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为消费者提供“Choice” 服务 推动阿里国际收入增长
该电子商务巨头的国际业务最新季度收入增长 45%,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强劲增长 重点: 阿里国际上,“Choice”服务占速卖通B2C平台整体订单量超过70%,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首席执行官蒋凡表示,快速增长的关键是商业模式的升级、供应链布局、产品创新和持续投入 余特莉 阳歌 亚马逊 Prime要留神了。随着推出一年的速卖通Choice 服务成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简称阿里国际)的主要新增长动力,阿里国际正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迅速获得关注。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 (BABA.US; 9988.HK) 的国际子业务的业绩报告显示,其在截至 3 月的最新季度增长快速,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强劲增长。该业务已成为母公司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周二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阿里国际截至 3 月份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45%至 38 亿美元。主要得益于速卖通的稳健订单和收入增长。速卖通是阿里国际的国际零售平台,主要以跨境模式向全球众多市场销售产品。本季度,阿里国际旗下主要平台的总订单量同比增长 20%。 截至 3 月的财年,阿里国际业务的年收入同比增长 46%,达到创纪录的 142 亿美元,占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的10% 以上。除了速卖通,阿里国际其他主要资产还包括专注于东南亚的 Lazada,以及专注于欧洲和中东市场的土耳其电商平台 Trendyol。 阿里国际首席执行官蒋凡表示:“阿里国际能够实现快速、高质量的增长,得益于我们注重升级商业模式和供应链布局、产品创新以及对重点市场的持续投入。” 公司表示,将增加对重点市场的投资,以改善客户体验、扩大客户群并巩固市场地位。 在众多资产中,速卖通已成为公司最触目的业务之一。阿里巴巴于 2010 年推出了这个B2C电商平台,其服务目前覆盖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通过收购获得的 Lazada 和 Trendyol 之外,公司还运营专注于南亚的 Daraz。 除了这些 B2C 平台外,阿里国际还运营着 B2B 电商平台 Alibaba.com,这是阿里巴巴 于1999 年成立时开展的首个业务。 去年 3 月,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宣布重组为六个独立业务集团,即中国国内电商、国际电商、云计算、物流、大文娱以及本地服务。此后,阿里国际组建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和董事会,让其能够制定自己的战略,以期在国际电商领域获得更大的份额,并与 Temu 和 Shein 等本土同行展开竞争。 速卖通成耀目之星 在最新一个季度,阿里国际旗下各 B2C 零售平台的收入同比增长 56%,达到 30.9 亿美元,占该部门总收入的81% 以上。公司没有对不同平台的收入进行细分,但强调速卖通是表现最亮眼的,其 Choice 服务近期取得了显著增长。 Choice于去年 3 月推出,为买家从众多类别中挑选实惠的产品,不需要会员资格。公司表示,Choice在提升整体客户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其迅速扩大速卖通的客户群和购物频率。推出仅一年后,截至 4 月Choice 的订单占速卖通总订单达 70% 以上。 带有 Choice 标签的商品可享受一系列优惠,在覆盖的 50 多个市场中,大多数地区也可获免费送货服务。截至2023 年 12 月,Choice 还在 20 多个国家或地区提供免费退货服务,其中 23 个提供送货保证,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等一些国家或地区,订单最快可在五天内完成。Choice 还为部分商品提供更高的折扣。 本季度,速卖通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物流业务菜鸟的合作,利用包机和菜鸟的海外仓库,提供更快的配送服务。基于这个优势,速卖通的5 至 10 天内送达的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抓住最新的发展机遇,速卖通加大了营销投入,利用不同方法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其中包括邀请网红参与其在英国的新直播社群,以及任命名人担任中东和韩国的形象大使。 平台还成为将于德国举行的2024 年欧洲杯的独家电商平台赞助商,在 6 月 14 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赛事期间,会投放数百万欧元用于提供折扣优惠和加大客户的粘度。 在阿里国际的其他平台中,Trendyol 继续实现双位数的订单增长,并进一步拓展其在海湾地区的跨境业务,目前已成为该区下载量最高的电商应用程序。本季度,Trendyol 还进行了额外投资,以扩大其商品类别并改善配送服务。 Lazada 继续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由于变现增加和运营优化,平台本季度的单笔亏损大幅收窄。 由于跨境增值服务的增长,阿里巴巴国际站本季度的营收增长 11%,至 7.16 亿美元。 阿里国际本季度经调整后的息税摊销前利润 (EBITA) ,从去年同期的 3 亿美元亏损扩大至 5.66 亿美元亏损,主要是公司在本季度进一步加大对Choice的投入并支持 Trendyol 的扩张。 蒋凡在阿里巴巴集团财报电话会议上补充:“阿里国际的业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会努力通过提供完善、更好的商品供给和服务,获取有质量的增长。同时,我们会专注于经营效率提升,包括部分业务持续的亏损收敛,以更高效的投入,继续在全球各个市场积极拓展。” 去年 11 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其分拆计划作出了改变,搁置分拆云业务,并不再为盒马生鲜作出上市安排。鉴于目前的市场情绪,而近期境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出现反弹,阿里国际是否会继续自己的融资计划仍然有待观察。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还刚宣布,正积极准备在 8 月底前,将香港上市地位升级为主要上市地位,让中国投资者更容易投资其股票,从而提高其流动性。…
电商傲基科技求上市 渐降第三方平台依赖
这家曾多次申请在A股挂牌的跨境电商企业,最近转战港交所争取集资上市 重点︰ 傲基科技去年盈利达5.2亿元,同比增长133% 该公司近年持续降低对亚马逊的依赖,相关平台的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83.9%,降至去年的53.8% 欧美美 中国跨境电商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从2019年从内地新三板退市后,曾先后冲刺上交所科创板及深交所创业板,最终都无功而返。最近,这家主要通过亚马逊(AMZN.US)等第三方平台从事跨境企业对客户(B2C)业务,专注于提供Allewie、Ironck、Likimio、Shacerlin、Hostack和Fotosok等家具家居类产品的企业,毅然决定转战港交所,并找来华泰国际作为独家保荐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销售收入计,傲基科技的6个产品品类(包括床架、食品柜、梳妆台和梳妆椅等)在亚马逊美国网站排名第一,去年旗下11个品牌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超过1亿元;其包括床架、床、冰箱、衣柜及抽屉柜等10个产品品类,在亚马逊美国网站的市场份额也占10%以上,而其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平均退货率只有3.5%,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傲基科技过去三年的收入比较不稳,2021年达90.72亿元,2022年跌至71亿元,到去年再增至86.83亿元;至于盈利方面,2021年亏损5.9亿元,2022年成功转盈,赚了2.23亿元,去年再增长133%至5.2亿元,主要因为毛利率持续改善,由2021年的20.9%,升至去年的34.5%。 公司在2021年亏损,主要与亚马逊的封杀事件相关。当年正值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崛起之时,中国多家知名亚马逊“大卖商”接连被亚马逊封号,当中便包括傲基科技,另外还有帕拓逊、通拓、有棵树等,所有热销产品都无法出售,严重影响这些电商的现金流,部分更不得不变卖资产套现保命。 亚马逊当时解释,封号是因为发现有卖家滥用评论,出现严重违规行为。亚马逊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意思上就是有卖家涉嫌参与俗称“刷单刷好评”的虚假产品评论等。经过亚马逊一连串调查后,各大电商平台的账号也陆续解封,但也足以吓怕一众在亚马逊平台做生意的中国商家。 傲基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也提及,当时在发现员工参与与亚马逊事件有关的非官方推广评分或评价的情况后,已立即要求所有相关员工于2021年5月停止使用非官方推广评分或评价,同时开展内部审查,并对网店进行了检查,以及实施相关补救措施。 经历了亚马逊事件之后,傲基科技也深明不得再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通过亚马逊销售商品的占比由2021年的83.9%,下降至去年的53.8%;而通过沃尔玛(WMT.US)的占比就由2021年的3%,增至去年的9.8%;Wayfair的占比则由1.7%,增至去年的10%,至于包括eBay在内的其他平台的占比就由2.2%,增至3.1%,公司也开始推进自营网站的销售。 但从数据上看,傲基科技仍然十分依赖亚马逊平台。 除了电商业务外,公司近年也加强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目前与超过700家电商公司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更设立了全球多级仓储物流网络,截至去年底,在美国主要港口城市及欧洲营运27个海外仓储设施。 加强物流业务 2021年,傲基科技物流解决方案的收入只有4.9亿元,占总收入5.4%,到2022年收入已增至7.75亿元,占总收入升至10.9%,去年该业务的占比更大由提升至19%,收入比2022年增长1.13倍,达16.53亿元。 傲基科技在招股文件中提到,这次上市集资将用于扩张业务,以提升业务规模,包括建立全球打样中心,以实现快速打样及标准化;优化产品开发及减少产品开发开支,以及升级仓储及物流系统等;其次是用于加强数字化,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另外就是用于潜在投资或并购,剩下的用于一般营运。 不过在目前中美关系仍然紧张的大局下,中国企业在美国做生意并不容易,不知何时会再受到制裁,高度依赖亚马逊、沃尔玛及Wayfair的傲基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也提醒投资者,如果中美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我们无法向阁下保证日后我们的业务将不受影响。”公司也明言,美国政府可能不时实施可能对公司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或导致第三方电商平台政策出现变更,甚至影响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 2012年至今,傲基科技完成4轮融资及8轮股权转让,当中投资者包括景林、深圳创投及红杉等,每股代价从0.66元一直增至16.8元,翻了24.5倍,而按最后一轮融资每股售价16.8元计算,估值高达64.68亿元。不过,港股今年表现疲软,包括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京东(9618.HK; JD.US)等电商巨头股价今年均录得跌幅,傲基科技如果希望以理想估值登陆港交所,估计要花费一番功夫来说服投资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涂鸦智能亏损收窄 股价仍存一定风险
涂鸦智能上季毛利率创新高,亏损亦大幅收窄,但公司估值并不算便宜 重点: 涂鸦智能去年第四季总收入升42.2%,占比最大PaaS收入增长44.6% 腾讯持股去向与中美关系将是左右股价未来表现的关键 白芯蕊 物联网(IoT)云端平台涂鸦智能(TUYA.US;2391.HK),去年股价飙升33.5%,为少数能够跑赢恒指兼录得升幅的中概股,但踏入2024年后表现不济,迄今为止已回吐逾一成。 涂鸦智能背景絶不失礼,集团是全球最大物联网平台式服务商(PaaS),市占率达16%,业务覆盖物联网、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其核心IoTPaaS能提供云平台、手机应用程序(App)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以“让设备聪明起来”为使命,辅助传统OEM及品牌商,完成产品智能化转型,向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物联网化服务。 由于涂鸦智能底层架构为物联网云平台,透过采用混合云架构,部署不单止在亚马逊(AMZN.US)旗下AWS及微软(MSFT.US)的Azure,还有广泛应用在腾讯云等平台,故能够帮助客户在数码化产品在云上快速开发。 据IoT Analytics研究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超越113亿个,估计2021至2025年复合增长达21.8%,在物联网连接数规模持续提升下,作为物联网云端平台龙头的涂鸦智能将会受惠。 创办人二次创业 由王学集于2014年创办的涂鸦智能,是他个人第二次创业。涂鸦智能背景与内地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关系密切。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王学集,大学时期开发内地最受欢迎的通用型论坛程序PHPWind,随后被阿里巴巴在2008年5月收购,王学集被纳入阿里巴巴体系,成为阿里云第一任总经理,更将阿里云打造成中国云计算行业标的。 王学集在2014年与PHPWind联合创办人,即当时已是阿里巴巴员工的陈燎罕及周瑞鑫先后离职阿里,并着手创立涂鸦智能。王学集出任行政总裁,陈燎罕任总裁,周瑞鑫则出任首席技术官。 由于涂鸦智能将消费与物联网领域场景结合,降低产品智能化转型的门槛,同时涂鸦推出物业、酒店及线下商业等垂直式软件即服务(SaaS),推动传统行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令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更在2017年成为Google Home全球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除创办人出身自阿里体系外,涂鸦智能与腾讯(0700.HK)关系也紧密,因为腾讯作为涂鸦智能重要股东之一,双方在云业务上深度合作,腾讯云更为涂鸦智能提供IaaS(基础结构即服务)支持,涂鸦则作为IoTPaaS与SaaS供应商,同时亦丰富腾讯在互联网产业生态,可为一举两得。 平台适用性高 华泰证券去年便曾发表报告,相对小米(1810.HK)、华为、海尔智家(6690.HK;600690.SH;690D.DE)等终端设备IoT平台,涂鸦品牌中立性高,具有全品牌、全方位接入能力,加上拥有足够开放兼容技术架构,令涂鸦平台在海内与海外均能适用,为集团最大竞争优势。 涂鸦智能最近发表的季度及年度业绩,亏损分别收窄逾五成。第四季度净亏损按年大幅收窄52.4%至1,082万美元(7,774万元),总收入则有6,440美元,按年增长约42.2%,当中占比最大的PaaS收入按年增长约44.6%,达4,720万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3%);SaaS业务表现也不俗,按年升19.3%至950万美元。 值得留意是涂鸦智能上季毛利率创新高,按年升2.7个百分点至47.3%;其中PaaS毛利率升3.3个百分点至44.8%,主要是受惠产品组合变化及产品价值提升,以及物联网芯片和原材料拨备亦减少推动。 不过,市场认为涂鸦智能毛利率短期内难进一步扩张。据彭博资料显示,投行估计涂鸦智能今年第一及第二季毛利率会回落至46.9%,下半年才会回升至47.3%。 另一方面,虽然市场推算涂鸦智能今年收入增长达14%,但始终仍未能扭转亏损局面,继2023年净亏损6,032万美元后,市场预计2024净亏损达3,397万美元,明年则缩至净亏损2,693万美元。 估值贵难撑股价 涂鸦智能在香港上市后,至今股价仍未返回当年水平,目前比2022年7月招股价19.3港元低逾两成。虽然如此,但估值绝对不平。参考未有出现盈利的科网企业估值惯例都是以市销率(P/S)评估,目前涂鸦智能市销率为4.7倍,对比商汤(0020.HK)及金蝶(0268.HK)分别4.5和3.8倍高,意味股价不便宜,随时有调整空间。 还有两点要留意,腾讯为涂鸦智能股东之一,持股超过一成,但腾讯过往减持京东(9618.HK)、美团(3690.HK)等股份后,都触发股价调整,因此其投资去向会是关键之一。此外,涂鸦智能2022年被美国证交会列入暂时性除牌名单,中美关系变化也会影响股价变化,投资者宜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超越阿里抛离京东 拼多多暂成电商之王
在国际平台Temu的推动下,拼多多三季度取得强劲增长,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重点 拼多多的国际平台Temu自2022年9月推出以来增长迅速,有分析机构估计,它贡献了拼多多三季度收入的28% 这家主打优惠的电子商务公司比阿里巴巴更具优势,因为它与供应商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对采购、定价和库存拥有更大控制权 陈竹 在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京东(JD.US;9618.HK)双雄称霸多年后,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突然多出了一头领头羊。 上周,拼多多(PDD.US)的估值超越大幅下滑的阿里巴巴,成为竞争激烈的电商新宠。截至周四收盘,拼多多以1,860亿美元(13,282亿元)的市值位居榜首,虽然仅仅超越阿里巴巴的1,850亿美元,但却遥遥领先京东的420亿美元。这一分水岭标志着拼多多持续多年的出色表现迎来高潮。 在公布强劲的三季度业绩,包括收入大增逾90%、利润增长45%之后,这家成立仅八年的初创公司,成功超越行业老兵阿里巴巴。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主打廉价商品以及创新的团购模式,这种模式引起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的共鸣,尤其是在中国不那么富裕的小城市。尽管拼多多成功的背后有多种因素,但强有力的国际扩张,是其最近市值飙升的主要推动因素。这与阿里巴巴在中国之外取得成功的曲折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更详细地解读拼多多的海外增长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到,阿里巴巴地位下滑,很大程度要归因于中国对互联网行业的打压,这也让拼多多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20年发表演讲,批评中国监管机构,这普遍视为该公司成为打压的起点,后来因为反竞争行为,这场打压蔓延至其他主要互联网企业。 此后,阿里巴巴基本上一直在勉力前行,不过在它3月份宣布将分拆成六个部分后,投资者兴奋不已,很多人表示此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有关反垄断的担忧。但上个月,就连这一计划也陷入了困境,阿里巴巴表示由于市场变化,将不再分拆云业务。 尽管阿里巴巴已式微,拼多多却正好相反,尽量避免争议,只专注于核心的电商业务。该公司三季度营收总计688亿元,大约相当于阿里巴巴2,248亿元的三分之一。但是,相比于阿里巴巴营收同比仅小幅增长9%,拼多多却近乎翻了一番,营收增幅达94%。 拼多多在公告发布当天的股价飙升了17%,并在之后保持住涨幅,导致市值超过阿里巴巴。这轮上涨使拼多多的市销率(P/S)达到7.48倍,远高于阿里巴巴的1.45倍。在市盈率(P/E)方面,雅虎财经的数据显示,拼多多也达到了32倍,是阿里巴巴10倍市盈率的三倍。 国际业务大获成功 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拼多多超过了阿里巴巴,可能与其国际业务Temu的成功有关。据移动应用追踪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自去年9月推出以来,Temu 迅速扩张,仅在美国就获得了逾5,200万的月活跃用户。目前全球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这项服务。 虽然拼多多在最新财报中没有提供Temu的具体财务数据,但据高盛估计,该服务在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中占28%左右。它在国际上的成功与阿里巴巴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海外业务历史更为悠久,但在其整体业务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拼多多在海外的成功,直接借鉴了它在国内的做法,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在当前环境下,随着全球购物者努力应对高物价和通货膨胀,这种重视价格的策略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坦白说,谁不爱便宜货呢。 Temu以极低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各种商品,比如耳机4美元,帽衫15美元。这些商品从中国发货,利用了拼多多在短时间建立起来的广泛商家网络。该公司对这个网络的把控极为严格,有助于它把价格压到最低,使其拥有比阿里巴巴更大的优势。 阿里巴巴运营得更像是一个市场,为商家提供支持,但基本上让它们经营自己的店铺。相比之下,拼多多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供应商建立直接关系,使其在采购、定价和库存方面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看起来,拼多多在海外采用的策略与推动它当初在中国取得增长的策略相同,就是积极利用营销和折扣来推动扩张,优先考虑营收增长而非短期利润。在2021年实现盈利之前,拼多多曾处于亏损状态多年。 这并不是说,拼多多的国际扩张没有挑战。随着它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由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问题上的关切,它已经招致不必要的政治审查。今年4月,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概述了对Temu等中国快时尚平台在贸易实践、劳工问题、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担忧。 在快时尚电子商务领域,拼多多还面临着来自Shein等公司的激烈竞争。Shein同样来自中国,而且同样专注于超低成本产品,并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去年,这两家公司曾因诋毁性言论和垄断指控等问题打起了官司。今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但此番纠纷表明,拼多多在海外扩张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最近,就连亚马逊(AMZN.US)似乎也加入了战局,为那些销售价格低于20美元服装的商家提供异常低廉的收费标准,此举似乎直接针对的是Shein和Temu。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拼多多若要取得持续性的成功,将取决于国际业务的增长。这让它明显领先于阿里巴巴,但并不能确保它的成功,因为拼多多在全球舞台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市场的老牌公司,以及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tellantis入股零跑 大华成大赢家
内地电动车企业零跑汽车,向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配股,同时零跑主要股东大华亦向Stellantis出售股份全身而退 重点: 零跑溢价19%配股引入Stellantis,但股价急升后随即急挫 集团创始人朱江名承诺,十年内不会出售股份 白芯蕊 中国汽车制造业冲出国际,今年来首次超越日本及德国,登上全球出口第一的宝座,海外企业见机不可失,纷纷投资内地电动车企业。继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战略投资蔚来集团(NIO.US; 9866.HK)后,德国的大众汽车(VOW.DE) 紧接入股小鹏汽车 (XPEV.US; 9868.HK),之后又有上汽集团 (600104.SH)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快上汽奥迪开发电动车,连全球第四大车企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STLA.US)上月亦宣布,入股内地电动车生产商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63.HK)。 不过,Stellantis宣布入股后,零跑股价翌日(10月27日)大幅波动,开市虽裂口高开11.4%见41港元,不久即掉头急挫,最低见31.5港元,收市报32.8港元,仍跌近11%。 Stellantis成零跑大股东 据通告显示,零跑以每股43.8港元,向Stellantis发行1.94亿新H股,涉及金额85.1亿港元 (79.6亿元),较10月25日收市价36.8港元溢价19%。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浙江大华技术 (002236.SZ)(简称大华),亦向Stellantis出售9,000万股零跑股份,当中包括4,500万股H股,以及4,500万股内资股,占零跑已扩大股本6.73%。 完成整项交易,Stellantis于零跑持股逾两成,一跃成为零跑大股东,同时获得两个董事会席位,并与零跑成立合营公司,发展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出口及销售业务,以及独家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 大华为内地以视频为核心的安全防范(简称安防)龙头企业,近年更拓展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业务。而零跑汽车与大华关系密切,除创始人朱江明与傅利泉来自大华外,副总裁曹力、周洪涛亦曾是大华前员工,虽然是次向Stellantis出售股份后,大华不再持有零跑股权,但零跑智能座舱控制器,及软件与智能驾驶控制器等相关技术,都由大华提供。 零跑本月1日发通告表示,创始人朱江明自愿承诺,未来十年不会转让或减持零跑股份。朱江明目前持有零跑8.1%股权,相当于向Stellantis发新股后已扩大股本6.93%。 无可否认,中国电动车产业已达到世界级水准,尤其特斯拉(TSLA.US)在上海设厂后,中国的特斯拉转采用国产制汽车零件,变相令中国汽车产业大幅升级,单是一体化压铸技术,便掀起汽车制造工业革命,已令生产流程大幅减少,不单只特斯拉受惠,也令内地汽车企业得益。 外资纷入股内地车企 电动车已为大势所趋,全球传统燃油车企业为免落后对手,都入股内地电动车企业,以最短时间获得相关技术。以大众为例,除入股小鹏外,早于2021年便入股A股电池公司--国轩高科 (002074.SZ),更是国轩高科最大股东(截至6月底止持有24.7%股权),同时大众已为下一代电池做准备,目前是美国上市主打固态电池的QuantumScape(QS.US)策略性股东。 至于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是由标致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创立,目前旗下包括标致、雪铁龙、Jeep及玛莎拉蒂(Maserati)等多达14个汽车品牌,虽然在燃油车市场经验丰富,但也是缺乏电动车技术。 海通证券就指出,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中面临重重挑战,特别是在广汽菲克退出后,仅剩标致和雪铁龙等品牌,并缺乏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故一直在内地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现时收购零跑股权,对Stellantis在电动车业务上有帮助。 其实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越来越大,除了中国汽车新势力“蔚小理”外,小米(1810.HK)也扬言旗下电动车明年上半年可量产,海外则有亚马逊(AMZN.US)支持的美国电动车企业Rivian(RIVN.US)正在努力追赶,还有苹果(AAPL.US)电动车亦有望登场。 至于中国电动车一哥比亚迪(1211.HK),销量已快赶上特斯拉,截至上季只是较特斯拉少卖3,000辆,在市占率被大幅威胁下,特斯拉掀起减价迎战,最终令利润受损。集团最新业绩看到,第三季纯利不单急跌44%至18.5亿美元,毛利率亦按年急跌7.2个百分点至17.9%,业绩公布后,特斯拉当日股价应声急挫9.3%。 大华售股一石二鸟 此外,国际车企入股内地电动车企业也不代表一帆风顺,要留意近年内地有多间新势力车企出现倒闭,例如曾被认为是未来电动车之星,获英特尔资本及伊藤忠商事融资的奇点汽车,其关联公司早前已被申请破产审查,曾与鸿海集团(2317.TW)签战略合作协议的拜腾汽车亦已申请破产。 今年上半年,零跑亏损22.8亿元,按年略有改善,但收入只升14%至58.1亿元,增幅并不显著。从彭博数据显示,市场估计零跑2023至2025年仍会录得亏损,最快在2026年才可实现盈利,意味Stellantis在零跑的投资变数极大。 反而整个交易最大赢家是大华,不单在零跑股权上全身而退,大华发表的通告,预计集团利润将增加45.5亿元,超过集团去年净利润1.96倍,若零跑引入Stellantis后在电动车竞赛中脱颖而出,由于相关多个主要技术由大华提供,变相订单会有一定保证,可为大华在汽车业务上大放异彩,实属一石二鸟之举。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市场要闻:沽空机构狙击拼多多 指Temu存安全风险
Grizzly Research 指斥,拼多多旗下的Temu隐藏恶意功能,触发拼多多股票被抛售 余特莉 沽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周四指斥,折扣电子商务巨头拼多多 (PDD.US)的 Temu 购物App,包含“攻击性形式的恶意软件/间谍软件”,指这款国际购物应用程序包含隐藏功能,可以在不知情下收集用户数据。它补充说,拼多多打算“非法出售从西方国家客户那里窃取的数据,以维持一种注定会失败的商业模式。”周四指斥 报告发布后,拼多多在美国的股价周四下跌 7.2%,收市跌 4.9%,报 96.61 美元。 截至周五下午,公司尚未就指控发表声明。 Temu 一年前在美国上线,通过提供大幅折扣的商品(其中许多来自时尚行业),瞬即成為美國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程序。 截至3月,仍稳居美国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首位,精打细算的年轻消费者纷纷涌入,对美国巨头亚马逊(AMZN.US)及中国快时尚Shein构成威胁。 Grizzly Research 在报告中说,Temu“显然比Tik Tok 更危险”,指的是这款广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而且更是中国人拥有的。 拼多多并非第一次被指存在安全问题。 今年 3 月,谷歌将拼多多应用程序从Google Play 商店下架,理由是发现了恶意软件。 Google Play 商店中仍续停止下载拼多多,但 Temu 在商店里仍可以下载。 Grizzly Research 的报告还对拼多多的财务状况提出质疑,直斥公司的财务数据“非常不可靠”。 报告指拼多多的会计不透明,是一个“黑匣子”,并指该公司自 2018 年以来,就没有任何人担任首席财务官。 Grizzly Research 的拥有人是齐格弗里德·G·埃格特 (Siegfried G. Eggert),在创立Grizzly Research前是一名分析师。它是少数恶名昭彰的沽空者之一,与浑水等公司一样,经常针对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 Grizzly 表示,“它是通过深入的尽职调查,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差异化的研究见解。” 中国游戏巨头腾讯(0700.HK)一直是拼多多的支持者。公司在 2018 年被另一家沽空机构攻击, 当时拼多多成为德克萨斯州沽空机构Blue Orca 的目标,Blue Orca指刚上市不久的拼多多“不可投资”,更夸大了销售额和商品交易总额(GMV),理由是拼多多在证券交易所文件,与提交给中国政府的文件中的财务数据存在差异。 最新的攻击发生在拼多多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后两周,业绩显示收入同比增长 66% 至 523 亿元(71 亿美元)。 由于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中国越来越注重价格的消费者纷纷使用该服务,令拼多多净利润增长了 47%,达到 131 亿元。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趣店公布最后一公里配送转型计划
这家曾经的中国在线消费贷机构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试验性地推出了新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重点: 趣店宣布将成为最后一公里配送专家,初期主打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市场 公司已经正式结束了原来的在线消费贷款业务,目前正在逐步收缩推出不久的预制菜业务 阳歌 答案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今年年初以来,投资者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曾经的中国消费贷先驱趣店集团(QD.US)要何去何从,而这就是答案。自从几年前决定放弃原来的金融科技业务以来,趣店尝试过很多新的领域,但均以失望告终。 据周四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该公司有充足的现金用于最新的尝试,进军最后一公里配送领域,截至6月底,它的现金持有量为50亿元(6.8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它逐步退出的原消费贷业务,在北京最初允许民营初创企业,进入由大型国有机构主导的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时,该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后来北京改变了主意,担心很多像趣店这样的新玩家缺乏经验,最终可能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在随后的整顿行动开始后,大多数公司都倒闭了,但奇富科技(QFIN.US)和信也科技(FINV.US)等几家公司幸存下来,它们主要是贷款的中介,撮合银行与消费者和小企业之间的贷款。 说实话,趣店的最新计划,看上去远比它之前涉足的教育和前不久尝试的预制菜在内的多元化业务有趣。相比于这两个领域,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一个相对未开发的领域,随着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等新技术的到来,它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Grand View Research估计去年全球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的规模为1,320亿美元,并预计2023年至2030年间,该行业的年增幅将达到8.8%。 尽管如此,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挤满了初创公司,它们也看到了这一巨大潜力;另外还有亚马逊(AMZN.US)和中国自己的京东(JD.US; 9618.HK)等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和京东都展示了在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努力。从这一点来看,趣店初期主打较小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决定似乎相对明智,可以避开巨头,至少初期可以。 趣店的公告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至少乍一公布没有,股价在周四暴跌17%。但在这里我们需要退一步,来了解更大的背景。由于投资者对该公司下一个商业模式的预期,该股自5月中旬以来实际上已经涨了一倍多。即便是经历了周四的抛售之后,该股现在仍比5月中旬的价格高出60%以上,大约是年初的两倍。 即使经历了最近这一轮抛售,该公司的市值仍然有4.4亿美元。当然,这只是它在2017年IPO后的鼎盛时期约35亿美元市值的零头。但这也不是小钱,可能既反映了该公司持有的大量现金,也体现了对新业务的一些谨慎预期。 巨大潜力 说了这么多,我们接下来就简要介绍一下趣店最新的季度财务数据,然后快速了解一下与它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策略相关的有限新信息。 该公司最新的财务数据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它们主要反映的是日趋停止的业务。趣店二季度的营收只有1,11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054亿元。该公司表示,由于正式结束了以前的放贷主业,该业务的收入降至零。 相反,它的收入来自于趣店食品品牌下的即食餐饮业务的剩余订单,该业务目前正在逐步清盘,不久也将降至零。趣店表示,去年12月开始试点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也带来了一些收入。因为这项业务的缘故,公司二季度的一般和行政成本同比增长88%,达到6,540万元,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该公司最近三个月净亏损为7,69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6,130万元有所扩大。同样,由于该公司拥有大量现金储备,这些亏损看起来相对较小。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截至6月底,它的现金持有量约为50亿元,与三个月前持平,但较去年年底的35亿元大幅增加。 该公司没有召开财报电话会议,可能是因为没有分析师再关注它了。因此,对于它的新计划,我们掌握的信息只有其财报中的一些简短评论。 “我们新的最后一公里业务自2022年12月试点以来,已经取得了稳步进展,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澳大利亚以‘快马’为品牌投入运营以来,已具雏形和规模,”它的董事会主席罗敏说道:“我们相信这个新的战略业务计划将为股东带来价值,我们预计将扩大该业务在澳大利亚、北美和新西兰市场的足迹,并在继续建设这项业务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发展细节。” 中国领先的最后一公里快递公司达达(DADA.US)目前的市销率为1倍,而美国快递巨头联合包裹服务(UPS.US)为1.5倍。这意味着,趣店需要通过新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将年销售额迅速提升至5亿美元左右,才能证明其目前的股价是合理的。这个目标似乎颇为宏大,却也是可行的。 总而言之,趣店最新的转向伴随着相当大的风险,因为该公司在快递业务以及境外运营方面几乎没有经验。但创始人罗敏也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比如在意识到不会成功后,迅速放弃教育和预制菜业务。因此,对于这个最新举措,我们表示谨慎地赞赏,但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它最后究竟是取得成功,还是再次以失败告终。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