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樂的神州夢仍然遙遠
香港快餐龍頭大家樂發盈喜,預告將迎來一份亮麗業績 重點: 大家樂預告2024財年盈利3.3億港元,較對上財年上升兩倍 大灣區業務表現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 劉智恒 香港經濟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質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續北上消費,本地飲食業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政府出手振興旅業。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龍頭一哥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卻在近日發出盈喜,展現出優秀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樂的公告預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財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3億港元(3.06億元),2023財年為1.1億港元,那時更有政府的4,090萬港元疫情資助,足見集團去財年的復蘇力度強勁。盈喜發出後,兩天股價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團表示,香港兩地業務均取得理想成績,本地業務因加強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產力提升,賦以數碼化與自動化,利潤率得到改善。 北上發展遇挫折 大家樂指出,中國內地業務的表現特別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利潤率亦穩健,期內新開門店數量創新高,並已在大灣區建立穩固的基礎。 集團未具體透露內地增長情況,相信要待下月發布的業績才可深入了解。不過,中期業績已披露了一點蛛絲馬跡,上半財年內地業務收入增加13%至7.75億港元,當中華南區的快餐業務更增長21%至6.88億港元,同店銷售增幅達到11%。 毫無疑問,大家樂在香港的發展已達或接近飽和,要進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選,業務能否再上一層樓,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畢竟香港市場只有區區七百萬人口。 中國市場雖大,飲食業卻是一片殺戮戰場,即使去年大家樂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增長,亦未必代表未來可持續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樂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但那年代內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內地城市未必處處能負擔大家樂的消費,集團發展較緩慢。 到2003年時內地經濟日漸向上,大家樂加強力度出擊,陸續在北京、上海及天津開設分店。然而發展並不順利,2017更全線撤離華東,結束區內11家分店,專心在華南一帶發展。2019年又夥同8家內房企業,合作在開發商的項目發展飲食,豈料疫情爆發,加上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計劃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樂在內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過去,分店不足兩百間,相對於麥當勞(MCD.US)的5,500多間及肯德基的逾萬家店鋪,顯得相形見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內地的發展,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當年華東區要全線結業,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當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當地人脾胃。內地人對重慶麻辣火煱、螺絲粉、酸辣粉及燒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獨鍾,港式快餐卻偏淡口,未能刺激人們的味蕾。你看麥當勞也要有小龍蝦漢堡,必勝客要有榴槤薄餅,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過去內地未全面發展,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及音樂趨之若鶩,對香港明星極度崇拜,連帶港式的飲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廳及快餐店,只要標榜香港兩隻字,總能吸引內地人光顧。今天內地歌唱演藝事業遠遠拋離香港,年青一輩對港產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沒有昔日光環。 香港食店亦沒有國內同業進取,內地食店裝修設計新穎突破,菜式創新多樣化,香港多年來說來說去好像就只有絲襪奶茶、菠蘿包及雲吞麵,今天內地年青人愛喝的茶飲及食品款式更多樣,港式飲品予人感覺是有點單調及趕不上時代。 近十年,內地食店深懂運用網上科技及社交平台,營銷力強大,幅蓋面無遠弗屆,香港飲食業在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宣傳及營運方面,遠遠不如內地食店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嚴控品質放棄加盟 在中國經營飲食或快餐業,很講求規模,一個品牌動輒開店數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資本市場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資,短期廣開分店及大打宣傳;另外就是通過加盟模式,鋪天蓋地開設分店,將品牌迅速壯大。 若了解大家樂,其作風一貫穩健,經常穩定派息,絕少在資本市場集資,又或為擴張而引入投資者。過去於內地多年也沒有急速開店,反之情況稍不對勁,馬上止蝕離場,盡可能持盈保泰,謀定而後動。 至於加盟模式,亦非大家樂的那杯茶,多年來都是以自營店為主。這亦不難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擴展,但也容易引起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食物味道及質量如何保證,服務提供又是否到位等,並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別於麥當勞或肯德基,大家樂以中式快餐為主,其烹調較複雜,工序也較多,加盟模式是很難達到自營店水準。 今年3月初,集團明言要三年開店至280間,即增長接近一倍。對於大家樂的目標,我們或有保留,始終集團作風較謹慎,又鮮向外融資,亦不準備引入加盟模式,過去32年淨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間,這次能否在三年內將店鋪量翻一番,實乃一大考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特海國際申美上市 集資提速海外擴展
火鍋巨頭海底撈的國際業務部門去年收入增長23%,首次實現盈利,集團希望借此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重點: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特海國際報告去年收入增長23%,並首度實現盈利,公司目前在香港掛牌,並已申請赴紐約二次上市 作為在香港上市的知名火鍋公司海底撈的附屬國際業務公司,特海國際在全球經營著 115 家餐廳,其中約一半位於東南亞 譚英 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658.HK)4月26日提交赴紐約二次上市的招股說明書後,公司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次日上漲5%。曾經的母公司海底撈(6862.HK)的股價漲幅更大,因為投資者篤信,海底撈的這家國際子公司,可能受益於新資金的注入,為全球擴張提速。 特海國際和海底撈是一家家族企業,由創始人張勇及其妻子舒萍掌控。舒萍於2022年12月將特海國際從海底撈分拆出來,現在負責兩家公家的經營。張勇和舒萍擁有特海國際逾50%的股份。特海國際的總部位於新加坡,舒萍在管理家族企業的同時,也和兒子生活在那裡。 據媒體報道,特海國際計劃通過在紐約上市集資1億美元,不過IPO定價尚未公佈。此次上市將是張勇名下公司的第5個IPO。 火鍋在中國很受歡迎,張勇正試圖將這種吃法輸出往世界其他地方。 儘管如此,與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麥當勞(MCD.US)等國際餐飲巨頭或百勝中國(YUMC.US)相比,市值95億港元的特海國際仍微不足道。 特海國際的市銷率和市盈率分別為1.48倍和36.5倍,與一些同行相比看起來相當不錯。這可能部分是由於海底撈享有很高的知名度,30家雅虎財經分析師對海底撈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海底撈的估值被低估了高達50%。 特海國際的市值不到前母公司的十分之一,名氣也沒有那麼大。關注最新上市申請情況的Seeking Alpha撰稿人多諾萬·瓊斯(Donovan Jones)表示,要獲得類似的地位,特海國際可能面臨諸多艱難。“中餐廳市場仍然高度分散,”他寫道。“由於在地域上缺乏重點,於個別地區或缺乏當地知識,公司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特海國際擁有115家餐廳,其中大部分位於亞洲和美國西海岸,不過公司最近開始涉足中東市場,在迪拜開設了一家門店。自2019年以來,它的收入穩步增長,除了疫情的第一年,即2020年下降5%外,去年增長更達23%至6.86億美元。 同樣重要的是,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2,520萬美元,這是自海底撈2019年開始公布海外業務數據以來的首次盈利。與此同時,其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從2021年的區區430萬美元,增至去年的1.14億美元。 海底撈2012年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餐廳,開始向中國境外擴張,一年後在洛杉磯開了第二家店。它在美國的主要目標客戶是熟悉火鍋就餐風格的海外華人,在美國的13家餐廳中有10家位於加州。 東南亞基地 特海國際的主要市場在東南亞,那裡有51家門店,佔其門店總數近一半。它在日本和韓國還有13家門店,在加拿大有3家,在英國、澳大利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有5家。2022年,該公司重組為一家開曼群島公司,以便在香港上市。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場數據,以2022年5.58億美元的收入計算,特海國際是全球第三大中國餐飲連鎖品牌,也是中國最大的中餐廳品牌。招股說明書指出,國際火鍋市場在2022年規模達到了343億美元,佔整個國際中式餐飲市場3,061億美元的十分之一以上。 特海國際指出,像它這樣的大型全球中餐館運營商還不多見,因連鎖品牌的市場一般局限在個別國家。截至2022年底,在國際市場擁有10家以上餐廳的中餐品牌僅佔總數的13.1%,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經營的更是稀少,僅佔總數的5%。 特海國際在管理如此分散的資產方面能取得成功,來自於它跟海底撈的聯繫,或者更準確地說,得益於其創始人的本事,他們打造了中國最成功的本土連鎖品牌之一。雖然在知名度上仍落後於母公司海底撈,但差距不大,因為海底撈報告整體翻台率每天為3.8次,而特海國際為3.5次。 海底撈在中國的主導地位部分歸因於其標準化食材的能力。品牌也以確保顧客滿意而聞名,從建立每位顧客個人特徵的數據庫,到顧客等位時為他們提供擦鞋和免費的美甲、洗頭等服務。特海國際開設的餐廳提供的類似特色服務,包括在餐桌旁製作手工麵條。 海底撈緊跟國內外同行的最近趨勢,在3月宣佈推出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對它的1,374家自營店(去年底的數據)形成補充,採用許多連鎖品牌都會用的戰略,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快的增長。特許經營在中國也越來越受到餐飲品牌的歡迎,它們希望打入中國的中小城市,那裡的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 1994年,張勇辭去了在四川簡陽一家國營工廠的電焊工作,開始火鍋店生意,信奉“服務會影響顧客的味覺”。他要求員工孝敬父母,體現了中國敬老的價值觀。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張勇為員工提供住房等福利,這令員工流失率很低。他利用品牌的知名度籌集資金,並創建了一系列相關公司。其他早期分拆上市的公司包括生產火鍋調料的頤海國際(1579.HK)和曾在北京上市的北京優鼎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這些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聯繫,或許可以解釋海底撈在中國本土市場取得成功的原因:頤海國際讓海底撈對供應鏈有了更大的控制權,同時還能為自己籌集資金,減少對母公司的依賴。但在海外建立類似的網絡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為特海國際的業務分布在廣泛地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九毛九試推加盟求突破
這家餐廳運營商表示,將在交通樞紐和新疆及西藏地區,嘗試開放旗下太二「酸菜魚」的加盟業務 重點: 九毛九嘗試將旗下的太二連鎖和一個新的火鍋連鎖引進加盟模式,開設數量有限的加盟店 中國越來越多的餐飲連鎖開始嘗試加盟業務以推動擴張,九毛九是其中之一 陽歌 九毛九控股有限公司(9922.HK)周日宣布,將從本月起在指定範圍嘗試開放加盟業務,成為最新一家加入這股席捲中國餐飲業潮流的公司。這家時尚連鎖餐廳運營商採此一模式發展似乎再合適不過,該趨勢推動了很多初創連鎖品牌的爆炸式增長。 投資者對於該公司初步擁抱加盟模式的反應不大熱烈。週一開盤時九毛九股價小幅高開,但中午收市時又小幅下跌。該股最近顯然需要一些利好消息。 九毛九一度是投資者的寵兒,股價從2019年IPO時的6.60港元飆升至最高32港元,因為投資者喜歡它旗下太二連鎖餐廳強勁增長的故事,該連鎖餐廳的招牌菜是「酸菜魚」。但後來疫情暴發,迫使餐館頻繁關門,並普遍抑制了外出就餐的熱情。在此背景下,九毛九股價暴跌,並在去年12月首次跌破發行價。 實際上該公司的業務在疫情後強勁反彈,意味著目前遠期市盈率(P/E)僅為7.4倍,實相當便宜。這個數字大約是海底撈(6862.HK)14.7倍的一半。即便是菜式更簡單的面店運營商譚仔國際(2217.HK),遠期市盈率也比九毛九高,為8.6倍,這好像說明九毛九的輝煌時期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九毛九一直以較快的速度開店,據去年8月發佈的中期業績,截至去年6月底,九毛九營業門店621家,同比增長31%。所有這些門店都是自營的,公司之前僅有的加盟經驗涉及旗下一個規模較小的連鎖品牌2顆雞蛋煎餅,後者後來因業績不佳被出售。 九毛九對加盟模式態度謹慎,強調一開始會慎重使用該模式。它表示,一開始會在中國人口稀少、不那麼發達的西部新疆和西藏地區,以及高鐵站和機場等交通樞紐開設新的太二加盟店。該公司還將用加盟經營的方式進軍台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海外市場,擴大由加拿大、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有門店組成的海外自營門店網絡。 此外,公司表示還將向「山外面酸湯火鍋」引進加盟模式,後者是一個新連鎖品牌。公告稱,該品牌將尋找加盟合作夥伴在若干指定購物中心開店。 九毛九表示將繼續專注於自營店,自營店通常比加盟店更賺錢,但需要更多資源。 公司稱:「本公司認為,加盟及合作模式帶來的好處包括(i)加快品牌擴張及區域滲透;(ii)有效利用合作夥伴的創業精神、當地專業知識及業務網絡;及(iii)與自營模式相比降低了本集團的營運風險。」 加盟熱 餐廳加盟在中國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了,但直到最近才被主要運營商所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現代餐飲業直到世紀之交才真正開始騰飛,當時中國年輕的民營企業開始陸續出現。 儘管如此,大多數公司,尤其是西方大型連鎖企業,出於對品控的擔憂,相對不願在中國採用這種模式。即使採用,像星巴克(SBUX.US)和麥當勞(MCD.US)這樣的連鎖品牌,往往選擇大型的特許經營安排,與全國或中國主要地區的幾個主要合作夥伴合作。 但隨著中國餐飲業的成熟和更多合格運營商的湧現,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將加盟經營與自營店結合在一起,某些品牌甚至完全採用加盟的方式,以求實現爆炸式增長。進入中國市場三十多年來,在中國經營肯德基和必勝客連鎖餐廳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堅持自營,最近才開始採用家加盟模式。 珍珠奶茶連鎖店喜茶和奈雪的茶(2150.HK)等也開始嘗試這種模式,以追趕增長更快的同行。在這方面最積極的企業之一,是已經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蜜雪冰城,它通過純加盟的模式,發展成為在境內外擁有超過3.6萬家門店的龐然大物。 像九毛九這樣的公司可能正羨慕地看著這樣龐大的數字,希望也能通過加盟模式實現類似增長,讓自己的故事重現興奮點。 九毛九自身的增長看起來已經相當健康,儘管投資者似乎希望從該公司獲得更多收益。公司的中期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2%至28.8億元,同期利潤增長約三倍至2.22億元。 但與國內今天幾乎所有企業一樣,該公司也面臨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挑戰。這反映在餐廳的人均支出上,隨著消費者變得謹慎,它三家主要連鎖品牌中的兩家人均支出有所下降。最值得注意的是,佔公司收入約四分之三的太二連鎖店,顧客平均支出從一年前的78元降至75元。 經濟不景氣的一個小小好處是,勞動力成本的下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經歷了多年的持續增長後似乎趨於平穩,甚至有所下降。九毛九稱,去年上半年,勞動力成本佔收入的比例降至24.9%,比上年同期的28.6%下降了逾三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九毛九的前景是樂觀的,至少對那些想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上碰碰運氣的投資者來說是這樣的。該公司運營的是一家較受歡迎的連鎖餐廳,謹慎開放加盟業務,可在自營店之外提供新的增長動力。當然,最大的問號還是中國經濟,如果消費者繼續減少消費,可能會導致其門店盈利能力下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開店未達標 Tims天好急起直追
這家在華營運兩個西方快餐連鎖集團的公司,曾定下2023年1,000家門店的目標,但最後只有919家 重點: Tims天好中國稱目前擁有919家門店,其中Popeyes門店10家,其餘是Tims天好咖啡連鎖 這家快餐運營商四季度開了大約156家店,超過前三個季度開店的總和 陽歌 快餐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為慶祝內地第十家Popeyes餐廳開業,發佈了最新數據,去年四季度其新店開業速度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放緩似對該公司的核心業務Tims天好咖啡連鎖造成影響,該連鎖店明顯落後於去年中披露的擴張目標。 Tims天好中國發布的公告顯示,作為Tims天好咖啡和Popeyes在華獨家特許經營商,目前擁有919家餐廳。意味著公司在本季度開設了創紀錄的156家門店,超過前三個季度總和的146 家門店。 但最新數據明顯低於Tims天好中國去年年中宣佈的目標,原計劃到去年底有1,000家門店。Tims天好中國沒有對這數字發表評論,或將在今年公佈的四季度業績時再作檢討。 對於最新公告,投資者顯然不為所動,他們主要的關注點,是Popeyes連鎖自去年正式推出後的進展。該股在公告發佈當天基本沒有變化,交易量為上個月第二低。此後,小幅下跌約3%。這家熱衷於擴張的公司,經歷前三個季度表現疲軟之後,第四季度新店開張的強勁表現,可能讓投資者受到了些許鼓舞。 在中國市場快速發展,以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需求下,Tims天好中國是其中一家西方快餐運營商。其他擁有類似激進計劃的公司包括百勝中國(YUMC.US;9987.HK)和達勢股份(1405.HK),前者最近在中國市場開立第10,000家肯德基餐廳,後者是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運營商,它計劃到2026年在中國擁有1,500家門店。 Tims天好中國是風險投資公司Cartesian Capital、互聯網巨頭騰訊(0700.HK)、本土零售商物美和餐飲品牌國際(QSR.US)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該公司在2018年開了中國第一家Tims天好咖啡,並在幾年後開始大舉擴張。除了曾定下去年底開設1,000家店的目標,公司之前還表示,計劃到2026年底在中國開3,000家Tims天好咖啡門店。 但最新數據落後於先前的目標,顯然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改變。經過二十年的爆炸式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經濟近年開始急劇放緩。疫情結束後預期的反彈未能實現,導致許多消費者控制支出。汽車、房產甚至智能手機等大件商品的銷售商,對經濟放緩的苦楚感受最深。但現在,這種痛苦正慢慢沿著食物鏈蔓延,影響化妝品和餐廳食品等銷售商。 投資者的懷疑 Tims天好中國還沒有真正贏得投資者的青睞,因為它在中國尚未取得像肯德基、麥當勞(MCD.US)和星巴克(SBUX.US)那樣的成功。2022年,公司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實現了借殼上市,此後股價一路下跌,自2022年9月完成上市以來,股價已下跌約80%。 公司目前的市銷率(P/S)為1.22倍,不及百勝中國的1.53倍,也遠遠落後於達勢股份的3.98倍。餐飲品牌國際的市盈率更是高達5.22倍。 估值低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大型機構投資者尚未注意到這家公司。去年3月在香港上市的達勢股份最初似乎也是這情況,股價在上市後的頭五個月一直萎靡不振,之後突然飆升近50%。Tims天好中國也尚未賺錢,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投資中國股票的人更著眼於盈利。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2.7%,至4.36億元,表面上看起來不錯,但與上一季度130%的增幅相比大幅放緩,當時該公司正從疫情中復蘇。增長放緩的一個原因,是公司逐漸轉向利用更多的特許經營合作夥伴,以實現激進的開店目標。這些合作夥伴有助於增加門店數量,但帶來的收入遠低於自營門店。 公司無疑正在走向盈利,其調整後的門店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530萬元增長到三季度的2,930萬元,近乎翻倍。該公司調整後的門店EBITDA利潤率,也從上年同期的5.3%提高至7.5%。公司的淨虧損,則從上年同期的1.95億元收窄至1.6億元。 在去年宣佈與Popeyes達成許可協議後,該公司的股價最初大幅上漲,但之後很快重回下跌軌道。公司在Popeyes品牌上的動作相對較快,在獲得中國市場使用權僅半年後,已達到開設10家門店的目標。在最新的聲明中,公司重申之前宣佈的目標,即在未來五年內開設500家Popeyes餐廳,未來十年開設1,700家。 總而言之,大型機構投資者似乎仍在觀望。他們很可能在等公司自證能夠盈利,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他們可能還想看看,此前的營運商先後兩次在中國推出Popeyes皆以失敗告終後,該公司能否在中國取得成功。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市場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奈雪的茶看好高端茶飲需求
這家領先的奶茶商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門店網絡擴大40%,把握中國零售市場因低迷而導致的優惠租金和有利地理位置 重點: 奈雪的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新開474家門店,較6月底的1,194家門店總數大幅增加 與第一季度相比,該公司第二季度的客單價有所下降,反映出消費者態度日益謹慎 陽歌 開店時間到了! 這是高端茶飲連鎖營運商——奈雪的茶(2150.HK)唱響的最新主打歌,根據該公司上週五發佈的第二季度業務更新,它正抓住零售市場低迷的機會加緊擴張,下半年門店數量將增加40%。這一特殊趨勢並非奈雪的茶所特有,而是反映了目前中國許多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更為廣泛的動向。 這種擴張故事的大背景是,在疫情期間,中國許多零售商遭受了巨大打擊,去年地方政府試圖阻止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大量商鋪關門停擺。大量規模較小的零售商缺乏抵禦這種嚴厲措施的資源,最終倒閉。 這些倒閉導致許多最受歡迎的購物中心和其他地點的商鋪空置率上升、租金下降,奈雪的茶、肯德基、麥當勞 (MCD.US) 和星巴克(SBUX.US)等品牌通常喜歡在這些地方開設新店。因此,儘管存在種種限制措施,許多連鎖品牌去年仍快速開店,現在甚至加快了擴張步伐,以利用理想的空間和低廉的租金。 奈雪的茶在4月份首次披露了加快新店開張速度的計劃,宣佈已將2023年的開店目標提高到600家新店。「2023年1、2月,奈雪的茶茶飲店新店選址難度顯著降低,」該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業務更新中表示。「能夠獲得更好的位置且價格合理。」 雖然奈雪的茶對全年有宏大的計劃,但更新顯示,它在第二季度增加的門店數量相對溫和,為88家,這使其總門店數量達到1,194家,上半年的淨增加量僅126家。這意味著該公司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再開設474家門店,相當於我們之前提到的門店數量增加40%,才能實現600家門店的目標。 儘管中國更廣泛的零售前景仍不明朗,但奈雪的茶顯示出從疫情中相對強勁的復蘇跡象。一方面,近期汽車、智能手機和房地產等大件商品銷售疲弱,似乎反映出隨著中國經濟出現迅速放緩的跡象,消費者對重大支出持謹慎態度。但另一方面,消費者在奶茶等更小件、更便宜的物品上的支出似乎受到的影響較小,許多人因為放棄了更昂貴的物品,甚至可能會在這種小奢侈品上揮霍更多。 奈雪的茶在更新中暗示了消費者情緒的謹慎趨勢,指出與上一季度相比,該季的客單價有所下降。它指出,與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新品定價相對較低,這似乎再次反映了消費者越來越節儉的態度。 投資者的謹慎情緒 如果說奈雪的茶的更新反映了中國消費者的謹慎,那麼該公司的股價似乎也反映出投資者有著類似的情緒。週一,也就是第二季度業務更新發佈後的第一天,其股價實際上下跌了2.6%。今年以來,該股累計下跌了29%,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而不是奈雪的茶自身的問題。 投資者可能也有些擔心,如果中國經濟持續疲弱,這種快速增長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可以說,這是因為消費者的謹慎往往會沿著食物鏈向下蔓延。如今,消費者正在避開汽車和智能手機等昂貴商品。但如果疲弱情況持續下去,許多人可能會開始控制外出就餐和奶茶等其他可有可無而非必需品的支出。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奈雪的茶手裏可能是一個經過大幅擴張的門店網絡,但沒有足夠的業務使這些門店盈利。 自2019年首次公開財務數據以來,該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但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15家分析機構都預計,在需求反彈和門店擴張的推動下,該公司今年將實現有史以來首次年度盈利,營收增長約70%。這將標誌著與去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改善。去年,奈雪的茶營收持平,約為人民幣42.9億元,調整後淨虧損4.61億元。 根據分析機構對其今年的盈利預測,奈雪的茶遠期市盈率其實相對強勁,為28倍,略高於國內競爭對手香飄飄(603711.SH)和全球巨頭星巴克的25倍。 這似乎表明,儘管該公司今年股價表現疲弱,但投資者對它的看法相對樂觀。這種信心的一個原因可能在於,在中國分散且競爭激烈的高端咖啡和茶飲市場,奈雪的茶有潛力成為整合者。該公司上個月以7,500萬美元(5.38億元)收購競爭對手樂樂茶44%的股權(該交易於去年12月首次宣佈),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奈雪的茶還可以進入香港資本市場,這是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喜茶目前所無法做到的。許多人預計喜茶也會進行IPO。2021年的報道稱,喜茶甚至為上市聘請了投行,融資額高達5億美元。但此後便沒有了下文,而且由於目前新股上市的需求低迷,其似乎也不太可能在今年上市。 歸根結底,奈雪的茶的大肆擴張看起來相當投機,而且可能會增加它躋身中國高端茶飲市場少數幾個主要參與者的機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中國經濟,如果消費者信心持續走弱,人們認為高端奶茶是一種並非必須的奢華享受,這就可能會讓它背負一個表現不佳的龐大門店網絡。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麥當勞中國股東尋新資金 以支持金拱門擴張
2017年,凱雷和中信成為這家快餐巨頭在美國以外的最大特許經營商,現在它們可能正在尋求將這項里程碑式的投資部分變現 重點: 凱雷和中信可能正尋求減持在一家合資企業的股份,該企業在華經營著大部分的麥當勞門店 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希望套現所持凱雷和中信支持的基金中的股份,這些基金在2017年為最初的投資提供了資金 沈如真 2017年,當凱雷集團 (CG.US)、中信股份(0267.HK)和中信資本同意收購、營運和管理麥當勞 (MCD.N) 旗下龐大的中國內地和香港餐飲網絡時,曾對這個有著金色拱門標識的品牌寄予厚望,希望能擴大它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之一的影響力。 現在,這種關係出現降溫跡象,上周有報道稱,它們正在尋求減持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特許經營商的股份。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此舉並不完全出人意料,但仍與雙方最初的巨大期望大相徑庭。 凱雷集團董事總經理楊向東當時曾表示,此番合作是凱雷在中國宣佈的最大交易之一,表明這家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對中國消費者的實力充滿信心」。麥當勞也同樣大肆宣傳。該公司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指出,中國很快將成為該公司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現在將有一個超大型的中美特許經營商作為它在該市場的主要合作夥伴。 但五年下來,由於新冠疫情期間的嚴格限制,市場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火爆。在那段令人不安的時期,一度看似堅如磐石的合作關係顯露出裂痕,這從上周有關凱雷和中信資本尋求部分退出的報道中可見一斑。 從表面上看,此舉似乎表明合作正在瓦解。但這更有可能反映的是,專注於中國市場的美元基金在退出投資時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帶來的困難。中國低迷的經濟也是雪上加霜。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凱雷集團和中信資本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部門信宸資本正在建立一個新的工具,來執行其計劃的部分退出。報道稱,它們接洽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希望它們成為潛在的新投資者。 麥當勞中國對路透社表示,合作股權結構不會出現改變。凱雷目前持有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餐飲業務28%的股份,而信宸資本持有42%的股份。中信股份持股10%,麥當勞持股剩餘20%。 隨著全球IPO市場降溫,將資產轉入一個新的投資實體——通常稱為接續基金——已成為現有投資者套現部分或全部持股的流行方式。諮詢公司執中(Zerone)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投資者向新投資者出售現有私募股權投資權益的交易)總額達到1,020億美元(7316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退出策略 2017年,凱雷集團通過旗下凱雷亞洲基金IV投資麥當勞中國,該基金規模39億美元,於2014年完成融資。中信資本的投資來自2017年募集的一隻基金。這意味著凱雷和中信基金現在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要將投資套現,並將利潤返還給基金的出資人,也被稱為有限合伙人。 由於中美關係緊張以及俄烏衝突,專注於中國的美元基金現在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中國將俄羅斯視為合作夥伴。這些因素導致許多通常可能對凱雷和中信提出的交易感興趣的西方基金,越來越迴避此類中國投資。 據彭博新聞社的報道,凱雷集團和信宸資本尋求在最新的交易中籌集40億美元,這將使麥當勞整個中國餐飲業務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包括債務在內)。與2017年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成立時的20億美元估值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 這一激增可能反映了對麥當勞中國業務的大量投資(包括債務融資),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後不久,該合作夥伴關係啓動了名為「願景2022」的加速發展計劃。根據該計劃,目標到2022年底在中國開設4,500家麥當勞餐廳,幾乎是簽署合作夥伴關係時2,500家的兩倍。麥當勞目前在中國擁有5,400家門店。 雖然這一合作夥伴關係在疫情期間並沒有減緩開店速度,但嚴格的防疫措施打擊了麥當勞在中國的盈利能力。麥當勞不披露其持少數股權業務的業績。但該公司在其2022年年度報告中透露,由於疫情的緣故,來自中國的收入下降。 中信股份在2020年披露,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麥當勞中國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了6萬多份免費餐食,該連鎖還為1,500家醫院提供送餐服務。 新的融資也反映出,在與百勝中國 (YUMC.US; 9987.HK)的殘酷競爭中,麥當勞需要補給。百勝中國是中國最大的快餐公司,在這個市場上經營著肯德基和必勝客品牌。諮詢公司弘則研究(Horizon Insights)的數據顯示,肯德基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快餐連鎖店,市場佔有率為4.9%,幾乎是麥當勞2.7%的兩倍。 截至去年年底,百勝中國在內地擁有12,947家餐廳,其中包括9,094家肯德基,並計劃今年增加1,300家新店。該公司在中國的中期目標是開設2萬家門店。相比之下,麥當勞的目標是將其目前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增加一倍,達到1萬家左右,作為「未來的里程碑」。…
百勝中國利潤率報喜 警告復甦存「不確定性」
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營運商報告第一季同店銷售額增長8%,扭轉了連續三年下降的局面 重點: 受惠於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和臨時補貼,百勝中國錄得強勁的銷售額增長和自2017年以來最高的單季餐廳利潤率 這家餐廳營運商稱,走出三年疫情的復甦「進程和速度仍有不確定性」,並指出同店銷售額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陽歌 在三個月前報告了謹慎樂觀的財務數據後,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營運商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再次公佈積極數據,顯示其業績在三年疫情的困局後,出現強勁復甦的跡象。 受惠於這家中國最大的餐廳營運商於過去三年為提高營運效率而採取的多項措施,在該公司的最新業績中,最亮眼的是餐廳利潤率——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樣亮眼的是,該公司第一季同店銷售額取得了增長。 「我們第一季取得的業績得益於過去幾年堅定執行 R.G.M 戰略(「業務韌性、業務增長、戰略護城河」)。現在,強大的供應鏈營運和數碼化生態系統讓我們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變化的營運環境。」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在週二公佈的第一季業績報告中評論說。 在很多方面,百勝中國的際遇,代表了在疫情期間,大量零售商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它的同店銷售額在過去三年有過增長,也有過下滑,反映出經營環境的不穩定,因為它頻繁被迫暫時關閉或減少其數千家餐廳的服務,而且消費者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也經常避免堂食。 儘管加強了送餐和外帶服務,但過去三年,該公司的收入有兩年下降,這還是在它保持積極擴張,在三年疫情期間將足跡擴大40%的情況下。擴張行動仍在繼續,百勝中國計畫今年開店1,100至1,300家,比去年底的12,947家門店增加約10%。 百勝中國稱第一季淨新增門店233家,並重申了全年新增1,100至1,300家新店的目標。 業績公佈後,該公司股價在香港股市上漲4%,在過去52周內上漲了 16%。該股的市盈率高達57倍,但根據雅虎財經對該公司今年利潤大致會翻倍的預期,這個數字會降到30倍。 即使是從下降後的市盈率來看,該公司也領先於曾經的母公司百勝餐飲(YUM.US) 26倍的遠期市盈率,以及麥當勞(MCD.US)27倍的遠期市盈率。不過它落後於九毛九(9922.HK)約35倍的遠期市盈率,後者是中國最熱門的本土餐廳營運商之一,擁有一家以「酸菜魚」聞名的傳統堂食連鎖品牌。 相對較高的估值,可能部分歸因於百勝中國越來越多地利用科技手段,這在不景氣的疫情時期是一個主要的關注點。該公司表示,在最近這個季度,數碼訂單約佔其收入的89%,與一年前的水平相近。在營運方面,該公司還在用人工智能來改進需求預測、庫存管理、人員調度和生產監控。 可觀的餐廳利潤率 百勝中國第一季錄得20.3%的餐廳利潤率,較去年同期的13.8%大幅增長,是自2017年以來的最佳表現,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只是幫助它取得這個成績的幾個因素中的一個。 該公司將這個強勁表現歸功於它的規劃和持續引入新的效率提升措施,包括更有效的勞動力和庫存調配,使其能夠把握被突發釋放的需求,尤其是在2月的春節期間。百勝中國還表示,它吸取疫情期間的教訓,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經營環境做出了調整。 「餐廳利潤率亦顯著增長,得益於同店銷售增長、成本結構調整和來自政府和房東的臨時補貼,」首席財務官楊家威在業績報告中說。「我們仍處於復甦的早期階段。」 至少就目前而言,在經歷了令人沮喪的第四季後,該公司相對強勁的反彈值得肯定。在中國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期間,該公司一度將大約三分之一的門店關閉,或限制經營活動。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9%,至29.2億美元(200.5億元),若剔除外幣兌換的影響,營收增幅更大,達到18%,超過了14%的行業平均水平,與去年第四季營收下滑9%形成鮮明對比。 本季度同店銷售額增長 8%,再次與疫情期間連續三年的年銷售額下降形成鮮明對比。交通樞紐和旅遊景點附近的餐廳同店銷售額,在當季增長了40%以上,儘管該公司指出,即使如此,這些餐廳的銷售額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20%至30%。管理層還指出,即使隨著疫情限制措施的結束業務出現激增,春節過後的同店銷售額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十幾個百分點。 雖然復甦顯然仍在進行中,但更廣泛的效率提升加上成本控制,使該公司實現了盈利。百勝中國第一季淨利潤較上年同期的1億美元增長近兩倍,至2.89億美元。 雖然這份財報的整體基調積極,首席財務官楊家威警告,全面復甦的道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隨著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逐漸消退,通貨膨脹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都有可能成為風險因素。 「由於宏觀環境仍充滿挑戰且疫情仍構成潛在風險,復甦進程和速度仍有不確定性,」楊家威說。「但我們有信心通過制定多種情景的應對方案,更有彈性的成本結構和快速應變的營運能力,我們能夠在順境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保持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