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清盤 一個野蠻時代的終結
全球負債最高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恒大集團終於獲頒清盤,但國際投資者能從清盤程序取回多少資金,卻無人寄與厚望
重點:
- 國際投資者以百億美元計的投資,最終能從恒大的清盤案中收回多少,將取決於內地政府和法院的態度
- 中國恒大的9成資產均位於內地,沒有內地法院的認可,香港法院清盤令很難執行
羅小芹
自2022年中國恒大集團(3333.HK)開始遭債權人Top Shine Global Limited申請清盤,前後延期7次,至1月29日香港法院已按捺不住,法官陳靜芬正式頒令清盤,恒大在過去廿年在內地房地產市場野蠻生長,終於劃上句號,亦可謂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中國恒大於1月29日開市前停牌,停牌前報0.163港元,市值21.5億港元(19.6億元),公司高峰期的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集團還持有電動車公司恒大汽車(0708.HK)和物管服務商恒大物業(6666.HK)的權益,這些資產將被清盤人接管。
根據清盤令,法院委任安邁顧問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黃詠詩為中國恒大的共同及各別清盤人。
中國恒大通過內地主體恒大地產經營幾乎所有房地產開發業務,而大部分債權也在內地欠下,包括物料供應、建築施工等應付帳和金融機構欠款。
據公司2023年中期財報顯示,期內負債總額為23,882億元(約3,362億美元),剔除其中的合約負債6,039.8億元後負債規模為17,842.2億元,現金總額僅133.8億元。中國恒大在其債務重組方案上列出17隻違約的美元債,涉及款項超過190億美元。
集團執行總裁肖恩就清盤回應內地傳媒時表示,香港法院頒布的是境外清盤令,涉及主體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恒大,集團會盡一切可能保障內地恒大地產的業務穩定,穩步推進保交樓等重點工作。另外,又會積極與清盤人溝通,依法配合清盤人履行相關程序,根據國際慣例丶市場規則推進債務化解的工作。
重組方案難落地
目前恒大地產已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以主席許家印為首的管理層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無法參與境外債務重組,以致重組方案最終難以落地。
自2021年底中國恒大兩筆美元債務違約事件開始,公司向債權人提供的資訊非常有限,以致投資者難以詳細了解該公司面對的困難。究竟中國恒大香港實體的清盤程序如何進行,國際投資者以百億美元計的投資能從恒大清盤案中收回多少,首先取決於中國大陸跨境當局和法院的態度。
2021年中港法院達成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的安排,香港清盤人可以向上海、深圳或廈門三個試點城市的法院申請批准,但內地法院仍有酌情權,可以不予認可或協助執行,所以沒有內地法院的許可,清盤程序是很難執行。
香港律政司林定國去年11月在回應英國《金融時報》的書面查詢時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內地法院可能會拒絕承認香港的清盤令。2021年深圳法院在森信紙業案中承認了香港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的權力,但業內人士稱這類成功的實際個案很少。
就算內地法院下達清算令,執行過程仍需與其他債權人合作,由於外資股權和債權的追索優先次序將低於國內貸款的債權人,令境外債權人更難取回投資。
中國恒大的清盤令為其他處於債務危機的內房企業敲響警鐘,早前有傳媒傳出碧桂園(2007.HK)的債權人將申請清盤,有香港銀行將接管公司在港抵押資產,但《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碧桂園消息人士指傳聞不屬實,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然而,消息未澄清傳聞哪部分不確,在中國恒大步入正式清盤程序前,公司幾乎對所有不利的傳聞均予以否認。
保交樓的困難
面對內地爛尾樓危機,中國政府要求內房企業必須交付已售出的房屋單位,即履行保交樓的社會責任,但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完成,而內地樓市銷情亦成為開發商資金回籠的關鍵,若樓市銷情未見改善,直接影響債權人取回投資的比例。
香港思睿投資(Grow)合夥人兼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指出,無論清算程序能否繼續進行,中國恒大就像即將破產一樣,其債券的交易價格不到面值的兩成。
根據內地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報告指,1月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按月跌0.56%,已連續21個月下跌,各地以價換量現象明顯。報告指,繼廣州、上海放鬆限購政策後,其餘一線城市亦有望優化相關政策,為了搶佔內地置業者的購買力,二線城市或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核心一、二線城市首套及二套房首付比例有望進一步降低。
龍州經訊中國研究部副總監CHRIS Beddor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在很多方面恒大都是一個獨特的案例,它凸顯出房地產開發商在近幾個月以來經營情況都沒有明顯改善,影響了購房者情緒,從數據顯示,有意置業的人士不願意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商買入預售房,令後者情況進一步惡化。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