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成败全系聚合平台
为抗衡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格局,曹操出行借力其他平台增加下单量,有抱团取暖的用意,但必须小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重点: 过去三年,曹操出行收入虽呈增长趋势,但仍未录得利润,去年度亏损及经调整亏损分別为19.81亿元及9.66亿元 由之前的超过一半订单來自自营管道,转变为超过七成收入來自于第三方聚合平台 罗小芹 中国网约车三甲选手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刚于4月底递表申请来港上市。这个总部位于苏州的网约车平台,背后有吉利集团做靠山,近年借力第三方聚合平台,在竞争失衡的共享出行市场,希望闯出一片天,成为继滴滴出行(DIDIY.US)后,同一赛道上最瞩目的IPO。 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大股东李书福通过吉利控股和浙江济底持股达83.87%,主要经营网约车出行服务,业务覆盖全国51个城市。有别于同行普遍使用私家车作为网约车运营车服务,该公司近年布局专为用于共享出行而设计的定制车和车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底,在24个城市拥有一支约31,000辆车的定制车车队,为全国最大。 行业排名第三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平台交易总额(GTV)计,曹操出行过去三年均跻身中国前三大网约车平台。以2023年为例,GTV约122.1亿元,按年增长37.5%,市占率为4.78%,排行第三;当中定制车贡献GTV约24.58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5.3%,大幅上升至20.1%。同年,市场最大参与者滴滴出行的GTV为1,924亿元,市占率达75.4%。 收入方面,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及106.7亿元;在扣除出行服务的司机收入及补贴、折旧费用及车服成本等后,年度亏损为30.1亿元、20.1亿元及19.8亿元,若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过去三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9.6亿元、16.5亿元及9.7亿元。期内毛利率则由2021年的负24.4%,提升至2023财年的正5.8%。 曹操出行解释,收入于2022年按年仅增长6.68%,主要是受新冠疫情拖累;而2023年按年大幅增长39.8%,除了受益于后疫情时代共享出行快速复苏,公司采取新策略,从第三方聚合平台获得更多用户流量,并凭借扩大定制车车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两者均有很大贡献。 与滴滴出行于2021年下架整改前“一家独大”的格局不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近年通过地图、导航及本地服务等各种软件应用,作为聚合平台引流的网约车订单,占网约车总订单比例,由2018年的3.5%增至2023年的30%,以往尝过烧钱抢市场的曹操出行,也顺势接入了高德、滴滴、美团、腾讯等多家聚合平台。 三年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的GTV,分别为39亿元、44亿元及89亿元,占同期总GTV的43.8%、49.9%及73.2%;总获客成本占总GTV的百分比则由2021年的23.6%下降至18.1%。 曹操出行由之前的超过一半订单来自自营管道,转变为超过七成收入来自于第三方聚合平台。成功藉战略同盟获取更多高性价比流量,并减少在推广、广告及客户推荐补贴方面的投入。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期内支付予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也由2021年的2.77亿元,飙升逾1.4倍至2023年的6.67亿元,占销售及营销开支百分比,由54.7%上升至79.7%。 网约车量近饱和 与吉利汽车(0175.HK)的密切关系,让曹操出行可深度参与定制车的设计过程,按照乘客及司机需求度身定制,如提高车辆的耐用性、可维修性及采用创新的换电架构,并设置智能座舱功能等。吉利生态系统中不断扩大的换电站以及汽车维修店网络,也为平台司机提供了一套强大的车辆服务解决方案,间接优化车辆的总拥有成本(TCO)。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曹操出行已推出的两款定制车枫叶80V及曹操60,预计TCO分别为每公里0.53元及0.47元,与具有电池更换功能的典型纯电动车相比,分别减少了32%至40%。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共享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在去年已增至2,821亿元。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网约车用户规模已基本趋于稳定;但网约车司机数量却持续增长,去年多个城市发出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网约车数量已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更有城市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车辆运输证核发业务。 此外,由于聚合平台增加了交易环节,造成订单被层层转卖,实际抽成比例大幅增加,影响到网约车司机的平均收入。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平台方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新政策出台后 ,大部分自营平台和聚合平台均降低佣金,恐怕会进一步削弱平台盈利能力,带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嘀嗒出行盈利挫 上市抗衡老对手?
这家志切筹资扩充业务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已经第三次扣门港交所 重点: 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公司去年前9个月的净利润大挫92%,可能引起投资者担忧 滴滴出行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为嘀嗒出行带来压力,因此希望上市筹资与滴滴抗衡,并可能引发新一轮“补贴大战” 叶天娜 2023年,中国出行界或见证“风再起时”。事因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DIDIY.US)在1月份终于完成严厉整改,获准恢复新用户注册,甚有强者回归之势;与此同时,过去趁滴滴被下架而崛起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随即于2月底第三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希望尽快从市场获得资金,与滴滴再分高下。 嘀嗒的前身“嘀嗒拼车”于2014开始运营,由曾任谷歌中国唯一本地总监级商务高管的宋中杰创办,该公司最初推出服务时,并没有加入快的与滴滴的“网约车大战”,反而选择了“顺风车”服务,开启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蓝海市场,直到2017年才展开出租车业务,并在数年间迅速崛起。截至去年9月末,于全国366个城市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该公司曾于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申请到港股上市,最后均无功而回,在更新了去年前9个月的财务表现后,嘀嗒决定第三次扣门港交所,并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担任联席承销人。 利润大减92% 根据招股文件,嘀嗒2020年的营收约7.54亿元,翌年小幅增长3.6%至7.81亿元,到了去年前9个月只有4.28亿元,同比下降26.6%,主因新冠疫情导致占近九成营收的核心业务顺风车乘搭次数减少。 嘀嗒虽然在2020年受到优先股公允值变动影响,导致全年亏损21.9亿元,但翌年已转赚17.3亿,然而去年首9个月只赚了7,485万元,同比大挫92%;扣除优先股公允值变动的经调整净利润则减少64.6%至6,540万元。究其原因,除了受新冠疫情影响用户出行次数、令公司收入减少外,当中也因为公司为加强市占率而提供补贴,以致盈利表现受挫。 时间回到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终结了打车及专车服务的“补贴大战”,并组成滴滴出行,业务涵盖打车、专车、代驾、顺风车和大巴服务等,可谓垄断中国出行市场。 然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嘀嗒,即使在面对行业巨头的劣势下,仍获得不少明星资本青睐,2014年12月获IDG旗下两家公司投资300万美元(2,080万元);2015年更获腾讯(0700.HK)入股,加上IDG合共投了2,000万美元;同年的C轮融资中,也出现了携程(9961.HK)的身影,连同IDG和腾讯合共投资2,000万美元。 到了2017年,蔚来(NIO.US;9866)创始人李斌也看上了嘀嗒,一掷就是两亿元,目前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业务及投资策略;一年后,嘀嗒再获高瓴资本、京东集团(JD.US; 9618.HK)等机构入股,合共投入约3.5亿元,总结5轮融资累计获得超过8亿元资金。 然而,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经历了两起针对女乘客的凶杀案,导致官方强势介入整改,要求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到2019年11月才重新上线。虽然嘀嗒当时也同样受到监管,但整改一周便能恢复上线,更迅速取缔了滴滴,成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服务平台,演活“戴维战胜歌利亚”的神话故事。 财力远逊滴滴 不过,顺风车安全问题仍然受到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而嘀嗒近九成的收入来自顺风车业务,需密切关注官方政策及用户喜好,并小心翼翼地经营。公司在招股文件中也提到,“如果公众认为顺风车并无好处,或因安全开题而不选择顺风车,顺风车市场可能会停滞不前。” 嘀嗒也意识到业务单一带来的问题,所以才选择开展出租车业务分散风险,但强敌滴滴今年1月恢复新用户注册,难免为嘀嗒带来压力,毕竟双方或许会重演2015年快的与滴滴的补贴大战,但从财力上来看,嘀嗒肯定不占上风。 截至去年9月末,嘀嗒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97亿元;至于滴滴虽然未有公布去年数据,但截至2021年末的现及现金等价物高达434.3亿元,可见嘀嗒的资金实力远差于滴滴,因此这或许是前者再度启动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嘀嗒也在招股文件中明言,筹资金额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加强营销及促销活动、提升技术能力及安全机制,以及寻找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网约车平台只有快狗打车(2246.HK),但该公司未录得盈利,去年6月以每股21.5港元上市后,遭投资者狠狠抛弃,本周三股价曾跌破3港元水平,最新市销率约2.3倍。以嘀嗒近期估值约42.7亿计算,以今年前9个的收入引伸到全年,市销率约4.3倍,明显较快狗存在溢价,其盈利表现较佳,或许成为估值较高的原因。 不过,从快狗打车的股价表现,已侧面反映市场并不看好打车行业的投资价值,加上嘀嗒去年盈利大挫,即使获批上市,还看管理层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协助公司重拾增长动力,让投资者相信坐上这辆 “顺风车”是有利可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企提速赴美IPO 但未见大公司踪影
过去10天,四家中国公司提交了新的或已更新的招股说明书,申请在纽约上市,但上市规模都相对较小
快狗打车获批上市 伴随两大隐忧
快狗打车(Gogox)获香港交易所批准上市,据报公司有意筹资最多31.8亿元 (more…)
上市落空,哈啰出行再获融资
这个共享单车运营商从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融资2.8亿美元,并将业务中心调整至电动车领域 (more…)
零氪科技在撤回上市申请后可能会“断粮”
这家专注于肿瘤的信息提供商原本计划在未来12个月的运营中使用2亿美元的IPO资金,但现在不能指望这笔钱了 (more…)
运满满和Boss直聘的教训:别弄错老大
网信办对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审查,目的是让它们对美国IPO三思而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