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战略产业加征关税,房地产政策多箭齐发——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4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 电影《大空头》原型看涨中概股 ▷ 美富豪拟竞购TikTok美国业务 ▷ 大家乐的神州梦仍然遥远 ▷ 舒宝国际申请在香港上市 本周中概股评分:65/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om/shorts/rM9UoAZKH0Q 》》宏观 美国对华战略产业加征关税 上周,任何打算购买比亚迪或蔚来最新电动汽车的美国人,可能感受到了一次价格冲击,因为拜登推出了新的关税政策,将电动汽车进口税从之前的25%提高到100%。此次上调是对包括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微芯片和医疗产品在内的战略性行业关税增加的整体措施的一部分。 这一行动延续了拜登对中国出口采取高度针对性的手段,旨在发展美国自身在这些前沿领域的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行动目前对贸易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仅针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 4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上周,我们获得了一组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上升,尽管是基于非常低的基数。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3%,高于3月0.1%的涨幅,呈现出稳健的通胀模式,不像近几个月出现的几次通缩。然而,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2.5%。 上周发布的其他数据中,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高于3月4.5%的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从3月的3.1%放缓至2.3%。这些喜忧参半的信号与2023年年初的情况类似,当时疫情结束后年初表现强劲,但随即受到疲弱消费者信心的拖累。 电影《大空头》原型看涨中概股 中概股最近持续反弹,上周延续涨势,升至牛市区间,结束了两年多的低迷状态。恒生H股指数上涨3.2%,目前较1月底的低点上涨近40%。MSCI China ETF上涨5%,恒指上涨3.1%。 媒体报道称,电影《大空头》原型、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押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在今年第一季度加大对中概股的购买力度,为此次反弹注入信心。新的监管文件显示,其所管理的对冲基金Scion Asset…
Investors have not been deterred by an earnings slide, wagering that the drugs services company is better placed to weather an industry storm than some biopharma stocks.

泰格医药营收利润双降 政策扶持或可带来转机

虽说净利润大幅收缩近六成,资本市场仍给了泰格医药最新财报不错的反馈,在财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股价大涨8.4% 重点: 从2023年的年报中可以窥见,泰格医药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数量已有缩减趋势 相比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的主阵地仍然是国内,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较小   莫莉 今年以来,整个医药外包服务(CXO)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板块整体悲观,1月底以来,美国国会议员的提案《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的动向,也反复牵动着CX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的股价变动,让其他上市的CXO公司的股价同步受到重挫。相比之下,国内市场为重的临床新药研发外包(CRO)龙头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347.HK; 300347.SZ)却成为资金避风港,即便业绩表现平平,股价却在波动中上行。 上周四,泰格医药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营收及利润同时下滑。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减少8%,净利润仅有2.35亿元,同比减少5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减少20.5%。 虽说净利润大幅收缩近六成,资本市场仍给了这份财报不错的反馈。在财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泰格医药股价大涨8.4%,投行平安证券给出增持建议。该行分析师表示,由于部分来自2022年四季度的订单,因疫情押后到2023年一季度兑现,导致上年同期的营收基数较高,再加上2023年下半年创新药的研发需求减弱,也影响了今年一季度新开的临床项目。平安证券认为,一季度的表现符合预期,全年业绩有望呈现前低后高趋势,逐季实现改善。 泰格医药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包括药物临床研究、器械临床研究等,二是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细分为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医学影像等,这两大板块基本覆盖了国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所提出的全部临床试验的内容,泰格医药 2021 年在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份额达 12.5%,位列第一。临床CRO是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最大的一环,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的支出约占总研发支出的67%。 在一季度财报中,泰格医药并未详细披露业务细节。不过,从2023年的年报中可以窥见,泰格医药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数量已有缩减趋势,截至2023年底共有752个数目,比2023年中期减少了20个项目。2023年净新增的订单金额为78.52亿元,同比下滑18.8%,公司解释一方面因为部分客户在2023年四季度取消之前的订单,或在执行项目中发生了负面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新增订单的过手费(Handling fee)同比大幅下降。 泰格医药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的销售毛利率为37.83%,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平安证券指出,在新签订单相比23年初普遍降价的情况下,泰格医药毛利率能保持相对平稳,是因为轻资产的临床CRO在行业寒冬时能更有效地通过提升效率、优化架构等方式降低成本,对冲价格压力。 值得一提,泰格医药除了CRO的主业之外,也曾长期在医疗健康行业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平台入股了多家已经实现IPO的企业,包括嘉和生物、北海康成、智云健康等。但是,近两年来生物医药行业不景气,泰格医药投资亏损额亦不低,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投资亏损为359万元,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滑92.77%至1275万元。 创新药期待政策支持 受美元加息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药融资活动明显减少,这也大大影响了为药企提供服务的CXO企业的订单收入。因此,许多CXO企业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其中尤以药明康德为佼佼者,2023年来自境外的收入占比已经超八成。 然而,今年1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拟禁止联邦机构购买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及服务,当中点名提到药明康德。对于营收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国CXO企业来说,这条法案可说攸关生死存亡。相比之下,泰格医药的主阵地仍然是国内,2023年约57%的收入来自中国,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较小。 另一方面,近期北京、广州等地密集出台创新医药及生物医药相关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及相应部门从创新药物探索、研发、申报、使用、支付等多角度进行鼓励,有望刺激创新药行业及投融资市场,对于扎根本地市场的泰格医药来说,属利好消息。 虽然疫情之后,泰格医药订单相应减少,但主营业务保持平稳。目前,泰格医药的市盈率约为16倍,高于药明康德的9倍。如果在中国各地政府政策支持下,创新药研发能进一步复苏,泰格医药或迎来更广阔前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drug developer has raised around $400 million in seven rounds of financing. But after burning through cash, the company needs fresh capital to sustain its work on AI-assisted drugs.

AI制药烧钱迅速 英矽智能再冲港股

这家AI制药企业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但其烧钱速度亦十分惊人,急需在更大的资本市场融资“续命” 重点: 英矽智能去年收入同比增长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 该公司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药物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若研发进展不顺,将大幅影响公司市值   莫莉 在去年6月递交的招股书失效之后,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近期更新招股文件,将与2023年底赴港申请上市的同行晶泰科技争夺“亚太AI制药第一股”的名号。 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间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最新的招股书中,英矽智能透露,2023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在2023年9月和2024年1月,英矽智能接连完成两项对外授权交易,合同金额总额最高可达15亿美元,其中与Exelixis(EXEL.US)的合作,让英矽智能可以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这也是亚太地区的第一个AI新药的专利授权合作。 英矽智能的业务主要包括管线药物开发、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三大领域。其中,管线药物开发服务是支柱业务,公司通过研发内部管线候选药物,在其对外授权或实现商业化后产生收入,该分部去年贡献收入3,902万美元。 药物发现服务是与药企等第三方合作,利用英矽智能研发的Pharma.AI平台发现与疾病有关的靶点,识别并进一步研发,从中收取服务费。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则是客户使用Pharma.AI平台时,就该平台的访问权限收取的预付订阅费。2023年,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分别贡献879.6万美元和336.2万美元,期间签订软件客户达50个,新增礼来(LLY.US)、诺和诺德(NVO.US)等大型药企客户。 在大额对外授权合作的加持下,英矽智能去年财务表现稍为好转,除了收入上升,净亏损也同比减少1,019万美元至2.11亿美元。不过,尽管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收入,这间技术驱动公司烧钱速度仍然十分惊人,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到5.6亿美元。 在过去生物医药融资活跃的时期,英矽智能依靠“人工智能+医药”的概念颇受资本青睐。自2014年成立以来,英矽智能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股东名单星光熠熠,包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高瓴资本、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及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等。2022年8月,英矽智能完成了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更获沙特阿美旗下的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公司的投后估值高达8.95亿美元。 截至去年底,英矽智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亿美元,这个金额与不少通过港股《上市规则》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相比,其实已为数不少,但以英矽智能的资金消耗速度来看,可能无法维持一年的运营开支。2023年,英矽智能的研发开支为9,734万美元,同比增长24.5%,行政开支亦高达1,734万美元,当中包括劳工成本、股份薪酬开支等项目。 此外,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截至2024年1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达到8.47亿美元。由此可见,管理层或急于登上港股市场,获得更为通畅的融资渠道,为众多管线的下一步研发提供资金。 AI制药前路未知 招股文件披露,公司旗下拥有涵盖纤维化、肿瘤学、免疫学和其他治疗领域的15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6种已取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其中,小分子候选药物ISM001-055是英矽智能的核心产品,也是研发进展最快的管线。对于AI制药行业来说,这款候选药物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ISM001-055是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发现靶点、并设计化合物的候选药物。 过去两年里,由AI辅助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不断增加,但是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的药物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部分AI设计的小分子药物临床研发进展不顺,导致研发企业的市场估值一落千丈。2022年上市的英国AI制药企业BenevolentAI(BAI.AS)曾备受瞩目,但是其核心管线BEN-2293在II期试验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公司随后裁减一半员工,股价亦下跌超过90%。 英矽智能的ISM001-055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项目,在中国和美国近40个研究中心同步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中美国2a期临床试验已于 2024 年2月完成首批患者给药,在中国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该候选药物的研发情况,或对公司业务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港股和A股市场尚无AI制药企业上市,另一间冲刺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在2021年的最后一轮融资中,投后估值高达19.7亿美元,比英矽智能高出一倍有余。与其他AI制药公司相比,英矽智能不仅拥有自我造血能力,通过管线授权持续产生营收,还拥有进展较快的自研管线,值得投资者长期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WuXi AppTec has recently come under fire from U.S. politicians who want to ban government-backed projects from buying its services, causing the stock to lose about half of its value this year.

快讯:药明康德获贝莱德增持61.8万股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数据显示,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于3月26日增持61.8万股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H股,持股量从5.99%增至6.15%。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获得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虽然贝莱德未有透露增持的每股平均价,但以3月26日的股价水平计算,这宗交易应暂时录得账面亏损。 深度: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2018年分别于港交所与上交所上市。它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型医药外包服务(CXO)公司,全面覆盖从药物发现至商业化的全产业链业务。由于国内医药研发及生产服务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海外医药创新服务需求也保持旺盛状态,药明康德近年业务不断扩张。但该公司最近遭到了美国政客的抨击,希望禁止联邦政府支持的项目购买其服务,导致该公司股价今年已下跌了约一半。 市场反应:药明康德周三股价上涨,中午收盘升2.3%至37.6港元,但仍接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S. banking giant JPMorgan purchased 1.57 million Hong Kong-listed shares of WuXi AppTec for HK$75.33 million on Feb. 8.

快讯:摩根大通斥7,500万港元增持药明康德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资料显示,外资大行摩根大通2月8日增持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约157万股H股,持股量从12.86%增至13.27%,涉资约7,533万港元。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的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摩根大通这次增持的平均股价为 47.9369港元,以药明康德周五的中午收盘价计算,它录得逾12%账面损失。 深度: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2018年分别于港交所与上交所上市。它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型医药外包服务(CXO)公司,全面覆盖从药物发现至商业化的全产业链业务。由于国内医药研发及生产服务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海外医药创新服务需求也保持旺盛状态,药明康德近年业务不断扩张,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已连续15个季度录得同比收入增长。不过,该公司最近陷入争议,因为几位美国议员提议立法,禁止联邦机构和联邦政府资助的机构,购买该公司的设备和服务。 市场反应:药明康德周五股价上涨,中午收盘升5.9%至41.35港元,但仍接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minent US targeting casts shadow over future of WuXi AppTec

美国针对一触即发 药明系前景蒙尘

美议员推《生物安全法》拟禁止联邦机构或接受联邦资助的机构,购买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与服务,药明康德等CXO企业遭点名 重点: 药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过65%来自美国 药明康德澄清从未赞助涉军项目,亦没有直接收受相关投资      李世达 中美竞争正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转向“医药战“。1月26日,一则报道令中国多家CXO(医药代工)企业股价应声下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跨党派提案,拟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及服务。对于营收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国CXO企业来说,这条法案可说攸关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后,遭点名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价在A股及港股两市应声急跌,其关联公司药明生物(2269.HK)、药明合联(2268.HK)无一幸免。药明康德从25日收盘价76.2港元,三个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达22%;药明生物股价则跌去31%。 对于上个月才刚刚宣布大手笔回购股份的药明系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这项新法案被称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等多位议员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国寻求主导生物技术作为未来产业,且该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多次与解放军实体合作”,当局有权迫使他们交出数据。 在参议院提出类似提案的参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表示,当前中国生技公司正透过医疗检测,收集全球数百万人的基因数据,许多被抽血的美国公民,并不知道谁有权查看其DNA与敏感数据。随着生技领域发展,中国能够大幅收集这些数据,在未来中美科技战中占据上风。 法案直接点名药明康德,指其曾赞助“军民融合活动“,接受“军民融合基金“的投资,并指其同系的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曾是解放军医药科技的教授之一。 对于这些指控,药明康德发布自愿性公告,指法案有关药明的内容”不恰当也不准确“,重申公司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澄清公司从未赞助过涉军项目、没有直接收受相关基金投资。 是否”极小概率事件“? 药明生物则发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陈智胜有关解放军医药科技学术头衔,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讲座后,作为一种礼遇而授予,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惯例。强调陈智胜没有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或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工作过,也没有从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中获得过任何报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案,到成为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几年的时间。“陈智胜说。 陈智胜口中的”极小概率“事件,几乎推翻了公司为了挽救股价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后,药明系股价仍持续下跌。 药明康德营收超过八成来自境外。根据2023年中期业绩,药明康德境外业务占总体营收的82%,美国占比超过65%,来自中国境内的收入仅占17%。药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营收有54%来自北美。 药企眼中的”富士“ 药明系对于欧美药企来说,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于苹果。欧美药企负责新药研发、品牌及销售,而像药明系这类的CXO企业,则负责技术相对没那么尖端的研发、验证与生产,提供外判代工服务。顶尖药企集中在欧美,意味着中国CXO企业收入仰赖海外,很难改变。 尽管不少中国分析师认为,有关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将会在更多层面被检视。像药明系这样与美国企业广泛合作并掌握敏感数据的企业,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事实上,在生物科技领域禁止中国企业的呼声,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现,当时有16个保守团体致信国会参众两院,呼吁在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与”敌对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中国的华大基因(300676.SH)签订合约。 总统拜登最终签署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中,与中国相关的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受到重点关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因此无论法案最终是否成为法律,美国政府逐渐收紧与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政治风险不得不察 然而,有投资银行认为市场目前的反应过于激烈,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即使该法案成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联邦资金的项目外判给海外公司。药明康德作为一家高性价比的服务提供商,可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中得益。大和则称,药明生物曾于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中排除,或可作为类似事件的参考,将药明生物评级由”持有“上调至”买入“。 医药研发仍是增长快速的领域,目前药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于药明生物的21倍,仍高于同业凯莱英(6821.HK;…

地方债压力加剧,风能、太阳能超越煤电——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中国债务/GDP比重达到288% ▷ 国有航司亏损严重 ▷ 风能、太阳能超越煤电 ▷ 恒大被勒令清盘 ▷ 特斯拉用宁德时代设备建新工厂 本周中概股评分:4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地方债压力加剧 最新的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的债务负担正变得越来越沉重,尤其是对地方政府的冲击尤为严重。财新的数据称,去年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上升至创纪录的288%,比2022年高出13.5个百分点。另一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去年为其债券支付了创纪录的1740亿美元利息,这还不包括账外借款。 这两个数字不仅显示出中国正试图通过增加债务来摆脱经济放缓,而且还显示出随着地方政府传统的土地销售收入枯竭,这些债务正逐渐压垮地方政府。西方的观点一般认为这种增长的债务在是不可持续的,但日本的例子表明,在某些亚洲国家,这种状况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PMI指数呈现复杂局面 PMI指数在一月份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显示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收缩。在增长方面,财新PMI本月报告为50.8,与12月持平。但官方PMI报告为49.2,虽然较12月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的荣枯线。 数据的分化似乎显示,在当前的经济放缓中,私营部门的表现优于中国庞大的国有部门,因为财新PMI主要集中在前者的公司,而官方PMI则聚焦于后者。出口在报告中是一个亮点,因此私营部门公司很可能从该领域的强劲表现中受益。 中国股市重回跌势 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激励下,中概股一度有所回升。但是之后还是缺乏正面消息,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上周重回跌势。恒生H股指数上周下跌了2.6%,而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了5.6%,恒指跌2.6%。 上周,副总理何立峰也开始呼吁采取更大行动来支持中国低迷的股市。北京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鼓励主要机构不发布关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报告,以及禁止部分卖空操作。但似乎没有一项措施产生太大效果。 》》行业 国有、私营航司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