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需求爆發 綠源上市進軍東南亞
這家中國兩輪電動車企業,在疫情嚴厲封控下,銷量仍持續上升
重點︰
- 綠源集團再次申請在港交所上市,去年在新冠疫情下,其收入仍增長近四成,淨利潤突破1億元
- 東南亞是中國電動兩輪車必爭市場,綠源正積極部署增加產能,把更多產品在當地銷售
葉天娜
國內不少大城市塞車問題嚴重,想在大街小巷左右穿梭,電動兩輪車便大派用場。以往中國人習慣踏單車,但隨着社會進步,電動兩輪車成為不少人的代步工具,在中國更是一個千億級別的紅海市場,吸引不少廠商加入競爭。
這家成立於2003年,打着「一部車騎10年」旗號的中國兩輪電動車廠商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繼去年11月申請在港上市無功而回後,最近捲土重來,第二度向港交所遞表。
綠源專注於設計、研發、製造及銷售電動兩輪車,雖說有20年歷史,但在中國電動車兩輪市場只屬於第二梯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以2022年總收入計算,綠源僅排在第5位,市佔率只有4.5%,排第一的是雅迪控股(1585.HK),市佔率高達26.9%,排第二的愛瑪科技(603529.SH)市佔率也達到18%,因此僅兩家企業已佔整體市場44.9%,而9大電動兩輪車製造商共佔80%以上的市場收入,反映行業高度集中。
在節能環保政策下,國民出行方式改變,新能源車銷量節節上升,而在短距離交通工具上,伴隨即時配送及外賣等新消費模式興起,電動兩輪車的需求在過去幾年大爆發。招商證券的分析認為,今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總銷量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預計到2026年達到每年6,970萬輛,複合年增長率為7.1%。
根據綠源的招股文件,公司產品總銷量在過去三年都有所增長,從2020年的147.3萬輛,增至去年的242.5萬輛,但對比雅迪和愛瑪去年分別賣出1,401萬輛和1,077.3萬輛,可見綠源仍遠遠落後。
為了部署下沉市場,綠源的零售店從2020年的5,400多家,差不多翻倍至去年的9,800多家。伴隨銷售點愈來愈多,公司收入持續增加,2020年至2022年總收入分別為23.8億元、34.2億元及47.8億元,淨利潤也從2020的4,029萬元,大增至去年的1.18億元。
毛利率遜同行
為了搶佔市場,綠源選擇以價取勝。去年平均每輛電動車的售價為1,423元,低於雅迪的1,568元和愛瑪的1,931元。然而相對便宜的價格,換回來就是較低的毛利率,該公司過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別只有11.2%、9.9%及10.7%,對比雅迪及愛瑪,前者去年毛利率高達18.1%,後者毛利率也有16.36%,其盈利能力也自然較弱。
從種種數據來看,難怪市場把綠源定為中國電動兩輪車第二梯隊。但如果對比被視為第三梯隊的小牛電動(NIU.US),在同樣面對中國疫情封控舉措的影響,小牛電動去年收入下跌14.5%至31.7億元,更由盈轉虧4,946萬元,反映綠源的表現已算不錯。
面對競爭,同行以「外觀專利」為主,綠源則看重「發明專利」。目前公司在中國持有374項專利,其中包括45項發明專利與219項實用新型專利。2019年,綠源更推出自主研發的「液冷電機技術」,減低電機與電池過熱的問題,增加車輛及電池的壽命。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披露,這次上市集資主要用於研發,其次是加強銷售渠道,以及用於品牌和營銷活動;另外,就是建設新的生產設施,畢竟公司目前只在大本營浙江、山東及廣西擁有生產基地,截至去年底的電動兩輪車年產能只有約330萬輛,想追趕雅迪及愛瑪,必須要增加產能。
積極部署海外
除了在國內搶市場,兩輪電動車另一個戰場是在國外,尤其是這幾年國際對環保減排等議題高度關注,市場預計傳統摩托車將被電動摩托車取代。由於東南亞市場的車輛「油換電」起步較晚,加上泰國、緬甸和越南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援低碳環保出行的政策,藉着軟硬兼施推動電動兩輪車發展,令這些市場深受期待。
綠源在海外銷售的步伐較慢,雖然已通過海外經銷商在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44個國家及地區銷售產品,令海外經銷收入按年大增81.2%,但相關金額只有1.15億元,佔總收入2.4%。不過,公司正努力急起直追,今年3月於東盟國家推出多款技術產品,並在泰國啟動新一輪營銷計劃,更準備在當地設立工廠,估計管理層在公司上市後獲取足夠資金,便將全面進軍東南亞市場,為業務提供新增長點。
從投資市場來看,新能源車絕對是這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黃金賽道,比亞迪(1211.HK)和特斯拉(TSLA.US)的股價在過去三年大漲4倍及2.6倍:2016年在港股上市的雅迪,當年上市價為1.72港元,上周五收報16.58港元,市值更高達500億港元以上,因此綠源的前景或值得投資者憧憬。
從估值上看,目前雅迪的市盈率約20倍,以綠源去年獲利1.18億元推算,其上市市值只有26.2億港元(23.8億元),然而作為中國電動兩輪車排名第五的企業,估計管理層未必願意「平賣」股份。但在目前港股疲弱,不少新股認購金額不足的劣勢下,要說服投資者以較高估值入股,還看創辦人兼大股東倪捷和胡繼紅夫婦如何駕馭投資者期望。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