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第二份《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這家智慧手機回收商披露了關於碳排放的更多細節,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的舉措

重點:

  • 去年,萬物新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審查範圍的擴大而大幅增加
  • 該公司的第二份ESG報告還披露了改善公司治理新舉措的更多細節,包括開展廉潔從業檢查
  • 該公司還首次引入了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披露框架,同時開發了衡量其減排貢獻的方法

梁武仁

關於萬物新生(RERE.US)最新的《萬物新生2021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ATRenew 2021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對於這個投資者越來越重視的新興主題,這家智慧手機回收商的態度絕對認真。

在超過100頁長的最新年度ESG報告中,該公司列出了2021年與E、S、G這三個首字母所代表領域有關的成就。從報告的篇幅來看,萬物新生顯然比上一年有更多的話要說。

萬物新生最新的ESG報告不但篇幅更長,而且表明該公司已經努力在這三個領域做得更好。

投資者越來越青睞ESG方面表現優異的公司,這是有充分理由的。一方面,氣候變化對企業構成了實實在在的風險。例如,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可以在一夕之間摧毀一家企業。此外,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促進社會公益的努力也在不斷變化,相關政策會對企業產生影響,例如可能會提高合規成本。當然,治理不善終歸也是個問題。

因此,正如指數提供商MSCI的資料所顯示的,中國ESG評級較高的公司股票收益高於整體市場或許並非巧合。擁有優秀ESG記錄的公司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它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顯然,ESG之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股票價值。萬物新生仍未盈利,雖然收入增長強勁。今年以來,該股票幾乎跌去了一半市值,目前的市銷率不到0.4倍。相比之下,定期發佈公司治理報告的美國汽車回收商Carvana(CVNA.US)的市銷率為0.15倍。服裝回收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市銷率為0.9倍,該公司計畫從明年開始在年度報告中提供更多關於ESG的詳細資訊。

在研究萬物新生的ESG行動時,可以從環境說起,因為隨著中國像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開始追求綠色發展,環境是一個越發關鍵的要素。中國希望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對於萬物新生而言,其關鍵吸引力之一,在於回收手機可以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有利。因此,該公司綠色增長方面的實際表現,可以驗證其商業模式是否成功。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

在《萬物新生2021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有一點比較引人關注——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增加,自2020年以來增長了四倍多,總量超過3萬噸。

不過,雖然這看起來很糟糕,但大幅增長是因為它自願決定擴大所謂的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審查範圍,即能源消耗方面,而並非因為它突然變成了一個耗電大戶。

根據溫室氣體核算協定,範疇一排放來自於公司擁有和控制的排放源產生的排放量;範疇二涵蓋外購電力產生的排放量。由公司營運間接產生的其他所有事務的排放都包含在範疇三。

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在範疇三中包含任意或多或少的內容。在2020年的報告中,萬物新生報告了範疇三中四個來源的排放——下游租賃資產、員工差旅,以及上下游運輸和配送的排放。

2021年的報告指出,由於資料拓展了資本貨物、營運廢棄物、員工通勤、售出產品末端處置排放四項指標,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增加了一倍。

此外,它首次採用了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披露(TCFD)框架,同時制定了一種方法來量化二手手機回收復用的溫室氣體減排情況。 

考慮到所有這些調整都是自願的,其隱含的資訊是,萬物新生披露環境資訊不只是為了展示它在短期內做得有多好,而是向投資者發出信號,表明它致力於在更長時期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質資料,即使資料往往並非越多越好看。

除了環境方面,萬物新生在公司治理方面似乎也在取得進展,鑑於中國的企業醜聞層出不窮,這個領域對中國企業來說很有意義。優秀的企業治理對於萬物新生這樣的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需要處理大量有可能洩露的私人資料,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聲譽受損,政府有可能需要採取補救措施。

在新的ESG報告中,該公司提供了比上一年更詳細的預防措施細節。它說,公司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去年召開了多次會議,討論了約20個事項。它還宣稱,推進優化整改計畫70多項,匯總各業務內控矩陣40個。萬物新生還稱,它不定期進行廉潔從業檢查,這是2020年的報告中沒有提及的。

總的來說,ESG報告的標準仍在不斷變化中,而且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有不同的標準。在萬物新生的上市地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10年推出了企業披露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指導方針。但它沒有詳細規定具體的報告要求,同時允許企業以最少的披露勉強應付。

但對於企業來說,也存在改進ESG的動機。

首先,預計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內的監管機構將逐步收緊對上市公司的ESG披露要求,所以提前做好準備並無壞處。在美國,有一個關於實施氣候相關風險的具體披露要求的未決提案。

這就是為什麼在ESG方面,長期堅持會有所回報的原因。歸根結底,關鍵是要做正確的事情,而且同樣重要的是,要坦率地告訴投資者,你正在做什麼。在這方面,萬物新生在其最新的ESG報告中所展示的進展,標誌著它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SJM’s prospect does not inspire confidence

賭枱大減衛星場結業 澳博前景難寄厚望

澳博今年首季業績大幅改善,但仍未能扭虧為盈,表現落後於一眾博企 重點: 集團首季虧損收窄逾九成,蝕7,400萬港元 投資銀行對澳博前景看法一般,大摩給予「減持」評級   劉智恒 已故賭王何鴻燊曾雄霸澳門賭業40年,今天家族成員在博彩業上仍具影響力,但旗艦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880.HK)的市佔率已大不如前,市場泰半被外來者瓜分,昔日主宰澳門賭業的時代一去不返。 相對於其它博企,澳博在疫後復蘇較緩慢,剛公布的首季業績仍虧損7,400萬港元($9.47 million),雖遠較去年同期虧損8.69億港元理想,但始終未有盈利可言。期內淨收益升73%至69.2億港元,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8.64億港元,按年增長近27倍。 新葡京總收益19.58億港元,經調整物業EBITDA為5.35億港元,按年升2.4倍。上葡京綜合渡假村總收益大幅改善,大升近兩倍至14.2億港元,經調整物業EBITDA為8,800萬港元,去年同期虧損2.3億港元。至於衛星賭場,經調整物業EBITDA仍錄得虧損5,200萬港元。業績公佈後,翌日澳博股價微升0.35%報2.87港元。 投行態度保留 即使發布一份大有改善的成績表,投資市場對於澳博仍甚有保留,摩根士丹利指出,澳博的首季業績與該行大致符合,續給予澳博「減持」評級,目標價2.15港元。中金則維持「中性」評級,只微升今年EBITDA預測1%至42.1億港元,維持2025年為48.22億港元,目標價3.3港元。匯豐上調集團今明兩年的EBITDA預測5至6%,並將目標價由2.6港元上調至3港元,維持「持有」評級。 事實上,澳博遲遲未獲盈利,其中很大程度是上葡京的業務尚在發展期,收入仍然未趕上新葡京。雖然今年首季已有較大改善,代價是要大手投入資源,進行持續的推廣。 2023年的市場推廣及宣傳開支達38.25億港元,較2022年大升7.3倍,拖低了去年整體業績表現。預計澳博為推動上葡京的旅客量,推廣費用會持續加碼,至於能否同時大幅提升上葡京的收益,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 賭枱大減三成 另外,澳博的一大問題是集團整體賭枱數量被澳門政府大幅削減。2022年博彩牌照競投中,澳門政府根據標書得分來分配賭枱數量,美高梅中國(2208.HK)獲批750張,較之前上升近36%,金沙(1928.HK)與銀河娛樂(0027.HK)所獲分配數量跟過去相若,永利(1128.HK)減少10.7%至570張,新濠(0200.HK)旗下的新濠博亞(MLCO.US)減少17.8%至750張,澳博成為大輸家,賭枱數量大減29.2%至1,250張。 賭枱數量大減,暫時或許未有太大影響,但隨著賭客量慢慢上升,澳博能再提升收入的空間會受到賭枱量的制肘,直接影響收入。此亦所以投資市場對澳博未來發展有一定戒心,畢竟集團業務縱使做得好,也受到賭枱數量的限制而難擴大收益。 瑞信指出,今天澳門的博彩生態出現大變化,由以往貴賓廳主導,轉而向中場及休閒玩家為主,賭枱數量至關重要,政府的賭枱安排,對澳博控股和新濠國際未來發展有負面影響。 衛星賭場關門 另外,新的博彩法例修改了規則,賭廳的運營模式改變,過去中介人向博企承包賭廳,雙方再而分成的時代一去不返。新法例下賭廳不再外包,中介人只能收取傭金卻不能攤分盈利,令原先賭廳中介人的積極性大大減低;加上現時內地禁止北上拉客,貴賓廳的營運變得艱難,而衛星賭場很倚賴VIP客戶,業務自然受到影響,收入亦難復舊觀。 衛星賭場眼見盈利大不如前,甚至有虧損風險,許多經營者意興䦨珊。澳門2022年修訂博彩法及新賭牌落實後,期間已有7間衛星賭場結業。現時尚有11間繼續營運,銀河娛樂及新濠博亞各佔1間,余下9間屬於澳博。由於澳博是雲雲博企中,擁有最多衛星賭場,自然受影響最大。2019年高峰時澳博有16家衛星賭場,現只余下9家,可想而知在此次新賭牌競投中,受到了一定重創。 今年首四個月,澳門博彩收入達758.7億澳門元,按年升54%,預計全年的賭收可逾兩千億澳門元。在大環境不斷改善下,博企的收益將陸續增加,澳博也可受惠;然而在賭枱及衛星賭場數量減少,上葡京的業務提升未能一蹴而就,預期澳博今年的股價只能較去年略佳,整體上升空間受到局限。正如投行給予的目標價每股介乎3至3.3港元,較上週五收市的3.1元差距不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國際業務增長放緩 信也科技收入微增

這家在線貸款服務商一季度國際業務增長41%,低於上一季度的85% 陽歌 周三,在線貸款中介服務商信也科技集團 (FINV.US) 發佈財報,一季度國際業務增速放緩,反映公司在擴大海外業務以抵消國內業務增長放緩上所面臨的困難。 與此同時,儘管在中國經濟放緩的不穩定環境下,公司利潤下降,不良貸款增加,但公司促成的交易額增長11.3%,助它實現整體收入的小幅增長。 財報公佈後,信也科技的股價在週四的交易中下跌了2.1%。今年到目前為止,該股上漲了2.2%,落後於iShares MSCI中國ETF的16%漲幅,原因是投資者擔心中國金融行業的貸款違約率上升。信也科技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國業務90天以上的拖欠率,從一年前的1.72%上升至2.45%。 雖然很多競爭對手在當前環境下趨向保守,導致它們在中國的貸款活動和收入下降,但信也科技仍在繼續推動貸款的增長。 公司最新公布的業績顯示,一季度居於核心地位的國內業務,促成交易額達4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8億元上漲10.3%。國際市場促成交易額22.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7億元同比增長40.8%,但增長率較去年第四季度的85%和第三季度的99%大幅下降。 信也科技正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以抵消國內市場增長放緩和風險上升的影響。在本土市場,它不僅面臨著經濟放緩帶來的違約增加,還有金融監管機構頻繁收緊政策,帶來的監管風險亦續漸上升。 不過,包括印尼和菲律賓業務在內的海外業務,仍只相當於中國業務的一小部分,海外貸款僅佔未償還貸款總額的2%。信也科技表示,一季度國際業務對營收的貢獻雖有增長,但還是相對較小,只佔集團總營收的18.8%。 信也科技中國業務的獨立借款人數量,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8.2%至180萬。但由於平均貸款規模大幅增加,抵消了這一影響。它在中國的平均貸款規模增長28%,達到10,121元。因此,公司一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3.7%至31.7億元,但淨利潤下降了23%,為5.32億元。 信也科技表示:「儘管自2024年初以來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但我們所處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續稱:「已觀察到復蘇的積極跡象,並將繼續密切監測橫跨整個泛亞市場的宏觀狀況,並在業務運營中保持謹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pu touts itself as the only biotech company in China working on all three very promising fronts, with PD-1 products in the 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stage, multiple “smart missile”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products in clinical trials, and OV products under development.

快訊:樂普生物配股籌近2.3億元

最新:創新藥企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周五宣布,計劃以每股4.58港元,配售最多5,117萬股份,佔整體已發行股本約2.99%。 利好:該公司預計將得到約2.3億元集資淨額,以用來抗體偶聯藥物(ADC)及溶瘤病毒候選產品的研發、臨床試驗及其他工作流程,並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關注:這次配售股份的價格4.58港元,較該公司周四的收市價5.28港元折讓達13.09%。 深度:樂普生物聲稱是中國唯一一家既有新藥藥證申請報產階段(NDA)PD-1單抗、也有多個臨床II期抗體偶聯藥物(ADC,又稱聰明導彈)管綫產品,同時布局溶瘤病毒(OV)藥物的藥企。該公司2022年上市之際,由於遇上醫藥股「資本寒冬」,最終IPO定價較C輪融資價格打了86折,集資約8億港元。由於首款商業化產品於2022年底開始銷售,該公司去年錄得2.25億元收入,但未能擺脫虧損局面。 市場反應:樂普生物周五股價下挫,中午收市跌6.3%至4.94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ogistics provider ZTO Express announced Thursday its net profit fell 13% year-over-year to 1.45 billion yuan ($201 mill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4.

快訊:中通毛利率維持高水平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四公布,今年首季度淨利潤按年減少13%至14.5億元,非國際準則計算的經調整盈利,則增加15.8%至22.2億元。 利好:該公司第一季的包裹量增長13.9%至71.7億件,預計全年包裹量為347.3億至356.4億件,按年增長15%至18%。 值得關注:該公司期內核心快遞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1%,主要受惠於包裹量增長13.9%,但部分被單票價格下降2.5%所抵銷。 深度:中國快遞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當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強,去年毛利率高達30.4%,拋離於行業主要對手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及申通快遞(002468.SZ)去年上半年的12.1%至15.98%。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沽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指控財務造假,但公司經過調查後,去年4月發布結果,並表示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今年首季,其毛利率高達30.1%,比去年同期上升兩個百分點,繼續傲視同儕。 市場反應:中通快遞的港股周四上漲,中午收市升7.2%至186.1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