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zed Health Group Inc. seeks Hong Kong listing

佰泽医疗赶上市 融资续打并购战 

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并购潮方兴未艾,民营肿瘤医疗集团佰泽医疗申港上表,加入这一波并购战 重点: 过去三年,佰泽医疗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2.4% 公司毛利从2021年的4,139万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78亿元 李世达 在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类事业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民营医院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民营医疗集团掀起并购潮,彼此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 为了扩大医疗事业版图,多家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寻求上市。今年以来,肿瘤医疗服务提供商美中嘉和(2453.HK)于1月登陆港交所;3月,树兰医疗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至4月,台湾佳世达科技(2352.TW)旗下江苏南京明基医院也向港交所递表。 近日,以癌症筛查与肿瘤治疗业务为主的佰泽医疗集团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是中国民营医疗赴港上市的又一案例。 佰泽医疗于2018年收购北京京西肿瘤医院后开始拓展业务,先后收购及托管多家医院,主要提供癌症筛查、肿瘤诊断、肿瘤治疗、肿瘤康复等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截至2023年底,佰泽医疗集团在中国内地共拥有六家自有医院及两家托管医院。 毛利大幅提升 根据申请文件,佰泽医疗自有医院门诊人数从2021年的19.6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70.1万人次。住院人数则从5,834人次增至4.4万人次。托管医院去年的门诊与住院人次则分别为49.3万人次及2.9万人次。 财务数据方面,2021至2023年,佰泽医疗的营收分别为4.6亿、8亿和10.7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6,195.5万、7,551.5万和2,440.6万元,亏损持续收窄。 其中2023年佰泽医疗营收同比增长约33.7%,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7%,成本增幅显著低于营收。从销售费用看,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仅增加约145万元,而营收则增加约超过两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出现显著增长,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4,139万元、7,995万元及1.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7.5%。毛利率则从2021年的9%增至2023年的16.6%,大幅提升7.6个百分点。 商誉减值风险较大 业绩快速成长,来自公司对外收购增加。2021年至2022年,佰泽医疗陆续收购太原和平医院、武陟济民医院两家自有医院,以及增加托管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另外,去年佰泽医疗与最大客户黄山首康医院(托管医院之一)产生大额关联交易,后者为前者贡献收入1.8亿元。同时,过去三年佰泽医疗还为黄山首康医院提供了1.1亿元的无息借款,以及5.6亿元的融资担保。 多项并购交易也为佰泽医疗带来大额商誉。2021年至2023年,分别录得商誉5亿元、6.4亿元及6.4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达54.7%,意味着承担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自成立以来,集团累计进行了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近7.4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栩琨管理、正奇(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北医汇金等多家投资机构及医疗产业基金。截至B轮融资后,集团的投后估值达到26.2亿元。 相较于自建医院的周期长与大投入、管理团队组建耗时,并购是民营医疗机构进行扩张的重要方式。 近年医院并购规模激增,收购方也不限于医疗集团,如字节跳动在2022年全资收购妇幼医院美中宜和、平安保险(2318.HK;601318.SH)收购北大国际医院、泰康保险收购苏州口腔医院等。 经营及管理16家医疗机构的海吉亚医疗(6078.HK),去年便一连收购三家医院、5月豪掷16.6亿元收购三甲医院长安医院、11月又收购曲阜城东医院,扩张的脚步并未停歇。 佰泽不易突围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正处于扩张爬坡期的佰泽医疗也不敢停下脚步,直言本次融资后将通过收购新医院的方式进行扩张,并将强化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包括采购设备、聘请专业医疗人员)、扩展医院管理业务、升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系统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在中国所有民营肿瘤治疗集团中,佰泽医疗的肿瘤收入市占率约0.5%,排名第五,但是在早癌筛查中心数量、胃肠镜检查病例数上均排名第一,并在提供肿瘤服务的自有医院数量方面排名第三。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随着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和,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7,687亿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6%。 中国肿瘤医疗市场具有较大的成长前景,行业龙头海吉亚医疗目前市盈率约27倍;而今年初上市的美中嘉和,上市后股价至近日累升逾倍。显示当前市场或许对民营医疗概念股并不排斥。消化系统方面的癌症治疗与筛查,是佰泽医疗最大的优势,但在民营医疗收购战方兴未艾的环境下,佰泽医疗想要突围而出有一定难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国经济复苏不稳 网贷机构遇冷

最新季度业绩显示,随着经济放缓,陆金所、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同时面临日益增多的困难和管理风险 重点: 网贷服务机构陆金所和奇富科技均报告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竞争对手信也科技当季度录得营收增长,因为海外业务的贡献帮助抵消了国内低迷的业绩    梁武仁 随着中国期待已久的经济复苏势头逐渐减弱,中国顶级网贷机构的冬天正在迅速逼近。 提前到来的寒冬,让领先的网贷服务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和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的最新季度业绩寒意凛然,两家公司均报告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它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信也科技集团(FINV.US)表现要好一些,主要归功于其在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和其他网贷公司一样,它在国内市场并不顺利。 就在几个月前,很多人还以为北京取消了防疫措施后,中国将迅速回归繁荣。但复苏充其量只能说不稳定,由于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国内消费依旧低迷,而年轻人往往是最热衷于借钱和消费。 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一系列其他重大问题,从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到房地产行业摇摇欲坠,再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但对这三大网贷平台和所有贷款机构来说,国内消费持续疲软或许才是最麻烦,给它们的业务带来了很多严峻挑战。 首先,这些非传统的贷款机构发现,眼下寻求信贷消费的个人需求疲软,这是它们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另一个主要客户群体——小企业的需求也颇为疲弱,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疲软打击了对这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大量消费者和小企业应对财务压力之际,贷款机构也被迫在选择借款人时更加挑剔,以避免陷入违约潮。虽然可降低它们的风险,但也会阻碍它们的成长。 这些不利因素多管齐下,在二季度给金融巨头平安保险(2318.HK;601318.SH)旗下的陆金所带来最大的一击。该公司主攻小企业,但也正在努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据上个月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其收入同比下降39%至92.7亿元(12.8美元),原因是其新增贷款和未偿贷款量均大幅下跌。它的净利润也暴跌近三分之二。 报告中的一个亮点是,因为变得谨慎,陆金所遏制了贷款违约的增长。但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该公司被拖欠超过90天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仍略有上升,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它为了降低风险而减缓了放贷。公司担保的不良贷款损失也有所收窄。 陆金所和它大多数同行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撮合实际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贷款时收取的费用。随着这项业务难度增大,陆金所也在寻求,通过其消费金融子公司直接放贷,以及用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运营的信托来增加收入。 更高的风险 在此类直接放贷业务中,陆金所把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收入囊中。但这么做风险也更大,因为陆金所对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负有直接责任。公司还试图为其贷款合作伙伴,提供更多贷款担保,并从中赚取手续费收入。 无论是哪种方式,陆金所都承担了有别于贷款撮合活动的业务的大部分信用风险。如果所有客户都能按时支付服务费用,那倒是有钱可赚,但如果违约率飙升,就会出现问题。陆金所二季度的业绩表明,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达成这样的平衡绝非易事。 财报援引陆金所CEO赵容奭的话说,“度过这一过渡期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近期贷款的增长和盈利能力都将继续受到抑制。” 虽然收入下滑,但奇富科技的表现要好于陆金所,甚至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据公司同于上月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二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6%至39亿元,而利润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营销成本的大幅削减。 与陆金所一样,奇富科技似乎也愿意承担更多的信贷风险,不过尚不清楚是否一种战略转变。本季度,它的贷款撮合收入有所下降,但财报称,通过信托基金发放的贷款,以及由其小额贷款子公司直接提供资金的贷款利息收入增长了45%。 奇富科技在本季度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同比和环比均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降低了小额贷款业务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公司在二季度计提了更多拨备,以应对增加的信贷风险,不过其不良贷款率实际上有所下降——大概是加强风险控制的结果。 在海外收入激增112%的带动下,信也科技交出了体面的数字,营收增长15%。看起来相当可喜,表明公司在试图实现中国以外地区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下,国际扩张努力正在取得成果。但如果不考虑海外业务的贡献,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增长不到10%。虽仍好于陆金所和奇富科技的下滑,但与早前强劲的涨幅相比,涨幅不算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出现问题,信也科技根据贷款合作伙伴担保计划,应承担的拨备和信贷损失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出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因而损害了公司的利润,本季度净利润仅增长了0.8%。 陆金所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在财报公布后的第二天下跌约5%,而奇富科技在财报公布后下跌2%。信也科技的股价在发布相对强劲的财报后先是上涨,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回吐了涨幅。三只股票的预期市盈率均低于4倍,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的低迷,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参与控股公司投资 汽车之家引起关注

最新:汽车之家(2518.HK;ATHM.US)宣布,于1月4日透过附属公司与平安资本订立有限合伙权益认缴协议,将以4亿元(6,300万美元)认购平安资本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权益。 利好: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能轻易改变,而且较易受经济情况影响。相比之下,通过像最新的平安投资这样的活动产生现金流,可以帮助汽车之家增加其企业价值。 值得关注:在中国汽车业经历衰退的背景下,市场最近传出汽车之家计划大规模裁员,但有报道引述公司回应,表示整体裁员幅度不及5%。公司在节省营业开支的同时,却有能力作出大额投资,看来有点矛盾。 深度:截至2020年底,平安保险(2318.HK: 601318.SH)旗下的云晨资本持有汽车之家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49%,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市场可能会猜测汽车之家的最新投资决定,是否涉及任何内部信息,因为该公司正在投资其控股股东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一些人亦可能怀疑,汽车之家是否在压力下进行了投资。 市场反应:汽车之家周二在美股市场上升1%,报收30.91美元;该股周三在港股市场波幅不大,中午报收61.2港元,微涨0.7%。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