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芯科技曙光漸現 投資者取態仍審慎
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子煙公司表示一季度收入增長近兩倍,不過具體數字仍遠低於2021年遭受監管打擊前的水平 重點: 隨著從監管打擊中恢復過來,霧芯科技一季度收入增長兩倍,公司恢復盈利 尋求在本土市場外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霧芯科技表示,近期國際擴張“進展順利” 陽歌 隨著國內監管環境變得明朗,差點因政府監管陰雲而窒息的電子煙公司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顯露了新生的跡象。 公司報告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大幅增長,同時還開啓了國際擴張,以規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風險,並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其最新收入還未達到受監管打擊前的三分之一。但是,嘿,你總得重新開始。 “儘管各地區的監管變革帶來了挑戰,但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並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審慎進入潛在市場。”霧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汪瑩(英文名Kate)表示。“在國內,我們對中國最近對非法產品的監管打擊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感到鼓舞,但仍需取得更多進展。” 投資者似乎同意汪瑩的觀點,認為該公司需要取得更多進展。最新報告發佈後,霧芯科技的股價在週五下跌5.1%。更重要的是,該股較1月底的低點僅上漲18%,遠遠落後於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同期超過30%的漲幅。 與同業相比,霧芯科技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當前市盈率僅為11倍。相比下,國內競爭對手斯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 300741.SZ)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別為28倍和34倍。霧芯科技對中國電子煙市場的嚴重依賴,可能是其估值低的部分原因——該公司正在通過新的全球化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11月,公司終止了與分銷網絡Relx Inc.的非競爭條款,為全球擴張鋪平了道路。公司在最新財報和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全球市場的潛力,但除了說自己已進入北亞和東南亞的新市場外,拒絕給出任何具體細節。 去年,公司還獲得了國際認證機構,歐洲技術頒發的檢測設施證書,暗示了未來在歐洲市場的抱負。 “我們在東南亞和北亞的業務運行順利,國際擴張進展理想,”汪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計劃擴展到更多地區……我們最近在東南亞新推出的電子液體產品備受好評,有望初見成果。” 在中國2021年出台新規,對當時的大部分現有產品發出禁令後,霧芯科技及其同行險些覆滅。與中國煙草壟斷關係密切的行業監管機構,將從明年開始對電子煙產品加收36%的消費稅。最重要的是,它還禁止銷售深受年輕用戶喜歡的調味電子煙,迫使電子煙製造商只能生產煙草口味的產品。 取締非法產品 最後同樣重要的,霧芯科技和其他遵守新規的企業,面臨大量無視新規的非法產品湧入市場。霧芯科技的管理層表示,隨著政府取締非法產品,這一問題已開始有所緩解,他們具體指的是浙江和甘肅兩省取締非法經營的行動。 「我們對中國有關部門在3月宣佈,對非法產品展開新一輪專項打擊行動感到鼓舞。」汪瑩說:「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解決這些嚴重問題,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霧芯科技的最新財務數據,它們顯示了公司自監管打擊以來取得的進展,但從中也能看到,它的業務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霧芯科技最近的股價僅為2.04美元,遠低於2021年IPO時的12美元,也遠不及電子煙在中國和全球風靡時30美元的歷史高點,該公司面臨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公佈的一季度營收為5.52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1.89億元的兩倍,但不到打擊行動前2021年一季度17.1億元的三分之一。 該公司似乎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得不錯,運營成本從一年前的4.19億元降至1.94億元,其中銷售費用減少了38%,研發費用下降了50%以上,以及由於員工股權激勵薪酬成本降低,帶來總務與行政開支大幅度降低。 新規,尤其是新增的消費稅,對霧芯科技的利潤率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可能是自從公司業務開始復蘇以來,投資者尚未全面接納該股票的原因之一。最新季度毛利率為25.9%,較一年前的24.2%有所改善,但僅為規管前近50%的一半左右。 最重要的是,霧芯科技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33億元,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5,630萬元的局面。 儘管股票買家仍未對霧芯科技的復蘇表示信服,但分析機構的看法卻更加積極。 公司仍受到美國和中國一些頂級經紀機構的關注,花旗銀行、中金和中信證券的分析師都參加了財報電話會議。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全部將該公司評為“買入”或“強烈買入”。 然而,它們預計在本年度剩下來的時間里,霧芯科技增速會有所放緩,而且都預測它的全年收入將增長67%。 歸根結底,鑒於公司已經穩定下來,並且利潤和收入都恢復增長,即便利潤率不大可能恢復到被打壓前的水平,其股價看起來也確實有點被低估了。毫無疑問,觀察人士會關注其全球化行動在今年的進展情況。這方面若是進展強勁,可能會為該股帶來一些上漲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百威亞太季度收入跌 改善業績靠大型賽事
這家主打高端市場的啤酒企業,要改善業績只能靠下半年的全球體育賽事 重點︰ 受去年高基數及極端天氣影響,百威亞太首季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下跌0.4%及3.4% 投資市場估計該公司下半年才復甦,除了基數降低外,還寄望於歐洲國家杯及巴黎奧運會等大型賽事 裴梓龍 去年第一季,中國正式從新冠疫情中「全面解封」,人們紛紛外出聚會,餐廳及酒吧的生意快速復甦,啤酒銷量大增,不少品牌創下了銷量新高。然而一年後,正是因為去年基數高的問題,各大品牌的啤酒銷量表現都不太理想。 根據已公佈業績的酒企,青島啤酒(0168.HK; 600600.SH)首季營收按年下跌5.2%,燕京啤酒(000729.SZ)營收增速只有1.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3.7%。到最近公佈業績的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首季度收入同樣比去年同期下跌0.4%至16.4億美元,期內總啤酒銷量減少4.8%至21.12億公升。 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首季利潤按年仍有所增長,但百威亞太就算將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本節省了4.4%,但整體純利仍下跌3.4%至2.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及收入分別下跌6.2%及2.7%。 公司聯席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楊克(Jan Craps)解釋,首季表現未如理想,主要受到中國及韓國銷情溫和影響,同時因為高基數效應,再加上中國廣東等地3月受到大暴雨等極端天氣侵襲,導致整體銷量下跌。他在業績會議上堅定押注中國高端市場,直言中長期而言,高端及超高端產品將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內地消費者將更重視體驗。 「公司去年11月已將高端及超高端產品輕微加價,但考慮到經濟環境,其他層級的產品沒有加價。雖然宏觀經濟環境受壓,但人們仍想追求快樂並善待自己,公司將繼續走高端化策略。」楊克說。 中國啤酒產量於2013年已經達到5,065萬千升的高峰,其後產量逐年下降,到了2020年只有3,411萬千升,2023年略為回升至3,789萬千升,各大企業為追求利潤,包括中國啤酒巨頭青島啤酒及華潤啤酒(0291.HK)等紛紛轉攻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市場,與百威亞太較勁,令整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高端啤酒競爭激烈 以華潤啤酒為例,去年推出雪花全麥純生、無醇啤酒「喜力啤酒0.0」、中式穀物為原料的「秦始皇CPA」等高端產品,更有一款售價高達1,199元的烈性啤酒「醲醴」。根據華潤啤酒去年業績顯示,公司次高檔及以上的啤酒銷量約250萬千升,按年增長18.9%,不少主要產品的銷量按年增長更達雙位數,其中「喜力」的增長高達60%,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增長,成功帶動華潤啤酒去年盈利上漲18.6%。 華潤啤酒主席侯孝海在2023年業績記者會更揚言,今年或明年將達成次高端以上的中國啤酒銷量第一的目標,提前一至兩年完成「決勝高端」的戰略目標,將會繼續加強中高端產品的推廣。 至於青島啤酒,去年同樣繼續強化中高端市場,加強了白啤、純生、1903及經典品牌,去年公司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用比增長了10.5%,達324萬千升,中高端以上產品銷量佔比更提升了4.17個百分點,至40.5%。 青島啤酒在今年4月回覆投資者時直言,中國啤酒市場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整個行業都在加強高端化產品,青島啤酒將以一系統的營銷策略取得競爭優勢。連燕京啤酒、香港的生力啤(0236.HK)也持續推出高端產品,與各大巨頭競爭。 不過,在目前中國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各大品牌都在高端市場競爭,能否成為新出路仍是未知之數。百威亞太的楊克稱,公司傾向將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及行為轉變定為「理性消費」,而不是單純的「消費降級」。「消費者的體驗、儀式感對消費者的決策來說越來越重要。」楊克說。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也同意消費降級對百威亞太的影響暫時不大,但最大問題在於公司的展望沒有太大驚喜,「中國消費降級對公司的影響暫時不大,百威亞太的平均售價有所上升。但最大問題是競爭越來越大,我認為公司業績最快要到下半年才會好轉,寄望歐洲國家杯足球賽和巴黎奧運會,到時百威亞太的業績或會復甦。」 他又稱,目前百威亞太的預測市盈率達18倍左右,股息率只有3.65%,估值不算吸引,加上暫時未見利好消息,建議對該股感興趣的投資者可先觀望,到年中視乎股價表現才買入,並憧憬下半年業績轉佳。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西方制裁俄羅斯 舒寶國際受惠趕上市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製造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銷往俄羅斯的產品數量超過了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 重點: 舒寶國際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將其核心的紙尿褲產品系列歸類為“人道主義”產品,以規避西方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 公司對俄羅斯銷售額佔2023年收入的58%,高於2022年的50% 譚英 總部位於福建的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這可能開創了先河,它找到了一個將旗下核心產品線紙尿褲與國際制裁相提並論的辦法。 這家一次性紙尿褲,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製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至2023 年間,收入和毛利潤平均每年分別增長58%和86%。具體的數字其實並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達到6.55億元,毛利潤為1.97億元。但增長速度可能足以讓投資者驚嘆不已,去年5,890萬元的利潤也一樣,是2021年的五倍。 那麼,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呢?鑒於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舒寶國際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賴紙尿褲,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縮而不是強勁的增長。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嬰兒紙尿褲銷售總額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銷售額估計為505億元。 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紙尿褲出口國,但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市場。直到去年,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額突然增加一倍多,達到14億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紙尿褲出口每年增長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寶國際推動的,公司於2015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並在2022年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二大嬰童護理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商。 舒寶國際對俄羅斯銷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推動,這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怪象。制裁導致很多國際紙尿褲品牌爭相退出該市場,舒寶國際及其中國同行則競相填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對舒寶國際來說,這已轉化為一個重大商機。2021年,有一個俄羅斯客戶貢獻了舒寶國際11.8%的收入。但去年,這個比例飆升至48.7%,即3.18億元,是舒寶國際最大的客戶。這種情況現在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終解除,這個客戶能找到其他非中國供應商,它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軟肋。 上市文件顯示,舒寶國際的頂級客戶是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經營著 1,100多家門店,2021年的年收入為18億美元。舒寶國際是該客戶的合同製造商,通過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為其日本風格的品牌供應紙尿褲。這一合作佔舒寶國際2023年對俄羅斯總銷售額的84%。 「人道主義」產品 舒寶國際以「人道主義」歸類其產品,顯然使其規避了西方的制裁。這分類現在或許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領導人不認可這種劃分,未來也有可能出問題的,尤其是如果舒寶國際想增加西方市場的銷售。 舒寶國際表示:「與我們產品的人道主義性質一致,我們通過將合同生產解決方案,擴展到俄羅斯全國領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羅斯對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長機會。」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業務年均增長62%,去年總收入達4.4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銷往俄羅斯。 與此同時,舒寶國際去年的國內銷售額(包括女性護理和成人失禁用品)僅為2.06億元,佔總銷售額的30.1%。其他主要市場包括東南亞和哈薩克斯坦,前者佔去年銷售額的5.3%,後者佔1%。 那麼,舒寶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中國,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嬰舒寶,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別是紙尿褲品牌嬰舒寶、衛生巾品牌五月私語、成人紙尿褲品牌康舒寶。嬰兒紙尿褲系列有六個不同的類別,從紙尿褲到濕巾,共有140種不同的產品。其女性護理用品有20種,成人失禁用品有15種。 公司嬰童用品的生產設施利用率為84%,意味著如果來自俄羅斯或其他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它還有增長空間。女性護理用品的需求強勁,2023年生產設施的利用率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環節,生產設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寶國際計劃利用上市所得資金擴建工廠,新增年產3.2億件嬰兒護理用品的產能,同時新建一條年產8,000萬件女性護理用品的生產線。公司的生產基地位於福建沿海城市晉江,到2023年底總產能為每年10億件,共有16條生產線。 舒寶國際以提供家庭用品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當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顏培坤擁有90%的股份,女兒顏嘉瑋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總裁。生產部總監周家豪是顏培坤的女婿,採購部總監高躍是他的表侄。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今年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紙尿褲生產商新世好集團也有類似的增長指標,但其首次公開募股尚未獲批。舒寶國際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是另一家族企業日進資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這種家族控制和對地緣政治及單一客戶的嚴重依賴,可以說風險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從好的一面來看,舒寶銀國際如今的增長勢頭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叮咚買菜棄小攻大 再錄季度盈利
退出小市場,專注大城市後,這家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在第一季度恢復增長 重點: 一季度叮咚買菜的收入小幅增長,結束了一年多的萎縮狀態 公司錄得上市以來第二個季度淨利潤,並表示預計今年收入和利潤都將「同比大幅增長」 陽歌 是生鮮故事還是科技公司? 說到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叮咚(開曼)有限公司(DDL.US)時,投資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公司周一發布財報稱,在經歷了一年的收縮後,今年一季度收入恢復增長,並實現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儘管如此,公司的股價在業績公佈後還是下跌16%,顯示投資者的期待遠不止於此。 我們應指出,即使經歷了這一輪拋售,在近期海外上市中概股普遍上漲的帶動下,該股今年迄今仍上漲21%,較1月的低點上漲了67%。儘管如此,叮咚買菜18倍的遠期市盈率,跟體量更大的美國生鮮巨頭克羅格(KR.US)一樣,但落後於沃爾瑪(WMT.US)的25倍。 關鍵是,叮咚買菜是一家生鮮雜貨銷售商,由於難以在競爭對手之間做到產品差異化,因此這一行的利潤微薄且競爭激烈。叮咚買菜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降低配送成本存在困難,這是它主要的支出之一,而它正在取得一些進展的一個領域是,削減供應鏈中大量環節涉及的中間商。 叮咚買菜也承認最好把重點放在更大、更富裕的城市,那裡的消費者不那麼注重成本。該公司從去年開始退出虧損巨大的小市場,導致全年收入萎縮。 隨著從小市場撤出的影響逐漸減弱,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重返增長軌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在公司的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上調了對淨利潤和規模的預期,預計二季度和今年都將同比大幅增長。”梁昌霖沒有細說“規模”的意思,不過他指的可能是收入。 叮咚買菜還一直在嘗試通過增加自有品牌來提高利潤率,這些產品的利潤率往往更高,是它能夠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少許領域之一。但在最新業績中它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努力,首席財務官王松僅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積極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自有品牌產品開發能力”。 那麼,這家公司在投資者眼中處於什麼位置呢? 儘管最近市場普遍看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但分析機構對叮咚買菜的看法明顯還是好壞參半。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機構中,只有五家給出了“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其他四家給出的評級為“持有”或“表現不佳”。但它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2.65美元,意味該股較最新收盤價1.82美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言歸正傳,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公司顯得相對穩健的最新財務數據。首先,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1.4%,達到55.3億元,而一季度同店GMV更是同比增長4.4%。公司提到2023年前兩個月仍受疫情影響,並指出今年3月GMV同比增長6.5%,3月是一年前消費模式恢復正常後,更適合作為參照對象的第一個月。 收入增長 隨著GMV的提升,叮咚買菜在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從上年同期的50億元小幅增長至50.2億元。在此之前,公司上一次報告類似的同比收入增長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當時它還沒有開始“瘦身”。 總部位於上海的叮咚買菜在華東地區(包括上海以及臨近的浙江、江蘇兩省)實現了盈利。公司指出,三月份這三個地方每個站點的訂單量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同時也指出,在南方城市廣州和深圳,以及北京市場,虧損都在“快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場,前競爭對手每日優鮮(MFLTY.US)倒閉,它因而受益,每日優鮮曾在首都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這裡也是它的總部所在地。叮噹買菜也面臨著來自領先的外賣配送公司美團(3690.HK)和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的競爭,不過這兩家公司都更專注於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叮咚買菜表示,最近一個季度的運營成本和支出基本持平,為50.5億元,上年同期為50.4億元。公司在該季度的履約開支同比下降3.9%,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3.9%降至22.8%,主要得益於訂單規模的擴大。不過,銷售和營銷及一般和行政費用增長超過20%,抵消了履約開支的下降。 重要的是,公司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非GAAP(不包括與員工股票薪酬相關的成本)盈利。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還公佈了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1,230萬元,扭轉了去年虧損5,240萬元的局面。 公司還表示財務狀況相當穩健,指出一季度實現了現金流為正數,這是它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現金淨流入。 公司此前曾表示,預計“二季度和今年”在“規模”和淨利潤方面都將實現可觀的同比增長”,對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對此並未抱持太大期望,至少在營收增長方面是如此。它們預測二季度的營收增幅僅為2%,全年為4.3%。 在未來幾周,這些預測很可能會有上調,甚至評級也會上調。總言之,叮咚買菜似乎正在集中精力,專注於能夠盈利的大城市,並通過更直接地控制供應鏈來提高效率。歸根結底,它始終是一家生鮮運營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龐大的中國生鮮市場的領導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大家樂的神州夢仍然遙遠
香港快餐龍頭大家樂發盈喜,預告將迎來一份亮麗業績 重點: 大家樂預告2024財年盈利3.3億港元,較對上財年上升兩倍 大灣區業務表現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 劉智恒 香港經濟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質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續北上消費,本地飲食業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政府出手振興旅業。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龍頭一哥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卻在近日發出盈喜,展現出優秀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樂的公告預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財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3億港元(3.06億元),2023財年為1.1億港元,那時更有政府的4,090萬港元疫情資助,足見集團去財年的復蘇力度強勁。盈喜發出後,兩天股價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團表示,香港兩地業務均取得理想成績,本地業務因加強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產力提升,賦以數碼化與自動化,利潤率得到改善。 北上發展遇挫折 大家樂指出,中國內地業務的表現特別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利潤率亦穩健,期內新開門店數量創新高,並已在大灣區建立穩固的基礎。 集團未具體透露內地增長情況,相信要待下月發布的業績才可深入了解。不過,中期業績已披露了一點蛛絲馬跡,上半財年內地業務收入增加13%至7.75億港元,當中華南區的快餐業務更增長21%至6.88億港元,同店銷售增幅達到11%。 毫無疑問,大家樂在香港的發展已達或接近飽和,要進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選,業務能否再上一層樓,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畢竟香港市場只有區區七百萬人口。 中國市場雖大,飲食業卻是一片殺戮戰場,即使去年大家樂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增長,亦未必代表未來可持續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樂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但那年代內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內地城市未必處處能負擔大家樂的消費,集團發展較緩慢。 到2003年時內地經濟日漸向上,大家樂加強力度出擊,陸續在北京、上海及天津開設分店。然而發展並不順利,2017更全線撤離華東,結束區內11家分店,專心在華南一帶發展。2019年又夥同8家內房企業,合作在開發商的項目發展飲食,豈料疫情爆發,加上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計劃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樂在內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過去,分店不足兩百間,相對於麥當勞(MCD.US)的5,500多間及肯德基的逾萬家店鋪,顯得相形見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內地的發展,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當年華東區要全線結業,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當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當地人脾胃。內地人對重慶麻辣火煱、螺絲粉、酸辣粉及燒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獨鍾,港式快餐卻偏淡口,未能刺激人們的味蕾。你看麥當勞也要有小龍蝦漢堡,必勝客要有榴槤薄餅,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過去內地未全面發展,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及音樂趨之若鶩,對香港明星極度崇拜,連帶港式的飲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廳及快餐店,只要標榜香港兩隻字,總能吸引內地人光顧。今天內地歌唱演藝事業遠遠拋離香港,年青一輩對港產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沒有昔日光環。 香港食店亦沒有國內同業進取,內地食店裝修設計新穎突破,菜式創新多樣化,香港多年來說來說去好像就只有絲襪奶茶、菠蘿包及雲吞麵,今天內地年青人愛喝的茶飲及食品款式更多樣,港式飲品予人感覺是有點單調及趕不上時代。 近十年,內地食店深懂運用網上科技及社交平台,營銷力強大,幅蓋面無遠弗屆,香港飲食業在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宣傳及營運方面,遠遠不如內地食店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嚴控品質放棄加盟 在中國經營飲食或快餐業,很講求規模,一個品牌動輒開店數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資本市場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資,短期廣開分店及大打宣傳;另外就是通過加盟模式,鋪天蓋地開設分店,將品牌迅速壯大。 若了解大家樂,其作風一貫穩健,經常穩定派息,絕少在資本市場集資,又或為擴張而引入投資者。過去於內地多年也沒有急速開店,反之情況稍不對勁,馬上止蝕離場,盡可能持盈保泰,謀定而後動。 至於加盟模式,亦非大家樂的那杯茶,多年來都是以自營店為主。這亦不難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擴展,但也容易引起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食物味道及質量如何保證,服務提供又是否到位等,並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別於麥當勞或肯德基,大家樂以中式快餐為主,其烹調較複雜,工序也較多,加盟模式是很難達到自營店水準。 今年3月初,集團明言要三年開店至280間,即增長接近一倍。對於大家樂的目標,我們或有保留,始終集團作風較謹慎,又鮮向外融資,亦不準備引入加盟模式,過去32年淨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間,這次能否在三年內將店鋪量翻一番,實乃一大考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認股證計劃帶動 路特斯科技爆升四成
英國豪車品牌路特斯的電動汽車部門股價在過去兩周上漲超過40%,但目前仍遠低於2月的發行價 重點: 路特斯科技表示,如果認股權證持有人行使認購權,以每股11.50美元購買股票,其支持者最高可籌集1.73億美元 該股目前的交易價遠低於行權價,但過去兩周已上漲40%以上,顯示有人認為該公司被低估 陽歌 自今年2月完成借殼上市以來,躊躇滿志的豪華電動汽車(EV)製造商路特斯科技公司(LOT.US)的發展道路並不平坦。2月22日,也就是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完成合併的當天,該公司衝進上市大門並收於13.51美元,之後的兩個月公司股價基本處於下跌趨勢,跌幅超過一半,最低見5.64美元。 但過去兩周情況有所好轉,公司透露正在推進一項計劃,如果先前獲發認股權證的持有人選擇行使權利,其支持者將可籌集高達1.73億美元的資金。它上周公佈了該計劃的最新進展,但也指出,認股權證持有人極有可能選擇不行使購買股票的權利。 這是因為認股權證的行權價格為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11.5美元,仍遠高於該股的最新收盤價。但似乎有一些股票買家認為認股權證持有人仍可能購買股票,因為該股在過去兩周內上漲了40%以上,週四收於8.01美元。 歸根結底,其實取決於你認為這家公司值多少錢,對路特斯科技公司這樣一家年輕公司來說,是件棘手的事情。該公司是英國標誌性豪華汽車品牌路特斯的電動汽車部門,路特斯現在由吉利控股,後者於2017年收購了51%的股份。 此後,為了重振路特斯品牌,吉利向其注入3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在武漢建廠的13億美元。路特斯是吉利覆蓋廣泛的電動汽車品牌計劃中的豪華品牌,定位於8萬美元以上的汽車市場。吉利還在發展一個價格略低一些,但仍屬高端的品牌極氪,後者也計劃在紐約上市。 在食物鏈的更下游,吉利2010年從福特手中收購的沃爾沃,正在研發電動汽車,它自家的吉利品牌也在製造更主流的電動汽車。 但我們再回到路特斯和它尋求獲得投資者更多尊重的努力上吧。根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最新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2021年至2031年,預計全球8萬美元以上電動汽車市場,將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長。到2031年,每年需求量將達到近190萬輛。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範圍內處於這個價格區間的電動汽車只有10款,相比之下,同一價格區間內使用傳統內燃機的汽車超過100款。因此,路特斯認為自己處於有利地位,是此類豪華電動汽車市場的先行者。 增加收入 經過幾年的準備,公司於去年開始報告第一筆可觀的收入。去年全年銷售額為6.79億美元,交付了6,970輛汽車,較2022年的960萬美元收入大幅增長。 過去三年,它的研發費用實際上一直在下降,從2021年的5.11億美元降至去年的3.69億美元,之前研發費較高,可能是由於研發首款電動車的大量支出。雖然研發支出一直在下降,但銷售和營銷成本卻恰恰相反,從2021年的3,800萬美元升至去年的3.29億美元,全因擴大銷售網絡、推廣產品所致。 值得注意是,政府的支持也在減少。在世界各地,政府支持都很重要,但在中國尤為要緊。由政府補助中獲得的收入,從2021年的4.91億美元降至去年僅400萬美元。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運營費用從2021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7.36億美元,隨著業務的增長,這一數字可能會繼續增長。 它的毛利潤為1.02億美元,毛利率約為15.5%,不過公司表示,它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毛利率提高到21%至23%。行業巨頭特斯拉(TSLA.US)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曾處於這一範圍內,但由於競爭激烈,今年第一季度其毛利潤率跌至15.2%。路特斯科技或許能夠避免一些壓力,因為它所處的市場競爭要小得多,但這個市場也比特斯拉的市場要小得多。 路特斯科技去年錄得7.5億美元的淨虧損,略高於2022年的7.25億美元,但對於一家在新業務上投入巨資的公司來說,還算不錯。公司去年在首次公開募股前籌集了約10億美元,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如果我們之前提到的11.50美元認股權證的持有人行使認購權,它將不會獲得新增的1.73億美元收益。 儘管去年獲得了10億美元的現金注入,但截至2023年底,它的現金總額從一年前的7.4億美元下降近一半,至4.27億美元。意味如果繼續以同樣的速度消耗現金,公司幾乎肯定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需要籌集更多資金。 綜上所述,我們不禁要問,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它目前的漲勢是否反映了投資者對其股票的“重新發現”?它目前的市銷率為8.6倍,高於特斯拉的6.4倍,也比全球電動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1倍高出不少。雖然路特斯科技的市銷率很高,但如果公司今年能實現大幅增長,這一數字可能會有所下降。 鑒於它跟本地龍頭品牌吉利的聯繫,加上在2023年錄得強勁的第一年銷售額,以及所處的細分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如果能夠保持強勁的銷售增長,公司看上去確實前途光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美的再闖港交所 積極擴海外市場
這家中國家電龍頭企業,最近積極擴張海外業務 重點︰ 美的集團繼去年10月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不果後,最近趁港股回暖再度闖關,市傳集資逾10億美元 公司去年盈利高達337億元,創歷史新高 裴梓龍 《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進行得如火如荼,在各大綠茵球場上,不時會有中國品牌大賣廣告,例如英超比賽場邊的廣告板上就經常出現「Midea」的醒目大字,反映這家中國家電龍頭正全力進攻海外市場,希望拋開只為海外品牌做代工的形象,讓世界認識「Midea美的」。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333.SZ)早於1992年股改後在深圳交易所上市,2013年通過換股合併實現整體上市。從帳目上來看,去年營收高達3,737億元,按年增長8.1%,盈利則上升14.1%至337億元,創集團史上新高,更向股東分紅,每10股派30元股息,因此難言公司因為缺錢而要在港上市。 美的集團去年10月曾向港交所遞表,計畫在港發行H股,但最後無功而回,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港股市況疲弱,難以管理層心目中的估值上市。隨著恒生指數最近從今年低點大幅反彈,美的集團立馬捲土重來,市傳將籌資超過10億美元,以A股目前高達約4,8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若成功上市,或成為本港近年最大規模新股。 美的集團去年盈利創新高,截至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物更多達598.9億元,選擇此時在港股上市,可能是為了擴大海外業務。如果成功,或有助於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調動資金也更容易。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承認這一點,直言這次上市集資將用於全球科技研發、智能製造體系的持續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的升級、完善全球銷售管道和網路,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 目前持有美的集團32%股權的何享健,早於1968年已經成立公司,最初只生產玻璃瓶等簡單產品,80年代中國家電業起飛,美的搞起了風扇業務,隨後透過購入設備與技術進軍空調產業鏈,成為中國最早生產空調的企業之一。 何享健早已有一顆出海心,80年代不止在中國大搞自家品牌,已經將腳步伸到世界,但主要是為通用電氣、松下、LG及東芝等世界知名家電商代工產品。 直到2006年,美的正式在海外建立自家工廠,希望將自家品牌帶到其他國家;到了2016年,美的更在一年內接連收購東芝生活、義大利空調品牌Clivet及庫卡集團,大撒金錢擴大海外業務;2017年,美的集團業績大增,全年收入增長高達50%,海外業務收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 對於要在國際舞台佔一地位,美的集團曾豪言到2025年,海外收入要達到400億美元,即超過2,900億元,在全球的市佔率要達到10%,做到東南亞第一,北美前三。 不過,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 翻開美的集團業績報告,雖然公司在全球多達200多個國家與地區有業務、並於海外十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17個研發中心和21個主要生產基地,但2021年公司在中國以外的收入約為1,376億元,2022年增長只有3.6%,去年則上升5.8%,只有約1,509億元。因此,要達到2025年收入達2,900億元的目標,即兩年內要翻接近一倍,相信會是十分困難的任務,所以這次上市便是要加速海外業務的發展,盡可能追趕目標。 首季營收再創新高 為人代工始終不如出售自家品牌,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今年初再次為出海定調,全力發展OBM(自主品牌製造商,製造並銷售自有品牌產品),加強研發、製造、市場及服務等全價值鏈全球化佈局,構建第二主場。 美的集團在招股文件中亦有提到近年海外OBM業務發展迅速,去年該業務收入佔海外家居業務收入超過40%,主要以東芝、美的及Comfee品牌為主,去年亞馬遜會員日活動、黑色星期五和網路星期一期間,公司有100多種產品進入亞馬遜相關品類的「暢銷產品」名單;而去年在美國亞馬遜平台,公司品牌的窗式空調及微波爐市佔率分別達28%及44%。 上月底,美的集團再交出一份令市場滿意的季度業績,今年首季度總營收達1,065億元,按年增長10%,創下單季新高,同時表明計畫投入30億元加速海外自有品牌發展。該季度海外電商零售額按年大幅提升約60%,在巴西、埃及、馬來西亞及中東市場,自有品牌銷售按年增長超過50%。 最近內地家電股表現不俗,其中海爾智家(6690.HK)今年累計升幅逾三成,海信家電(0921.HK)更漲了一倍,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兩者的市盈率均約15倍,而美的集團A股最近的市盈率約14.4倍,與兩家國內同業接近;但對比海外品牌如開利全球(CARR.US)的39.3倍及日本大金(6367.T)的25.1倍,美的集團仍然落後,或許反映市場考慮到中國與美國及歐盟關係欠穩定的背景下,美的集團的出海之路或難以一帆風順。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