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International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西方制裁俄羅斯 舒寶國際受惠趕上市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製造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銷往俄羅斯的產品數量超過了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 重點: 舒寶國際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將其核心的紙尿褲產品系列歸類為“人道主義”產品,以規避西方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公司對俄羅斯銷售額佔2023年收入的58%,高於2022年的50% 譚英 總部位於福建的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這可能開創了先河,它找到了一個將旗下核心產品線紙尿褲與國際制裁相提並論的辦法。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製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 年間,收入和毛利潤平均每年分別增長58%和86%。具體的數字其實並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達到6.55億元,毛利潤為1.97億元。但增長速度可能足以讓投資者驚嘆不已,去年5,890萬元的利潤也一樣,是2021年的五倍。 那麼,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鑒於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舒寶國際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賴紙尿褲,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縮而不是強勁的增長。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嬰兒紙尿褲銷售總額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銷售額估計為505億元。 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紙尿褲出口國,但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市場。直到去年,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額突然增加一倍多,達到14億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紙尿褲出口每年增長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寶國際推動的,公司於2015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並在2022年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二大嬰童護理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商。 舒寶國際對俄羅斯銷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推動,這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怪象。制裁導致很多國際紙尿褲品牌爭相退出該市場,舒寶國際及其中國同行則競相填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對舒寶國際來說,這已轉化為一個重大商機。2021年,有一個俄羅斯客戶貢獻了舒寶國際11.8%的收入。但去年,這個比例飆升至48.7%,即3.18億元,是舒寶國際最大的客戶。這種情況現在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終解除,這個客戶能找到其他非中國供應商,它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軟肋。 上市文件顯示,舒寶國際的頂級客戶是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經營著 1,100多家門店,2021年的年收入為18億美元。舒寶國際是該客戶的合同製造商,通過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為其日本風格的品牌供應紙尿褲。這一合作佔舒寶國際2023年對俄羅斯總銷售額的84%。 「人道主義」產品 舒寶國際以「人道主義」歸類其產品,顯然使其規避了西方的制裁。這分類現在或許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領導人不認可這種劃分,未來也有可能出問題的,尤其是如果舒寶國際想增加西方市場的銷售。 舒寶國際表示:「與我們產品的人道主義性質一致,我們通過將合同生產解決方案,擴展到俄羅斯全國領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羅斯對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長機會。」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業務年均增長62%,去年總收入達4.4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銷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舒寶國際去年的國內銷售額(包括女性護理和成人失禁用品)僅為2.06億元,佔總銷售額的30.1%。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和哈薩克斯坦,前者佔去年銷售額的5.3%,後者佔1%。 那麼,舒寶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中國,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嬰舒寶,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別是紙尿褲品牌嬰舒寶、衛生巾品牌五月私語、成人紙尿褲品牌康舒寶。嬰兒紙尿褲系列有六個不同的類別,從紙尿褲到濕巾,共有140種不同的產品。其女性護理用品有20種,成人失禁用品有15種。 公司嬰童用品的生產設施利用率為84%,意味著如果來自俄羅斯或其他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它還有增長空間。女性護理用品的需求強勁,2023年生產設施的利用率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環節,生產設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寶國際計劃利用上市所得資金擴建工廠,新增年產3.2億件嬰兒護理用品的產能,同時新建一條年產8,000萬件女性護理用品的生產線。公司的生產基地位於福建沿海城市晉江,到2023年底總產能為每年10億件,共有16條生產線。 舒寶國際以提供家庭用品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顏培坤擁有90%的股份,女兒顏嘉瑋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總裁。生產部總監周家豪是顏培坤的女婿,採購部總監高躍是他的表侄。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今年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紙尿褲生產商新世好集團也有類似的增長指標,但其首次公開募股尚未獲批。舒寶國際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是另一家族企業日進資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這種家族控制和對地緣政治及單一客戶的嚴重依賴,可以說風險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從好的一面來看,舒寶銀國際如今的增長勢頭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華芢生物爭取港上市  核心產品研發逾十年

華芢生物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Pro-101-2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重點: 華芢生物過去兩年虧損近兩億元,行政開支甚至高於研發開支,研發團隊僅有33人 總裁為創辦人之子,加入公司前的工作履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莫莉 最近港股氣氛熾熱,恒指連續十日上漲,帶動新股市場回暖。自4月19日起,至少有16家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主要來自醫療、金融、人工智能、消費等行業。上週一,專注於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的華芢生物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遞表,但這間已成立12年的企業,至今尚無成功上市的產品。 華芢生物的主攻方向是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傷口癒合的多功能療法,目前重點開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PDGF)藥物,核心產品為重組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數-BB(rhPDGF–BB)藥物Pro-101-1及Pro-101-2,現正分別進行2b期和2期臨床試驗。早在2013年8月,華芢生物就開始與軍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開始Pro-101-2的臨床前研究,直到2021年,Pro-101-2啟動了針對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的臨床試驗,從臨床前研究至今,研發時間已超過10年,公司預計2027年第三季度啟動3期臨床試驗。 PDGF是血小板在損傷後分泌的生長因數之一,能促進新血管的生成、調節炎症並刺激細胞增殖和遷移,加速傷口的癒合,常用於慢性傷口、糖尿病潰瘍。雖然研究已經證明PDGF的有效性,但是中國至今尚無一款獲批上市的PDGF藥物,各大藥企的在研藥物中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中藥企業天士力醫藥(600535.SH)曾經開發過一款PDGF-BB候選藥物,2014年就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但至今沒有進展。 而在美國市場,至今僅有一款施樂輝(SNN.US)旗下的PDGF藥物Regranex由FDA在1997年批准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但治療該疾病的新一代產品速必一已於2023年底在中國獲批上市。 從行業來看,PDGF所屬的生長因數藥物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根據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生長因數藥物市場呈下降趨勢,但是受需求增加、適應症範圍擴大及家庭消費能力提升的推動,預計該市場將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86億元。 長遠來看,這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有限,該研究預計,2026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3%。不過,華芢生物的10款在研管線中的7款PDGF候選產品,覆蓋了多種適應症,除了燒傷和糖尿病足潰瘍外,還涉及痔瘡和放射性潰瘍等適應症。 研發團隊僅33人 由於暫無上市產品,在2022年和2023年,華芢生物分別錄得8,593萬元及1.05億元虧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虧損由行政開支佔主導,而非研發開支。公司2023 年的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分別為4,212萬元和3,992萬元,行政開支主要包括行政人員的薪金、花紅以及其他僱員福利、招待及差旅費用、與融資活動及招聘諮詢服務有關的服務費等。 從僱員人數來看,作為一間生物醫藥公司,華芢生物的研發團隊人數僅有33人,行政人員的人數卻有44人,2023年研發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為31.9萬元,甚至不如行政人員的人均福利開支32.3萬元。 從華芢生物的高級管理團隊成員履歷來看,他們在醫藥研發領域的經驗似乎尚有不足。公司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為現年55歲的賈麗加,她曾在北京的多間醫藥企業擔任過銷售經理、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醫藥的銷售及運營管理。公司的董事會副主席、執行董事以及總裁王軻瓏是賈麗加之子,年僅33歲,在加入華芢生物之前,王軻瓏的主要經歷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領域。 華芢生物負責產品研發和技術的執行董事翟俊輝於2019年加入公司,他擁有預防醫學的博士學位,曾經擔任過微生物學的副研究員;另一位負責領導公司臨床前研發工作的首席研發官趙興卉,則擁有遺傳學博士學位,曾在多間研究所和醫院擔任副研究員。這兩位研發核心人員都曾在軍科院工作,而華芢生物的核心產品Pro-101-1及Pro-101-2都是與軍科院合作研發。 從2012年成立以來,華芢生物直到2021年5月才拿到第一筆外部融資,Pre-A輪的投後估值為8億元。同年10月及2023年5月,公司分別完成A輪和B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高達33億元,兩年來估值增長三倍。 華芢生物的外部投資者包括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的鼎暉投資,以及由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控股的政府產業基金青島高科,在拿到後者的投資後,華芢生物在2023年6月將公司註冊地址從北京遷到青島。 雖說華芢生物暫未公佈招股詳情,亦無收入和利潤,但是在若以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來看,港股市場上有不少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的市值遠低於33億元。例如專注於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北海康成(1228.HK),市值僅約1.5億元。對於研發進展較為緩慢、研發投入不高的華芢生物,投資者或許難以給予太多熱情。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ekr jumped in their trading debut on Friday after pricing at $21, representing the top of their previously announced range.

快訊:極氪智能首日上市大漲

最新:由中國領先汽車製造商吉利支援的新能源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上週五上市,該股定價為21美元,並於首日交易時上漲。 利好:該公司通過出售股份籌集約4.4億美元,成為近三年來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最大一筆融資。如果首次公開招股保薦人完全行使超額配售權以出售更多股票,該公司還能再籌集6,600萬美元。 值得關注:極氪進入中國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相對較遲,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出現重大虧損。 深度:極氪的上市可能標誌著中國公司在美國恢復大型集資活動的開端,在此之前,中美兩國的監管不確定性造成近三年暫停。大部分監管問題已於去年解決,但市場對境外上市中概股的情緒持續低迷,抑制了新股上市需求。上月,市場情緒突然發生變化,iShares MSCI中國ETF(MCHI.US)從1月底的低位大幅反彈,漲幅達25%,反映市場對這個價值被低估的行業重新產生了興趣。這種積極情緒可能有助於提高人們對極氪首次公開招股的興趣。該公司專注高端電動車市場,其車型起價通常在30萬元左右,並於2021年推出了首款車型。 市場反應:極氪的股票在週五開始交易時的開市價為26 美元,其後進一步上漲,收市價為28.26 美元,漲幅達35%。 記者: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aidilao's Super Hi files for IPO

特海國際申美上市 集資提速海外擴展

火鍋巨頭海底撈的國際業務部門去年收入增長23%,首次實現盈利,集團希望借此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重點: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特海國際報告去年收入增長23%,並首度實現盈利,公司目前在香港掛牌,並已申請赴紐約二次上市 作為在香港上市的知名火鍋公司海底撈的附屬國際業務公司,特海國際在全球經營著 115 家餐廳,其中約一半位於東南亞 譚英 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658.HK)4月26日提交赴紐約二次上市的招股說明書後,公司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次日上漲5%。曾經的母公司海底撈(6862.HK)的股價漲幅更大,因為投資者篤信,海底撈的這家國際子公司,可能受益於新資金的注入,為全球擴張提速。 特海國際和海底撈是一家家族企業,由創始人張勇及其妻子舒萍掌控。舒萍於2022年12月將特海國際從海底撈分拆出來,現在負責兩家公家的經營。張勇和舒萍擁有特海國際逾50%的股份。特海國際的總部位於新加坡,舒萍在管理家族企業的同時,也和兒子生活在那裡。 據媒體報道,特海國際計劃通過在紐約上市集資1億美元,不過IPO定價尚未公佈。此次上市將是張勇名下公司的第5個IPO。 火鍋在中國很受歡迎,張勇正試圖將這種吃法輸出往世界其他地方。 儘管如此,與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麥當勞(MCD.US)等國際餐飲巨頭或百勝中國(YUMC.US)相比,市值95億港元的特海國際仍微不足道。 特海國際的市銷率和市盈率分別為1.48倍和36.5倍,與一些同行相比看起來相當不錯。這可能部分是由於海底撈享有很高的知名度,30家雅虎財經分析師對海底撈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海底撈的估值被低估了高達50%。 特海國際的市值不到前母公司的十分之一,名氣也沒有那麼大。關注最新上市申請情況的Seeking Alpha撰稿人多諾萬·瓊斯(Donovan Jones)表示,要獲得類似的地位,特海國際可能面臨諸多艱難。“中餐廳市場仍然高度分散,”他寫道。“由於在地域上缺乏重點,於個別地區或缺乏當地知識,公司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特海國際擁有115家餐廳,其中大部分位於亞洲和美國西海岸,不過公司最近開始涉足中東市場,在迪拜開設了一家門店。自2019年以來,它的收入穩步增長,除了疫情的第一年,即2020年下降5%外,去年增長更達23%至6.86億美元。 同樣重要的是,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2,520萬美元,這是自海底撈2019年開始公布海外業務數據以來的首次盈利。與此同時,其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從2021年的區區430萬美元,增至去年的1.14億美元。 海底撈2012年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餐廳,開始向中國境外擴張,一年後在洛杉磯開了第二家店。它在美國的主要目標客戶是熟悉火鍋就餐風格的海外華人,在美國的13家餐廳中有10家位於加州。 東南亞基地 特海國際的主要市場在東南亞,那裡有51家門店,佔其門店總數近一半。它在日本和韓國還有13家門店,在加拿大有3家,在英國、澳大利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有5家。2022年,該公司重組為一家開曼群島公司,以便在香港上市。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場數據,以2022年5.58億美元的收入計算,特海國際是全球第三大中國餐飲連鎖品牌,也是中國最大的中餐廳品牌。招股說明書指出,國際火鍋市場在2022年規模達到了343億美元,佔整個國際中式餐飲市場3,061億美元的十分之一以上。 特海國際指出,像它這樣的大型全球中餐館運營商還不多見,因連鎖品牌的市場一般局限在個別國家。截至2022年底,在國際市場擁有10家以上餐廳的中餐品牌僅佔總數的13.1%,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經營的更是稀少,僅佔總數的5%。 特海國際在管理如此分散的資產方面能取得成功,來自於它跟海底撈的聯繫,或者更準確地說,得益於其創始人的本事,他們打造了中國最成功的本土連鎖品牌之一。雖然在知名度上仍落後於母公司海底撈,但差距不大,因為海底撈報告整體翻台率每天為3.8次,而特海國際為3.5次。 海底撈在中國的主導地位部分歸因於其標準化食材的能力。品牌也以確保顧客滿意而聞名,從建立每位顧客個人特徵的數據庫,到顧客等位時為他們提供擦鞋和免費的美甲、洗頭等服務。特海國際開設的餐廳提供的類似特色服務,包括在餐桌旁製作手工麵條。 海底撈緊跟國內外同行的最近趨勢,在3月宣佈推出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對它的1,374家自營店(去年底的數據)形成補充,採用許多連鎖品牌都會用的戰略,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快的增長。特許經營在中國也越來越受到餐飲品牌的歡迎,它們希望打入中國的中小城市,那裡的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 1994年,張勇辭去了在四川簡陽一家國營工廠的電焊工作,開始火鍋店生意,信奉“服務會影響顧客的味覺”。他要求員工孝敬父母,體現了中國敬老的價值觀。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張勇為員工提供住房等福利,這令員工流失率很低。他利用品牌的知名度籌集資金,並創建了一系列相關公司。其他早期分拆上市的公司包括生產火鍋調料的頤海國際(1579.HK)和曾在北京上市的北京優鼎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這些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聯繫,或許可以解釋海底撈在中國本土市場取得成功的原因:頤海國際讓海底撈對供應鏈有了更大的控制權,同時還能為自己籌集資金,減少對母公司的依賴。但在海外建立類似的網絡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為特海國際的業務分布在廣泛地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在下坡路上尋找新的動力-Bamboo Works 2023特別報道

李天翼 要回顧兔年的中概股,我們需要把視線稍微拉長一點,回到虎年開始看——當時,隨著封控的全面實施,許多人開始抱怨低迷的經濟和信心。 少數人開始「安慰」大家——虎年雖然差,或許是未來很多年中最好的一年。 一開始市場是不相信,隨著封控逐漸解除,中概股在2022年11月開始全面復蘇,所有人都期待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正軌」。 2023年初,在兔年春節假期中,中概股保持著昂揚的動力,繼續收復失地,並成功在假期最後一天,來到了全年的最高點。 之後的一整年發生了很多故事,不過整體的基調就是在下行周期中調整認知和心態——畢竟下行周期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狂飆了35年。 Bamboo Works聯合創辦人、總編輯Doug Young(陽歌)表示:「22年底的興奮到了23年初慢慢變成了理性,因大家開始慢慢意識到,疫情並不是拖慢中國經濟的唯一原因。 中國還需要面對房地產行業的各種危機,以及越發岌岌可危的地方債。北京開始慢慢意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嘗試一些措施來解決問題,但是還沒能足夠讓全球市場都認可這些努力。」 下面,我們還是依照每年的傳統,用Bamboo Works (BBW) 報道的統計數據來回顧2023年的中概股。 年度新聞 BBW在2023年發表了712篇新聞分析、快訊和專家文章,涵蓋了9個行業數百家公司的資料。 根據所有新聞內容在thebambooworks.com,Seeking Alpha等網站的統計數據,我們根據總訪問量、閱讀深度數據,找出了代表中概股2023年表現的12篇新聞,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的這一年: 月份標題代碼熱度一月晶科能源利潤飆升 但投資者仍未滿意 (JinkoSolar Profits Soar, But Company Still Lacks Investor Respect)JKS.US56,480二月贛鋒鋰業盈利前景 還看電動車減價潮…
CSRC affirms support for overseas IPOs

中美雖開上市綠燈 公司規模受制數據審查

已有80多家公司成功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申請在美國和香港上市,另有23家公司申請在歐洲發行GDR 重點: 中國最高證券監管機構表示,自去年3月推出新規以來,已有86家公司成功備案,申請在香港和美國IPO 由於數據敏感性問題,在香港和美國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主要是融資金額不足1億美元的較小公司      陽歌 今年境外中概股可能開局不算良好,但不要將其歸咎於監管機構。 上周四,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一次行業活動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將會同各方,進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機制」。在表態支持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約一個半月前,美國監管機構在去年11月底也表達了類似的支持。 但這些支持性的表態,並沒有給香港和美國的中國股票投資者帶來太大鼓舞。僅在今年前兩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均下跌約5%,延續了2023年下跌超過10%的趨勢,而標普500指數去年飆升了20%以上。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認為中概股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漲,因為許多中概股目前的估值都非常低。去年這個時候,這種樂觀情緒似乎是有依據的,並引發海外上市中概股大幅上漲。當時中國剛剛取消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都發出信號,顯示自2021年中期以來新股上市幾乎凍結的問題,都已得到解決。 就在監管障礙似已消除、疫情結束後反彈在即時,中國經濟卻成了阻礙。去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5%左右,遠低於往年。最近很多經濟指標依然相當黯淡,沒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危機會很快得到解決。 說實話,目前中概股的低估值狀態,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似乎是完美的買入機會,因為即便收入和利潤增長為零,這些股票在達到合理估值之前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但很多投資者去年就在等這樣的上漲,卻始終未能如願。 儘管經濟形勢低迷,但值得慶幸的是,當投資者重新發現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騰訊(0700.HK)等公司時,監管問題應該不再會成為障礙。這兩家公司一度位列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而現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僅為1,800億美元,約是微軟(MSFT.US)2.9萬億美元市值的二十分之一,後者上周超越蘋果(AAPL.US),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美國此前曾威脅要驅逐所有在紐約上市的中國股票,但之後在與中國證監會達成信息共享協議,得以查閱中國公司的會計記錄後,美國的威脅意味大大減弱。去年3月,中國證監會還向擬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推出了備案管理制度,通過讓之前不受監管的流程正式化,消除了另一個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大量IPO籌備中 讓我們回到方星海最新的支持表態,他還談到中國公司備案海外上市的最新數據。方星海說,自去年3月底實施新規以來,有51家擬在香港上市、35家擬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完成了備案。 他還說,累計核准23家上市公司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合計募資約122億美元。不少中國企業利用GDR在瑞士、德國和英國的證券交易所融資,這是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在海外融資行動的一部分。 雖然方星海表態支持,而且成功備案的公司數量也相對較多,但我們應該指出,至少到目前為止,成功拿到備案的都是規模相對較小的IPO。我們《詠竹坊》報道過一些成功備案企業,包括有家保險和墨盒製造商星圖國際,兩家的規模也比較小。到目前為止,只有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有可能籌集到1億美元以上,這通常被視作大型IPO的起步標準。 自成功在中國證監會備案以來,已有兩家公司在美國股市上市,分別是制藥商阿諾醫藥(ANL.US)和汽車保險公司車車科技(CCG.US),後者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這兩家公司上市後的表現都很糟糕,阿諾醫藥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下跌了一半以上,車車科技自去年9月上市以來更是下跌了三分之二。 在2021年中的IPO凍結前,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基於雲計算的室內設計公司群核科技,以及和在線約會應用Soulgate等公司都曾提交申請,希望通過在美國上市融資1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公司後來都撤回了申請。只有Soulgate曾試圖在香港重啓IPO,並於2022年年中提交了申請,但最終未能上市。 雖然與金融相關的監管障礙已經全部清除,但剩下的最大障礙似乎是數據安全。中國目前要求所有用戶超過100萬的IPO申請者都要接受數據安全審查,而且由於擔心這些公司的敏感用戶數據可能會被外國政府獲取,中國似乎並不急於批准這些公司在海外上市。 這類障礙可能會使很多中國最大的企業難以在海外上市,因為100萬用戶的門檻適用於許多公司。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紐約和香港進行大規模IPO的日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儘管如此,我們可能依然會看到一些製造商的大規模上市,比如極氪,它們的IPO應該不那麼敏感,因為不存在大量的用戶數據。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enseTime announced Sunday its founder and executive director Tang Xiao’ou passed away on the evening of Dec. 15 at the age of 55 due to health issues.

快訊:創辦人突離世 商湯股價大挫

最新: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AI)企業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日公布,創辦人及執行董事湯曉鷗於12月15日晚上因病救治無效離世,終年55歲。 利好:該公司表示,執行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徐立、執行董事與首席科學家王曉剛,以及執行董事徐冰與其他董事與管理團隊,將繼續領導公司,相信湯曉鷗的逝世不會對日常管理及一般業務營運活動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根據該公司的「同股不同權」架構,湯曉鷗持有佔商湯七成投票權的A類股份,隨着他的離世,其投票權將按規定失效,因此商湯將失去擁絕對控制權的控股股東。 深度:商湯是中國電腦視覺AI初創企業「四小龍」之首,通過開發AI軟件平台,向政府及企業客戶提供應用於智慧城市、監控及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即服務(AI-as-a-Service)。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政府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令上市計劃一度延遲,最終仍順利於2021年12月掛牌。不過,受龐大研發開支拖累,該公司自2014成立以來一直未能盈利,而股價於上市後也一路走下,最新的股價已較招股價3.85港元潛水逾71%。 市場反應:商湯股價周一下挫,中午收市大跌11.9%至1.11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