司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另外,由於本次收購可望於今年9月到10 月併入財務報表,美銀證券預計,海吉亞今明兩年的收入將分別上升2%和16%。 這次已經是海吉亞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出手收購,短短兩個多月前,該公司曾宣布收購宜興海吉亞醫院,以2.68億元拿下89.2%股權。宜興海吉亞醫院是一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21年及2022年的就診人次,分別約為25.5萬人和27.4萬人,現有註冊床位369張。該醫院地處長三角地帶,位於中國十大強縣之一的江蘇宜興,地區經濟發達。海吉亞表示,將會適時啟動宜興海吉亞醫院二期項目建設,將其可開放床位增加至800張以上,提升收治能力和業務規模,以便未來升級成為三級醫院。 宜興海吉亞醫院2021至2022年分別實現1.81億元和1.74億元收入,2021年淨虧損300萬元,但2022年轉虧為盈,錄得478萬元淨利潤。以海吉亞的收購價格計算,該醫院估值約3億元,對應2022年的市銷率約1.7倍。相比之下,最新收購的長安醫院的估值更高,去年市銷率約為2.4倍,或與其較高醫院等級、以及位處大城市西安有關。 海吉亞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集團,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管理或經營了12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遍佈中國 7 個省的 9 個城市,並為24家第三方醫院提供放射治療服務。目前,海吉亞有四間自建醫院已經營運,分佈在中國東北及西南地區,均為一二級醫院。 疫情後兩度出手 海吉亞以往收購的6家醫院,大多分佈在三四線城市,但回顧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該公司收購目標的品質明顯上升,在2021年不僅將位於長三角核心地區的蘇州永鼎醫院收入麾下,去年5月還首次併購了一間三甲醫院賀州廣濟醫院,進入2023年更是連環出手,拿下兩間已經實現盈利、優勢明顯的民營醫院。 隨著優質收購目標併表,海吉亞近年的業績也快速增長。2020年上市之初,其年度營收約14億元,而2021年至2022年的營收,已大幅提升至23.2億元和32億元,三年的淨利潤則分別為1.7億元、4.4億元和4.8億元。 近三年的大舉擴張,也讓海吉亞的商譽快速膨脹。在上市之前的2017年至2019年,公司商譽價值均為3億元左右,但到了2021年底,由於蘇州永鼎醫院和賀州廣濟醫院收購項目,商譽結餘增至22.35億元,到2022年底,其商譽仍維持在同樣水平。一但併購目標的業績下滑或未達到預期,就很可能需要對商譽計提減值,或影響未來盈利水平,投資者需關注相關風險。 海吉亞近期的股價保持在50港元左右,從去年初的低谷約16港元已明顯回升,但是相對於2021年6月的最高點110港元,仍是幾近「腰斬」。其市盈率約為60倍,若與同業比較估值,專科醫院賽道中最受熱捧的愛爾眼科(300015.SZ)市盈率約為68倍,顯示海吉亞的估值略為落後。不過,海吉亞營運的醫院網路不斷擴大,隨着經營能力提升,投資者可觀察其估值會否獲得修補。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